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陀螺(1 / 1)

陀螺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中国民间体育娱乐活动。近年来,由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组织专家和学者对陀螺项目进行了挖掘和整理,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陀螺运动有参与性强、娱乐价值高、战术灵活多变、锻炼价值高等特点(见图19-6)。

图19-6 陀螺比赛

一、陀螺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陀螺运动是西南少数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这项活动流传已久,而且玩法很多,各民族间的陀螺及打法各有不同,如云南傣族称陀螺为“百跌”,陀螺形状接近正规比赛用的陀螺,其打法为分队集体对抗,攻击方在10米开外进行攻击,击中后以旋转时间长的为胜。同时可用拨、赶、吹灰石等延长旋转时间,无固定场地;佤族称陀螺为“布冷”,其头大身细、形式鸡纵(野生食用菌类),形状奇特;广西壮族玩的陀螺像一支大盘子,瑶族玩的陀螺重者可达四五斤。

1982年第三届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陀螺列为表演项目。1989年10月,云南省体委、省民委在昆明召开陀螺规则研讨会。1991年第四届全国民运会上云南代表团为大会作了陀螺表演。1992年10月,云南省体委、省民委再次在昆明召开陀螺项目研讨会,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体育的竞赛方法制订出了规则和打法。第五届全国民运会首次将陀螺列为竞赛项目,一共有河北、广东、上海、海南、云南等12个队进行角逐。

二、陀螺运动的健身价值

陀螺运动具有增强人体的神经、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机能,发展爆发力和速度,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及灵活性,培养人们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与转移注意力,准确进行判断与反应等能力,培养人们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思想等锻炼价值。

三、陀螺技战术

(一)陀螺技术

1.进攻技术

(1)缠线技术。

缠线技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将有效的鞭绳合理地缠绕在陀螺上的动作方法的总称,它是运用其他攻防技术的基础。

(2)持陀的动作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手指端对陀螺的感应能力,保持出陀前的稳定性,以利于控制出手的力量与方向,持陀时五指都应自然分开,增大接触陀的面积,手指指端要贴在陀上,手心空出。以右手持陀为例,两脚前后开立,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右手五指自然分开,翻腕持陀的后中部位,左手持鞭杆且放少许线,将陀举至胸前右侧位置,目视旋放区,大小臂约成90°,肘关节内收。

(3)助跑。

一般分为预跑段和攻陀步两个阶段,预跑段的任务是获得最后用力前的预先速度,为最后用力出陀创造良好的条件,预跑段的距离根据个人特点而定,初学者可先走后跑。一般3-5步较为适宜,方法是沿直线逐渐加速,臂、腿配合平稳协调,步点跑准,节奏好。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动作是在第三步左脚着地时,形成以胸带臂、以肩带臂,进行挥臂甩腕的攻击动作;陀螺离手的瞬间,手腕、手指的积极动作能使陀螺沿着纵轴按顺时针方向自转,以保证左手抽线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攻击效果。

(5)攻陀出手角度。

攻陀出手角度是指攻陀时陀螺离手时与地面的高度,或者是与旋放区死陀点的角度。这一角度是否适应,对命中率有重要影响,攻陀出手角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种姿势。

(6)随前动作。

由于最后力量集中到手腕、手指及轴线上,攻陀出手后,全身要随陀跟送。持陀臂自然前伸,而不要在陀出手后,马上改变持陀臂动作,以免影响陀的飞行和攻击的准确性,左腿向攻击方向跨出一步,以缓解前冲的力量来保持平衡,防止冲出攻击线而违例。

2.防守技术

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时,将陀螺有效地放入旋转区所采取的各种专门动作的总称。

(1)缠线。

由于规则规定,鞭绳不低于2米,加之陀螺的高度直径,那么绳线一般均匀地缠在陀腰的1~2厘米较为适宜。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陀螺的周长等特点,运动员的鞭绳长度要求也不一样,但一般要求绳长在4米左右较为适宜。

(2)准备姿势。

①下肢:两脚前后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微屈,重心落在后脚上。

②躯干:上体稍前倾或接近直立(但不能后仰),两肩放松,目视旋放区。

⑧上肢:右手五指自然分开,手腕后翻,持陀的后中部,以手指最前面的关节和大拇指的压力将陀控制住,大臂低于肩关节,小臂与大臂的夹角约成90°,肘关节稍外翻,左手持鞭杆需从右手下方穿过。

