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若井邦夫.幼儿教育心理学.丁祖莲,译.台北:五洲出版社,1986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董奇.离异家庭儿童良好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7)
4.[美]格雷斯.幼儿教师角色和角色冲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张建伟等.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6.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陈帼眉,刘焱.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早期教育,1999(4)
1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室编写.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指导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课程与教学研究,2000(4)
13.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叶澜.幼儿教师角色与幼儿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研究,2001(3)
18.刘占兰.要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教育,2001(11)
1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0.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美]斯滕伯格,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2.袁贵仁,庞丽娟.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23.马洁.构建幼儿操作学习体系的行动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3(6)
2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6.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7.唐孝威等.脑科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8.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9.[美]J.M.萨特勒,R.D.霍杰.儿童评价.陈会昌,等译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0.[美]托尼·W·林德.在游戏中发展儿童——以游戏为基础的跨学科儿童干预法.陈学锋,江泽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1.郭力平,武玮,孙慧妍.早期学习标准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12)
32.[美]马戈·迪希特米勒,朱迪·亚布隆,阿维娃·多尔夫曼多特·马斯登等.作品取样系统教室里的真实性表现评价.廖凤瑞,陈姿兰,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3.胡惠闵,郭良.幼儿园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4.吴荣华.交往学习及其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5.严奕锋.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教学新论,2009(4)
36.张奇.学习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37.[美]B.R.赫根汉,马修·H.奥尔森.学习理论导论.郭本禹,崔红辉,朱晓红,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8.[美]苏·Y.戈伯.评价幼儿的6种简易方法.毛曙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9.[美]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何一希,钱冬梅,古海波,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0.姚梅林,郭芳芳.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1.[美]苏·克拉克·沃瑟姆.学前教育评价.向海英,等译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