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吾先哲之言治,如儒家之大同、太平诸义,墨氏之尚同、兼爱诸义,老庄主自由,除国界,并一切法制与所崇尚号召之具……凡此皆陈义宏远,为今欧人所不能窥。但墨子言兼爱,必以交相利为征,最为切实。由墨氏之道,则世界经济问题必一以大公为原则,绝不许有以此侵彼,或以强侵弱之事,尽大地人类利用厚生之资,一切交相利,一切均平,则谓全世界为天国可也。斯仁道之极也。
——张澜:《说仁》
张澜一生虽然担任过各种官职,但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布衣情结”;即使身处四川省长、国家副主席这样的职位,仍是布衣粗食,泰然恬淡。他为官清正,从不谋私。他在四川主持政务长达八年,他的亲人们却仍在家乡务农。其四弟是前清秀才,曾请求他在政府机关中为其谋一小小职位,张澜谆谆相劝:“我不能任用私人,你在家中务农并奉养老母亲最好。”从川北宣慰使卸任之时,他不仅没有丝毫积蓄,反而负债八百吊钱,出售了几亩祖上留下的土地才得以还清。南充军阀石青阳想打倒张澜,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家徒四壁,一屋空空,根本没有什么私产。暗访者以实相告,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12]张澜的人格力量,把专横的军阀都感动了。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张澜以一介布衣之身,凭借在社会变革、济世救民等方面的卓越实践,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和极大的威信。他对于近现代的四川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的影响。对于张澜的评价,有两段话特别著名。一段是毛泽东说的。195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张澜先生说:“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的。”我们的领袖非常明确地肯定了张澜先生的品行。另一段是胡耀邦说的。1980年春节,在民盟中央和民盟北京市委举行的迎春茶话会上,胡耀邦同志特意谈了对张澜的印象:“我感到这位先生有两条是很值得佩服的:第一条,他有很高尚的精神,这就是他的顽强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条,他有一个很优良的气质,就是他有强烈的正义感……这两大优点,对许多人,对我自己,印象是很深的,勉励是很大的。”
1947年4月,张澜写了《七十六岁自勉集语》。全文如下:“以义持己,则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仁爱群,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乐善之人得众,故其心休休,乃能有容。逆耳之言利行,故一士谔谔,胜于千诺。益壮益坚,乃珍穷老。患得患失,勿效鄙夫。”篇幅不长,然而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这些语句是他对于自己一生言行的最好概括。张澜的嘉言懿行和高风亮节,是值得中国人珍视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附录
张澜先生是一个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他坚持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的参加者和支持者。他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中国人民感谢他在爱国运动中的贡献。
——林伯渠在首都各界人民公祭张澜大会上的悼词
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争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
结交卅六载,惜我公未及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
——吴玉章献给张澜的挽联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此三句话,我们的先辈张澜先生是完完全全地做到了的。
——梁晓声:《精神之魂——论张澜》
[1] 出自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丁关根1992年4月在首都各界纪念张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苏蓉:《论“川北圣人”张澜》,《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1期。
[3] 参见马建强:《共和国副主席张澜的中小学教育情结》,《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2期。
[4] 戚如高、潘涛:《张澜与中国民主同盟》,26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5] 党宁:《一身傲骨炳青史,万里川江映伟功——忆著名教育家张澜先生》,《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4期。
[6] 张澜:《致赖心辉》,参见《张澜文集》,63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 冯维纲:《张澜》,110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8] 冯维纲:《张澜》,138~139页。
[9] 参见李永军:《张澜的清廉故事》,《中国统一战线》,2005年第5期。
[10] 这是一座中式四合院,在复兴门内嘉祥里。
[11] 梁晓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念张澜先生》,《出版参考》,2006年第17期。
[12] 徐庆全:《张澜:两大理想成就一生》,《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