(3)旋放出手动作。

旋放时,后脚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转体两臂前伸,手腕由后向前翻转,靠手指的弹拨将陀抛出,同时左手向右后水平方向用力抽鞭杆,它是控制陀飞行方向落点的关键。

(4)旋放后的身体姿势。

由于陀螺必须在旋放区内旋转才有效,所以旋放后的身体姿势尤其重要,否则易造成死陀。抽线完毕后,身体可向后旋转,或保持抽线完动作,以保证陀螺在旋放区的稳定旋转。

(二)陀螺战术

陀螺战术是指根据自己与对手的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技术所确定的攻、防集体配合的方法。

1.个人战术

个人战术是指队员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合理地运用技术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个人战术分为个人进攻战术和个人防守战术。

(1)个人进攻战术。

①“全力攻”战术:为使各种进攻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全力攻”战术,并掌握好出陀的方向、力量、落点,以争取有效地命中。

攻击点:就是以陀螺作为一个点进行强有力地攻击。无论运用何种攻击方法,都应以陀螺作为直接攻击目标,运用合理的力量进行攻击。

攻击面:就是在旋放区内以陀螺旋转的点向攻击区方向所延伸的整条直线。进攻时,可根据目标而确定攻击力量和落点。

②“巧攻”战术:在比赛中,有很多情况是始料不及的,例如,旋放效果差或死陀等,这些情况在高水平比赛中是不易发生的,但又不可能避免。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进行“巧攻”战术,而不要全力攻。因为只要命中就能拿到较高的得分,所以在采用进攻方法上尽可能以命中为主,如轻攻、吊攻等。

(2)个人防守战术。

①四边式:是指在旋放过程中为了加大攻击者的攻击难度,尽可能地将陀螺旋放在旋放区的四个边角。这些地带是距攻区最近、最远以及最边的地带,对于攻击者来说除了直接命中以外,间接命中的概率相当小,所以不易命中。但要把陀螺有效地旋放在这些地带也不容易,这要根据场地器材,以及所掌握技术的状况合理地应用,以免造成失误。

②中间式:是指在旋放时将陀螺有效地旋放在死陀点周围的方法,这个地带面积比较大,容易掌握、控制。对攻击者来说,中间式攻击面较广,可直接、间接命中,命中率会高一些;对防守者来说,旋放时,陀螺的转速会增大,这就增大阻碍进攻者的得分率。这就说明,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但也有利于自己的一面。

2.集体战术

集体战术是指为了完成整个战术任务而采用的全队配合方法。

(1)集体进攻战术。

由于在陀螺比赛中无论是团体,还是双人,进攻上每一次轮转顺序不变,也就是进攻六轮中,都要遇到不同的防守者。而不论哪一个队,队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在比赛中对进攻轮次上队员的配备要合理,才有利于整个进攻。

以下介绍几种方法:

①“二一”式: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把三名主力队员中技术、心理品质、临场经验较好的2名队员安排在第一攻击、第二攻击上,或者安排在第一攻击、第三攻击上,一般来讲对方在防守过程中,都会安排较好的队员担当第一防守任务,所以这样的安排可以避免弱对强在第一轮出现,有利于士气的提高。

②“一二”式:本队中相对只有一名队员较突出时,那么这时在轮次安排上,这名队员一般安排在第一攻击或者第二攻击上,这时可能会出现强对强、弱对弱,或者是强对弱、弱对强,无论怎样,这是为了争取一个好的开局,对下面的比赛有促进的作用。

(2)集体防守战术。

在陀螺比赛中,旋放是比赛的开始,旋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战术的组成及质量,因此集体防守战术在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体防守战术有“1、2、3”配备、“2、3、1”配备、“3、1、2”配备等方法。

根据规则及进攻战术所采用的配备方式,一般来讲,进攻对手在轮次上的安排是好、中、差,那么要求在防守上应有相应的对阵,以争取比赛的胜利。

由于规则规定防守轮转顺序第一轮为1、2、3,第二轮为2、3、1,第三轮为3、1、2,所以为了鼓舞士气,要结合进攻的特点争取在两轮防守上阻碍对手得高分,进攻上拿高分,以拉开彼此间的差距,从而争取比赛的胜利。

