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的老学长,钱伟长虽然走了,但他爱国敬业的精神,追求创新的理念,将永远让我们纪念、景仰!
——清华校友总会孙哲
1983年,邓小平亲自下调令,任命钱伟长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并加注“此任命不受年龄限制”,这正是钱伟长担任“终身校长”的由来。钱伟长旋即在这块自留地里展开大刀阔斧的实验,最有影响力的是“拆墙运动”,即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师生之间、科系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四道墙”。之后,就是推行“三制”,在全国率先推行学分制,并形成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有教学管理模式。
“他在教育理念上的超前性甚至要高于他的科学眼光。”方明伦说。他还记得,1993年,钱伟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海工大参考高中会考成绩进行录取。1997年,合并后的上海大学又这样搞过一次,“会考成绩5A4B可进上大,7A2B可挑专业”。据上海大学教务处介绍,对1997级学生的就业水平及就业后的发展跟踪表明,这届学生是最优秀的。
在钱伟长的教育思想中,“创新”“创造性”思想贯穿始终。他认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一切希望在于创新,创新是前进的原动力,必须大力重视创新,重视创新性。培养一代有创造性的人才是落实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开创一个新时代的需要。在教学目标上,他主张要教会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钓鱼”的方法和动手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把“鱼儿”送给学生。他说:“我们主张的学习不光是学一点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创造性的技能,培养能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人。”钱伟长指出,我们要“使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进入社会,在工作中创新、改革”。教师要搞好教学,前提是必须搞科研。钱伟长指出,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有远见,学生也有远见;教师守旧,学生也成长不了多少。要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水平。他指出:“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一个教师在大学能否教好书,与他搞不搞科研关系很大。对教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科研。”[8]在“学”的方面,钱伟长要求学生学会自学、到实践中去学习、学会终生学习等。他指出,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只有通过老师“教”才能“学”到知识的陈旧的教学思想,即“不教不会,一教就会”的教学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并不能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需要。大学的教育过程就是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培养成在他毕业时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要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从一个被动的先生教学生听,不教不会、一教就会的教学方式,变成不教也能会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钱伟长认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跟30年前不一样。30年前知识发展很慢,学的东西比较稳定,你在大学里学了,出去用20年不要紧,还可以用。现在不一样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知识发展得很快,现在是4年加1倍,4年里全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创造出来的知识相当于已有的知识量。每4年加1倍,就是说,今年学的东西,4年以后就只有一半能用得上,另一半用不上,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在大学的教育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现在的课题是怎么能跟上时代。他指出:“每个大学生都要在大学里培养一个习惯——自学,这个本领一定要学会,不能光依靠老师……一个人在大学的4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本领,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他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学会自己去找材料,自己学习,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新东西……自学有本事,第一个是会找资料,你需要的资料;第二是自己要会读这些资料,能很快从这些资料中提炼出最核心、最有用的东西,能整理得有条有理,跟原来的东西挂上钩;第三是要有眼光,能够逐步看到进一步发展的景象。”
附录
钱伟长校长把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及其规律的把握,与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思想的理论成果相结合,经过上海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钱伟长教育思想。
——周哲玮:《钱伟长教育思想与上海大学》
钱伟长的人生是独特的:文理相济、中西融会的学习经历;顺逆交替、宠辱数变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对教育的那份特别感悟和深刻思考。
——陈亦冰、沈祖芸:《以赤子之心办兴国之学——钱伟长的教育思想和壮美人生》
不唯书,不唯上,尊重科学,热衷创新。
——曾文彪:《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高扬自强不息的上大精神》
[1] 周文斌、孔祥瑛:《钱伟长传略》,参见《钱伟长文选》第5卷,247~248页,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2] 钱伟长:《八十自述》,参见《钱伟长文选》第4卷,59、60页,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 钱伟长:《八十自述》,参见《钱伟长文选》第4卷,61页。
[4] 参见冯秀芳:《钱伟长的治学理念与教育思想》,13页,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5] 李雪林:《钱伟长:弃文从理,六十余载报国路》,《文汇报》,2010年7月30日。
[6] 李雪林:《钱伟长六十余载报国路》,《文汇报》,2007年10月8日。
[7] 钱伟长:《论教育》,62页,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
[8] 钱伟长:《论教育》,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