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解决贫民的教育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的教育制度,从前的平民教育不过是工商业家反对封建的贵族教育的口号。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职司文化与从事革命的教育者,应该提出贫民教育的口号来反对资本的贵族教育,这是我们把少数人的民主制度教育改造为多数人的民主制度教育之一种历史的任务。
——张澜:《我们对于教育的主张》
1899年,张澜在四川广安参与创办并任教于紫荇书院,正式揭开了他波澜壮阔的教育生涯的第一页。紫荇书院是邓小平就读的广安中学的前身。“邓小平的成长,与张澜在四川广安创办‘紫荇书院’以及在川北地区推行新式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2]
1900年秋,张澜因父亲去世,从广安返回南充继承父业,主持私塾。张澜在私塾大胆开设经世之学,时常宣讲国家大事和英雄事迹,鼓励学生开阔眼界,认真读书,踏实做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1905年,张澜应聘出任南充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教习兼教务长,1907年下半年任学堂学监。在此期间,张澜参考日本的教育制度,在课程、教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保留经、史、子、集等传统课程,增设了算学、理化、外语、图画、体育等新课。朱德元帅少年时代曾经在此校求学,受到了非常好的熏陶,他一直对张澜执弟子礼甚恭。
1917年秋,张澜先后创办了南充初、高等小学。张澜特别重视学生的德育,他别出心裁地亲自讲起“修身”课。有一次期中考试,修身课的题目是《如何才能改过》。张澜平时在课堂上并未讲过,他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学生任乃强没有引经据典,只写了“惟有勇才能改过,古子路人告之以过则喜”和“汉武帝晚年悔过”两句话。出乎众人意料,张澜给任乃强打了100分。[3]张澜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当时曾盛行一种“斯文”之风,就是平时总穿戴得很整齐,走起路来非常稳重。张澜认为斯文应该是有度的,该斯文的时候斯文,该运动的时候就应该运动,身体是本钱,必须加强体育锻炼,锻炼之时不需要斯文。张澜主张学校定期举行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并且把“禁止风帽、烘笼入场”立为口号。
张澜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是创办了女子学校,这在当时不啻为石破天惊之举。中国社会一向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进校读书非常不可思议。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张澜挺身而出,开风气之先,创办了端明女子中学。因为有封建思想的束缚和舆论的压力,女孩们不敢报名,在无一人来上学的情况下,张澜让自己的两个女儿率先入学,树立了榜样,并且果断实行了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的制度。自此,学校的女学生越来越多了。
张澜一向注重把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结合起来,始终把兴办实业教育和培养技术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端明女子中学下设职业部,开设缝纫、蚕丝、织布、刺绣等科。“南充中学除文科班、理科班外,还设有中医班、工业班、农蚕班,每班均有实习工厂或农场,学习与实践并重。”[4]这样就使学生们习得了谋生的知识与技能,毕业之后能直接为南充的实业服务,同时又大幅度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20年代后,南充日益成为四川蚕桑业和丝织业的中心地区之一。南充蚕桑、丝织业的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与张澜先生的倡导、创办实业有密切的联系,也是与张澜先生创办的实业教育、广植人才的影响有关。”[5]
张澜曾经在日本受过高等教育,因此他深知在四川开办大学的战略意义。他致函四川省省长:“川省地方偏远,文化常逊于东南,非设大学不足以增高文化,早为有识者所公认。”[6]张澜不遗余力地筹措办学经费,并且从1926年到1930年担任成都大学的首任校长。他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促进成都大学的发展。主要措施有两条。第一,提出“打开夔门,欢迎中外学者来川讲学”的口号,政治信仰、党派关系、学历出身、省籍国别,一律不限,只要有真才实学即可,唯贤是举。“既注重聘任‘蜀学宿儒’,更注重聘任像吴虞、李劼人这样的新派人物,既注重社会科学人才,也注重自然科学人才。”[7]此举大有成效,据1929年统计,成都大学有教授副教授83人,讲师56人,仅外籍教师就多达28人,师资力量在全国21所国立大学中名列第七位。第二,公开宣称要效法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方式,创造自由、民主、活泼的学术氛围。对于各种政治派别的教师,都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流派、体系、观点、风格去讲课。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择善而从。支持学生组织学术团体,出版专业刊物。
张澜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如延揽名师、思想自由、民主治校、因材施教等,都在成都大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张澜“就把一所没有校址、没有经费,仅有一块牌子、五百余师生员工的成大,办成了设有3个学院、12个系,有专任教师14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3人,学生1300多,在全国也属规模最大、最有生气的大学之一,而且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显著,被称为‘民主与科学堡垒’,为后来四川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8]。
在八十四载春秋的人生旅途中,张澜的教育实践是极其丰富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他都尝试;男生、女生,他都招收;私塾、小学、中学、大学,他都创办。张澜无愧“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