四、陀螺的练习方法

(一)技术练习方法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先做原地的徒手练习,教练边讲解边示范,同时纠正错误动作。当队员掌握了基本技术动作之后,可让队员做无旋放区范围的旋放练习,开始时要让他们多做几次,但要求技术动作基本准确,因为如果起初就形成一些错误的动作,当定型后,就难以改正了;也可把队员分成2人一组,一人拿陀在旋放区上方,一人持鞭杆做好抛陀的动作,持陀的人将陀放掉,持鞭杆的人判断好并抽线然后交换,反复进行练习。接着,可让队员在大的旋放范围内做旋放练习,随着队员技能的提高,逐渐缩小旋放范围,然后做固定旋放点的旋放练习。在固定了旋放点的基础上,可进行变换不同力量进行旋,也可用不同的力量,不同的旋放点进行反复练习,以便能够为技战术的发挥奠定基础。

(二)战术练习方法

在进行战术练习时,可进行全力攻与防守选位练习。即一攻一防,防守队员把陀螺旋放在旋放区4个边角的任何一个角,进攻队员可做原地攻击或行进间攻击,这样一攻一防4个边角依次轮换,反复进行练习;还可进行只守不攻、只攻不守、全力攻击的练习。对于巧攻与中间式练习,一攻一守,防守者将陀螺旋放在死陀点附近,攻击者可进行轻打或者吊打等方式进行攻击。一守一攻,进行反复练习。这样,每个人可以在训练进攻技术的同时,也练习了个人的防守战术。

集体战术练习是把个人战术有机地连结起来进行练习的方法。在进行集体战术练习时,可进行一防三攻练习、一攻三防练习以及三防三攻等练习方法。但无论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教练应随时调整进攻与防守位置,以便确定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练习方案。

五、陀螺比赛规则简介

(一)陀螺运动的比赛场地和器械

(1)陀螺比赛场地长25米、宽15米,其四周应有2米以上的无障碍区。比赛场地必须是土地且平整无障碍物的地面。

(2)比赛场地界线的长线叫边线,短线叫端线。在边线及端线处有一个攻守预备区,以攻方预备区端线的中点向前8米处为死陀置放点,并以此为圆心,划一半径为0.8米的圆作为旋放区,旋放区可用相同尺寸的强度为弹性小的材质(如橡胶,塑胶类)预埋。其高度应与地面相等,以旋放区圆心垂直底线为中轴,以中轴为轴心线,从底线起向场地内4米处,设间距为6米的两条平行线,以此构成的区域为攻击区。男子攻击线距旋放区圆心6米,女子攻击线距旋放区圆心5米。

(3)比赛场地各条线均为5厘米宽,各条线均包括在比赛场区、旋放区、攻击区面积之内。

(4)比赛一般采用木质平头陀螺。

(5)陀螺不得上色,除锥尖可装置直径不超过4毫米的铁钉外,不得填充或装饰金属或其他材料。

(6)院螺直径为9~10厘米,高度(含铁钉高度)为10~12厘米,质(重)量不得超过900克。

(7)鞭由鞭杆(无鞭杆亦可)、鞭绳组成。

(8)鞭绳不得用金属材料制作,其粗细不限,长度不得少于2米。

(二)比赛方法

1.赛前准备工作

在记录员主持下,双方队员进行验陀及验鞭绳。在第一裁判员主持下双方队长进行抽签选择进攻或是防守之后,进入攻守预备区准备比赛。

2.防守、进攻

当第一裁判员鸣哨示意放陀,守方进入比赛场地将陀螺置放于旋放区且旋转,否则视为死陀,死陀置放于死陀置放点让攻方进行攻击;当第一裁判员鸣哨示意攻击时,攻方队员进入攻击区进行有效攻击。当第一裁判员示意捡陀时,双方队员迅速捡陀并回位,这样就完成一次攻防。

(三)得分、比赛胜负

比赛中分值为0、1、2、3、4,即打停得4分,旋胜得3分,旋平得2分,旋负得1分,无效进攻得0分,在整场比赛中以得分多者为胜,得分少者为负。

(四)比赛设项

比赛可设男子团体赛、女子团体赛,男女混合双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子个人赛女子个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