第二节 评课(1 / 1)

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一、评课的功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改革非常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课堂评价应当成为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课堂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判断功能

评课时,评课者会直接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种种进行评判,剖析教师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比较全面地掌握被评者的实际教学水平,据此还可以区别被评者的优劣程度,判断被评者是否达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课堂教学的诸项要求,从而为确认、评选等鉴别性工作服务。

(二)导向功能

评课是一种方向上的指引,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使教学活动不断地向价值目标靠近。导向功能的实质在于使教学活动既以教学目标和规范标准为起点,又以教学目标和规范标准的最终实现为归宿。

(三)激励功能

评价既能唤醒进取心,也能激发创造力。评课者对课堂教学优点的赏识让授课教师从心理上产生愉悦之情,使他看到成绩,增强自信,激发其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内驱力。相反,指出差距和不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并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励授课教师按照更高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评课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倡导平等交流与探讨,在日常评课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实话实说原则

听课评课是执教者与听评者的一次交流,只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不分厚薄亲疏,通用一把尺子,一个衡量标准,才有其意义,应对执教者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议,恰如其分地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同时实话实说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语言艺术,让人心悦诚服。

(二)“心理零距离”原则

评课者要站在执教者与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执教者一个中肯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用一种十分诚恳的态度去评课,既不能避实就虚,一味奉承;也不能吹毛求疵,一味打击。让别人特别是执教者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在充满“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感觉到你的善意,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准的提高。

(三)突出重点原则

评课者与执教者进行研讨和交换看法切忌面面俱到、走马观花,“眉毛胡子一把抓”。该浓墨重彩处要泼墨如水,该轻描淡写处就惜字如金,问题要集中明确,抓住重点部分详尽地谈,该明确的问题不含糊,该指出的问题不回避,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四)激励性原则

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尽快成长,成为课堂教学直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年轻教师,如果多加肯定,多加鼓励,有可能使他们迅速走向成功,最终成为一个教学能手。

(五)差异性原则

因执教者情况各异,课堂教学形式的不同,评价侧重点就不同,例如,针对下面不同层次的教师,评课就应各有侧重。

(1)对已初步形成自己教学特点的“尖子”教师要求就要高一些,不只是把课讲明白,还应侧重对他们教学中擅长之处,独到见解,作一些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对胜任教学的教师,应侧重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教法上多作评议,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教法,指导学法,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规律等方面,有意识地多发现、多指导、多帮助总结提高。

(3)对一般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基本功要求全面评议,力求让他们逐步达到这些要求,并针对他们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指导。

(4)对任教有困难的教师,评课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准确把握,讲解是否清楚、正确、有条理,讲练是否结合等一些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5)对新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达到上课的基本要求。在评课时抓好三点:一是目的要求明确,不含糊笼统;二是讲课有重点,讲解清楚,不讲错讲偏;三是注意课堂练习。

(六)艺术性原则

评课也要讲究艺术,要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且要注意评议的尺度,从帮助、指导、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把课评足,少议论人。

三、评课的形式

目的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提高评课效率,减少评课中的负面效应,评课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评课中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合理地选用不同的评课形式。

(一)个别面谈式

听课者与执教者面对面地单独交流,更容易进行双向沟通。既可以保护执教者的自尊心,探讨问题也更容易深入。这种方式比较受老师欢迎,应该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二)集中讨论式

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公开课、实验课和观摩课。通常,这种课听课人数比较多,有领导、教师,有时还有校外的同行,乃至上级行政领导和教研人员。程序主要为:①执教者说课,介绍自己教学方案设计的意图、对教学目的和教材的认识、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等;②听者评议,根据听课的情况以及执教者的介绍,发表各自的看法,进行充分讨论;③领导、专家总评,由较权威的业务领导或教研员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课作一个基本评价。评价应切切实实归纳出几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若干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增强大家对这堂课的总体印象。

(三)书面评议式

面对面的交流或座谈要受时间、空间、人员、场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不便在公共场合交谈的问题可以通过书面传达自己的见解,还可以填写举办者设计的评课表。

(四)调查问卷式

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学生学习效果调查表,二是听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表,三是教师自评表。这要根据评课者或组织的需要来决定。

(五)陈述答辩式

先由执教者陈述自己的上课设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成败等问题,可有侧重地谈。接着就像辩论赛一样,评课者提问,双方再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总结。最后,权威专家点评。

