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哪些差异(1 / 1)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成长的秘密,这些秘密构成了儿童之间的差异:一是性格上的差异;二是智力上的差异;三是性别上的差异,即男人(男孩)和女人(女孩)的差异。

1.性格的差异:A型、B型和AB型性格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位美国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斯曼首次提出“A型性格”,并发现“A型性格”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问题:[1]

被称为A型行为的模式包括如下特征:(1)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持久的内驱力,热衷于竞争;(2)心理和生理上的过分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并为此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任务之中。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3)控制欲望强烈,在任何地方都希望做领袖。

B型性格与A型性格完全相反。B型性格的典型特征为:(1)从容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寻找新的挑战;(2)随遇而安,内心平和,即使参与竞争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3)愿意服从他人的领导,有秩序感和纪律感。

A组被试者长期为承诺、抱负和内驱力所牵制。而且,他们显然渴望在所有活动中都力争上游,不管是专业活动还是娱乐活动。此外,他们也承认有强烈的获胜欲望。B组被试者与A组被试者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不同,尤其表现在缺乏时间紧迫感上。B组被试者似乎满足于他们的生活现状,而且不愿意追求多个目标并避免竞争性的情境。他们很少担心自身的提高问题,而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家人在一起以及参加非竞争性的娱乐活动。

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A组中有28﹪的被试者出现了明显的冠心病发病迹象,而B组中只有4﹪的被试者有明显的迹象。

有关人的性格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关的研究显示:人和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为了便于研究和理解,可以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性格和B型性格两种主要类型。不过,很少有人属于纯粹的A型性格或纯粹的B型性格,大多数人的性格在A、B之间,属于AB型性格。AB型性格兼有A型性格和B型性格,是A型性格和B型性格的综合。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AB型性格,它是A型性格和B型性格的比较完美的稳定的综合,可以称为O型性格。但是,所谓O型性格,实际上也还是AB型性格,它是特殊的AB型性格,所以最好还是称之为AB型性格。[2]

人的性格也许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相应的改变。教育者往往对“后天的影响”、“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教育”的影响比较看重,也比较乐观。教育者往往愿意相信“性相近,习相远”。他们相信教育能够改变人的智力甚至能够改变人的性格。教师的乐观是可以理解的。要是人的智力或性格不可改变,教育以及教师职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但是,改变人的天性(先天的性格)并不容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心理学界虽然也承认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比较而言,心理学比教育学更重视人的先天因素。为了探究先天因素对人的影响,心理学界比较看重双胞胎研究。

39岁时他们终于见面。当他们见面时,Jim Lewis说看到对方就像“看到镜子中的我”。他们两人的相似性令人惊叹:他们都结过两次婚,他们的第一任妻子都叫Linda,他们的第二任妻子都叫Betty。他们的儿子的名字很接近,一个叫James Alan,另一个叫James Allan。他们小时候都养过一条小狗,而且他们都把自己的狗叫Toy。他们住的房子的颜色和样式都很像,他们的屋后的花园里都有一棵树,并且都围绕树做了椅子。[3]

这份报告所隐含的信息是:双胞胎的先天因素是相同或接近的,这种相同的先天因素并没有因后天环境的不同而得到改变。人的天性(先天因素)很难通过环境或教育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反过来说,后天的环境或教育并不能改变人的天性(先天因素)。

有关双胞胎的心理学研究还在继续,但这些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完全否定后天的环境或教育对人的影响。后天的环境或教育能够影响人的成长,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没有人怀疑这个常识。但是,有关双胞胎的心理学研究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原因在于:它提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考虑孩子的天性(先天因素),尤其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之间,究竟哪个因素对人的影响更大?现在仍然没有定论。我们无法从双胞胎的个案来断定先天因素比后天因素更重要。个案不具有普遍性。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双胞胎有“惊人的相似”,就断言所有的双胞胎都有“惊人的相似”。

2.智力的差异: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类型的聪明

传统的智力理论相信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某人聪明,就认为那人的智商高,愚笨的人则被视为“弱智”。

与传统的智商理论不同,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的说法。按照加德纳的解释,人的聪明或智能有七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后来,加德纳又增加了“自然观察”智能)。

这七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有的人长于语言智能,有的人长于数学逻辑智能,有的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不发达,但是,他却长于身体运动智能或人际关系智能。

按照“多元智能”的思路,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的聪明,而且“生来就不同”。

如果承认这个结论,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必须发生两个“颠倒”。

第一,不是学生适应家长或老师的教育方法,而是家长或老师主动适应学生的特点。不是学生围绕家长或老师转,而是家长或老师围绕学生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力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4]

