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内涵和特征(1 / 1)

幼儿教师要真正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不仅要掌握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明了教师在幼儿学习中的角色和价值,还必须学会评价幼儿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而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是实施有效评价的基础。

一、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内涵

(一)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概念

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是指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并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评价这一概念,我们首先要区分它与测量、评估的差别。

测量是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客观资料、素材和信息的过程。它通常是根据某种量表,用数字描述个体特征,重在客观事实的获得,对幼儿现有的行为水平进行度量,如对幼儿身高、体重的测量,对幼儿智商的测量。

评估虽然类似于测量,但测量总体上是客观的、非判断性的,而评估通常具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它允许教师有更多的个人观点和主见。评估的目的是要为促进幼儿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教学影响,因此评估更多的是形成性的,它能提供关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信息,并为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Stevents et al.,1993;Frechtling Westat,1997)。

评价与测量和评估都不同,不仅要包含测量及评估过程,而且还要以某种标准为参照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判断过程即被称作评价。因此,评价过程是一个“在一些事件、目标或行为以及一个规范或标准之间的比较过程”。

具体而言,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是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幼儿的学习评价为有效指导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依据。

表8-1 测量、评估与评价的区别

(二)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内涵

具体来说,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发展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幼儿学习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所涉及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中,既要关注幼儿在五大领域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与社会性发展等各个方面;也要关注幼儿因气质、性格、兴趣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造成的个体差异;同时要关注全体幼儿在某一阶段、某一领域、某一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在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中要关注幼儿当前的发展现实,更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潜能。

2.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出评价

要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发展状况就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评价。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建立在幼儿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等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幼儿发展评价中,应尽量从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真实情境中,运用观察记录、谈话交流、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评价。如在实践中,我们要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可操作的材料,如玩具类的、结构性的、有意义的材料;要根据情境选择比较全面的材料;要使评价建立在对幼儿有意义的情境中,如通过给幼儿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从而刺激幼儿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技能的自然展现。幼儿发展评价就是要关注幼儿在日常情境中真实的行为表现,从幼儿“做”的过程中寻找或判断幼儿真正“知道”了什么。唯有这样,才有足够的基础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出适当的事实判断。

3.关注幼儿动态发展

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要关注幼儿的动态发展,首先考虑是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幼儿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和学习,是其语言、认知、社会性、情感和动作能力等方面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幼儿的发展又具有不均衡性、不连续性,甚至在一天中发展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评价中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变化与发展状况不断调整评价行为,这种评价是持续的,是不断为下一步改进行为而服务的。

4.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最高要求。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目的与教育活动的目的完全一致,它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主要体现在通过评价活动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各领域学习得到发展。

这就意味着幼儿发展评价不是为了鉴定幼儿智力水平的高低,确定幼儿发展的等级,不是为了选拔超常儿童,也不是为了预测幼儿发展的未来。幼儿发展评价应当注重发现和识别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潜力,关注幼儿各种行为的变化,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以适应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应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评价,不断反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教育策略。

(三)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分类

根据评价目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可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以便选择适当的教育计划或方案。在幼儿教育中诊断性评价使用也是比较普遍的。如幼儿刚入幼儿园时,幼儿园要对所有幼儿的发展情况包括身心的发展情况进行摸底测试和测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某项幼儿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过程中的评价”。其目的是在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改进计划或方案的依据,从而不断调整、修改幼儿学习计划或方案,以期提高计划或方案的质量。形成性评价还被称作“即时评价”,这种评价使评价工作始终处于一个动态之中。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通常是教学活动或者实验活动后进行,主要用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幼儿通过某种干预实验后是否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分析,用于考核幼儿的学习有效性。

二、有效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特征

(一)评价整体性

幼儿学习评价的整体性特点是与幼儿学习特点密切相关的。幼儿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学习是笼统、综合、整体性的。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包含了各领域的内容。例如,孩子在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涉及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发展,我们通过一个游戏能对幼儿作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又如,当一个孩子看到一朵花时,花对于他来说不仅意味着形与色,还意味着美,这里难以区分出是植物学、物理学还是美学,但却是整体性的学习。因此对幼儿学习评价也应从整体性出发,而不能只从某个学习领域出发考查幼儿在这一学习领域是否实现教育目标。

(二)评价多元性

《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与传统的教师对幼儿单向评价的评价体系不同,整个教育评价呈现出更为广阔和开放的新格局。在实践中,强调家长的参与,努力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如每周填写一次的家园联系本、调查表、成长记录袋等,设计问卷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设计访谈大纲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在家里或平时的表现,从而了解各方面发展水平,这也促进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并对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形成系统的评价。在整体评价过程中,也需要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与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必须采用多元评价法。多元评价,主要是指以下三方面的多元化。一是评价内容多元化,即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认知的学习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包括语言学习、情感教育、社会性学习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幼儿学习评价主要关注认知,对幼儿的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关注很少。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幼儿学习时,不仅教师是评价主体,家长、幼儿、同伴等都是评价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积极参与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进程与水平。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测验、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多元化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三)评价动态发展性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一。“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为动态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是一段距离,介于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的发展水平,到他由成人支持或能力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就是希望通过评价了解幼儿当前的水平和通过教学和自身学习后可以达到的水平,明确知道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做到既不盲目拔苗助长,又不停留在原有基础错过最佳发展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这也叫“合理期望”。因此,教师必须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幼儿的学习。教师无论是在评价时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结果但应该更关注过程;了解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了解影响幼儿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等,从而真正使评价起到促进幼儿学习的作用。

(四)评价个别化

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教师必须承认幼儿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并接纳幼儿在学习形态、风格与速度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简单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教师只有通过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信息,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态度,通过评价看到每个幼儿成长的个体差异性的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