(六)师生互评式

师生互评式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评课,既评教,也评学,这是体现教学民主的一种评议方式。执教者评议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方式、合作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等,多肯定积极因素,少批评。学生则主要评议教师上课的精神面貌、自己学的情况,有没有没搞懂的知识等方面。

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及时把握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故不可多用。运用时不可完全听其自然,应加以必要的引导。

(七)专家会诊式

邀请专家对执教者的课进行会诊,更容易帮助青年教师扬长避短,尽快迈上课堂教学的轨道,尽快成长起来。由于专家看问题比较准确,比较深入,能够有理有据,所以专家会诊更有说服力。

(八)自我解剖式

这是重要的一环。在听取了别人的评价后,执教者要及时进行反省性的修改、优化,进行二度设计。特别是在反思时要根据自己的不足,探究失误的原因并及时记录,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

四、评课的内容和标准

评课的内容包括评价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与绩效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同时课堂评价应该有一定的质量标准,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一)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目标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思维,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把它正确地表述出来。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及可检测性。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认知领域,包括相关知识的回忆或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形成等方面的目标;第二部分是情感领域,其目标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和令人满意的态度的形成;第三部分是动作技能领域,强调肌肉或动作技能、对材料的操作及肌肉的协调活动。[1]在评课的过程中,要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

教学目标课堂考查点[2]

(二)评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时,要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具体言之,有以下参考内容。

1.学生的学习心境应该是愉快的

如果学生始终以积极而愉快的心境对待学习,再难的问题他也会觉得有乐趣。当然,要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心境是不容易的,往往是在学习探究的起始阶段表现比较好,然后便呈现下降曲线,或者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些教师在“三板斧”之后就渐趋平淡。所以,在评课的时候要看教师是否注意了和做到了“想方设法刺激学生生成良好的学习心境”。

相关链接

学生学习心境调查问卷

姓名_____

1.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能坐得住吗?是什么吸引你坐得住的?你能一直坚持听课吗?什么原因影响了你?

2.你觉得学习重要吗?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你在上课时有过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吗?

3.你看到同学回答问题很精彩、比自己强,你有什么想法?

4.你上课喜欢跟同学合作吗?如果轮不到自己发言,自己有什么看法或有什么意见?

5.对待课堂上自己很好的表现或失败,你是怎么处理的?

2.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健康的

评课时主要看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有较强的学习欲望、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与人协作、是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特长是否得到发展等。

3.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端正的

看教师是否善于培养、激发、维持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学习任务。

4.学生的学习参与应该是主动的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能评判出教学理念的新旧、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教学基本功的扎实与否等。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参与学习的状况与品质、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参与的时间和广度以及参与的实现效果等。

邵公庄小学评价学生参与性的指标[3]

5.学生的活动时间应该是充足的

学生在课堂主动参与的时间(包括读、写、算、操作、表达等)应占一节课的1/2~2/3。评价学生参与的时间要从4个方面分析:个体所用的时间,群体所用的时间,小组所用的时间,师生探讨的时间。这4种形式学习活动所占时间的总和应该是多少,教师独立讲解的时间是多少,通过统计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到知识点的不同,因而时间的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6.学生的认知状况应该是高水平的

学生参与认知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才是高水平的呢?在唐晓杰等人编著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一书中,对“学生参与高水平认知活动”的评价指标如下所述。

(1)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2)学生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学生自己解决的综合问题有多少?

(3)学生参与解决的开放性问题数和一题多解的问题数;

(4)对于开放性问题或一题多解的问题,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的次数;

(5)学生回答有创意的人数;

(6)学生主动提问的人数。

7.学生合作的情况应该是有效的

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首先是明确分工,其次是积极参与,再次是高效利用时间,最后是相互帮助。对于学生合作的效能状况评价,还要看学生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态度、合作的成果,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

8.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

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没有转变学习方式主要关注下面几点:学生的学习是否一直被老师所控制,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学生的活动是否有序,学生的活动是否能为探究新知识提供帮助。

(三)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材把握、板书、教态、语言、教学媒体的使用、组织、调控、应变、指导等。

(四)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努力创设有效学习环境条件的同时,还应积极关心学习活动的参与热情、学习效度以及学习外显行为等。基本要做到:教学目标达成,课堂氛围好,教学效果佳;学生学习既紧张又活泼,既严谨又轻松;课堂信息量适度,学生学会且负担合理。

课堂教学评价量表[4]

[1] 欧阳芬、谢邦会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说课、听课、评课技能指导》,154页,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08。

[2] 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28页,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 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215页,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4] 徐世贵:《怎样听课评课》,123页,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