第二,不是特长发展围绕全面发展转,而是全面发展围绕特长发展转。[5]“当代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6]既然没有人能够学会所有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学习所有的知识,而应该顺应孩子的优势智能,让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现在看来,中国的高考制度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高考以及招生制度虽然通过文科和理科的分类方式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提供相应的选择,但是,选择文科的学生依然要学习大量的理科知识,选择理科的学生依然要学习大量的文科知识。高考制度的考核依据是“全面发展”,这是对的。但遗憾的是,“全面发展”容易被误解为“均衡发展”甚至是“平均发展”。高考制度所警惕的是“畸形发展”,这个警惕也是对的。但遗憾的是,这个警惕容易让人“神经过敏”,把原本美好的“特长发展”、“优势发展”一律视为“畸形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放弃“百科全书式的人才”的幻想,进一步减少文科考生的理科含量,减少理科学生的文科含量。文科考生如果愿意学习理科,理科考生如果愿意学习文科,随个人的兴趣,不必以高考制度的方式强迫学生。

二是保持现有的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同时关注并积极录取各种“特长生”。

按照多元智能的思路,高考制度应该让不同智能的学生进入不同的专业,而不仅仅以“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来确定大学入学的资格。

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在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没有变革之前,可以采取妥协的办法,走中间道路: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特长”或“智力优势”,让孩子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原本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部分。只有那些有特长、有优势项目的人,才有可能凭借自己的特长、优势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绝大多数人才都是“特长生”,而不是所谓全面发展。

如果不承认孩子的智力差异,父母就会以“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驱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被动的比较之中。如果学校教育不承认孩子的智力差异,所谓学校就会办成 “动物学校”——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付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学校里开设的活动课程包括跑步、爬行、游泳、飞行。为了便于管理,动物们要学习所有的科目。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老虎。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优秀。但在“飞行”这门课,他的成绩只是勉强及格,而对“跑步”这门课感到非常吃力。因为跑得太慢,所以放学后不得不放弃游泳,留下来练习跑步。他不停地补课练习,脚掌都磨破了,期末考试时终于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而他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得不到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了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这件事。兔子在刚开学时跑步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他不得不整天泡在水里,泡得他几乎神经衰弱了。小松鼠本来在爬行课程上表现优异,但对飞行科目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考试时爬行科目只得了C,跑步只得了D。鹰由于活泼好动,被视为“问题儿童”,受到老师们的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到达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学期末公布成绩,普普通通的老虎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跳、爬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因此他的总分是班级里最高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员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生活在草原上的许多鼠类动物没有在这所学校里读书,同时也反对纳税,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增加“挖掘”这门课程。为了子女的将来着想,他们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就读,而是先把他们送到獾那里做学徒,之后又联合其他鼠类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办得相当成功……[7]

3.性别的差异:无名指与食指的调查研究

男性和女性究竟有多大的差异,这是有争议的话题。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曾对“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进行研究,她的研究发现,“三个部落对男人和女人的性别角色有不同的期望。阿拉佩什人向往的是温柔、敏感的男人与温柔、敏感的女人结婚;蒙杜古马人向往的是暴烈的、攻击性的男人与暴烈的、攻击性的女人婚配。而在第三部落德昌布利,我们又发现了与我们传统文化截然相反的性别态度。在那里,女人占统治地位。她们结成一个牢固的群体,群体团结丝毫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而男人则很少有责任心,并且多愁善感,易依赖他人。”[8]这个结论说明,男人的性别差异是文化选择的结果而并不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

不过,从自然状态来看,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是有差异的。它们即便在智力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至少在力量上有显著差异。

英国学者曼宁在研究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时发现,男人的无名指往往比食指长,即男人的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往往较大,而女人的无名指的长度与食指的长度往往接近,女人的食指的长度甚至超过无名指的长度。研究人员的假设是: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隐藏了人的性格差异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差异。如果无名指明显比食指长,这个人(尤其是男孩)就比较容易暴躁,野蛮,好斗,不善言辞;相反的,如果无名指明显比食指短,则这个人(尤其是男孩)比较敏感,谦虚,有神经质;如果两者一样长,个性就介于两者之间。

曼宁教授甚至冒着失败的风险做了一个调查:他假定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较大的人跑步速度也较快,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较小的人跑步速度也较慢。他选择了6名跑步运动员,事先,他并不知道这6名运动员的跑步速度。他对这6名运动员的手指长度进行了测量,然后按顺序做了编号。他用纸片将6名运动员的编号盖住,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编号挂在胸前,告诉他们:等跑步比赛结束之后,才能看自己的编号。接下来6名运动员开始比赛。比赛结束之后,曼宁教授让他们按照比赛结果的名次依次排列。然后,他让运动员揭开自己的编号。令人吃惊的是:运动员最后跑步比赛的名次,正好就是曼宁教授事先给他们按照手指长度的测量结果编排的顺序,只有第3名和第4名的顺序相互颠倒了。曼宁教授的解释是:第3名和第4名的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原本就很接近。

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越大,则越显示出男性的特征,比如善于操控汽车。研究者测量了五名男人和五名女人之后,让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较大的人站到一边,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较小的人站到另一边。结果,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较大的一边都是男人,只有一个女人是例外。不过,站在男性这边的这位女人不仅貌似男人,而且她和男人一样有较好的操控感。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较小的一边都是女人,只有一个男人是例外,而这位男人做事的风格恰恰又比较接近女性的细致和耐心。[9]

在2008年5月出版的《英国心理学杂志》上,英国巴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布罗南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他们对于儿童的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与其认知能力的关系。在记录了74名6~7岁之间的男童和女童的手指长度之后,他们把这些实验参与者的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与他们的语文、数学测验的成绩作了比较。结果,他们发现,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儿童,理科比文科要好;而那些无名指比食指短的儿童,文科比理科要好。那些比值最低的男童同时也是数学与读写能力相差最悬殊的儿童。

不过,由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研究员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学者们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手指比例与人的性别取向的关联性不大。研究者在北京一所大学共招募221名受测者,男性118人,女性103人,年龄介于21~38岁,皆为汉族。所有受测者都接受了手指比例测量,以及与男性取向有关的态度和行为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在中国的受测者中,食指与无名指比例与人的性别取向不存在显著相关。

这些研究表面上是在测量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实际上,他们在研究人的雄性激素对人的性格以及行为带来的影响。如果无名指与食指的差距较大,则提示此人在胎儿时期从母体那里获得较多的雄性激素。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异以及行为的差异,主要受雄性激素的影响。

美国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做过一项著名的研究:人们对关在实验室里的一群猴子进行了密切观察,目的是了解它们的社会结构。研究员发现,猴子中的雄性成员之间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雌性之间的等级关系则比较松散。它们之间也就是谁为谁梳理毛发的关系,仅此而已。但是,雄性猴子知道谁是它们中的老大、老二、老三……它们之间的决斗将决定这一切。

研究者洞悉了猴子称霸的原因后,就刻意在猴群之间制造混乱。他们为猴群中级别最低的那只猴子注射睾丸激素,然后再把它放回去。果然,这只猴子居然立刻开始挑衅自己的“顶头上司”。或许令它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是,它居然赢了。紧接着,它与下一个“头头”展开了激战。20分钟后,它竟一路过关斩将,直奔猴王,一阵厮打之后,猴王落荒而逃。这只矮小、瘦弱的猴子,仅仅因为体内含有过高的睾丸激素,就成了猴群的“代理大王”。

但可悲的是,这种情形并不能持续很久,药物作用会很快消失。这时,可爱的小英雄就成了众矢之的,此前被打败了的头头们开始报仇雪恨,层层打击,直到它再次被赶回猴群的最底层。[10]

类似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相信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我们也可以相信人具有可塑性。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先天遗传是重要的。孩子出生之后,他的“先天遗传”已经确定。姚明长得高,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个子高,主要不是姚明努力生长的结果。不要以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真实的原因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天鹅蛋而不是鸭蛋。[11]也不要恨铁不成钢,铁有铁的用处,钢有钢的用处。

[1] [美]霍克著,白学军等译:《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282~289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人们或许会将这里的A型性格、B型性格、AB型性格以及O型性格想象为人的血型。也的确有人(主要是日本学者)相信“血型”会影响人的性格(参见[德]艾克曼著,陈婕译:《血型的秘密》,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人的血型对人的性格究竟有没有影响?我们暂时存而不论。这里绕开血型与性格的关系,只谈论性格的分类。

[3] Kalat,J.W.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2nd).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0:61.

[4] 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28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 “片面发展”其实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它的本源意义是“特长发展”、“优势发展”。可是,片面发展长期被误解为“畸形发展”。我们原本想提出:不是让片面发展围绕全面发展转,而是让全面发展围绕片面发展转。鉴于“片面发展”长期地被误解为“畸形发展”,我们无意于费尽口舌为“片面发展”正名,只好用“特长发展”取而代之。

[6] 加德纳的说法是,“当代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我们也许都希望像文艺复兴时代的男人和女人一样通晓一切,或者至少确信具有通晓一切的潜能。不过,显而易见,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是不可避免的。”参见[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11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加德纳”也译为“加登纳”,我们统一采用“加德纳”。

[7] 张健鹏、胡足青主编:《故事时代:小故事中的大智慧》,524~525页,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收入时略做了改动。

[8] [美]米德著,宋践等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266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9] 对此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索和观看相关的录像。

[10] [澳]史蒂夫·比达尔夫著,石新辉译:《养育男孩》,49~50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11] 这个观点来自张文质老师的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