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押加(1 / 1)

押加运动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此项运动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经过专门训练便可参与。押加运动起源于我国藏族民间,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藏族聚居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见图19-4)。

图19-4 押加比赛

一、押加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押加运动起源于我国藏族民间,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藏族聚居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那种粗犷、豪放、坦诚的性格。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藏族人民视大象为吉祥之物,又崇尚大象的力大无穷,由于此项运动行如大象,实为拔河,所以也称为大象拔河。

1998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世界民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上,中国云南代表团向全世界展演了这一项目。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押加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按习俗“押加”是一项只有勇敢者才能参与的“游戏”,因而在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有着特别的魅力。

二、押加运动的健身价值

押加运动是运动员用腿、腰、肩、颈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行。爬行是指四肢着地进行爬行锻炼。爬行训练对提高人的协调能力、本体感觉和前庭功能有积极作用,能促进骨骼与肌肉的发育,调整血液循环和血液分配,减轻心脏和脊柱的垂直负荷,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内脏下垂、脊椎慢性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三、押加技术

押加运动属于爆发力项目,基本技术是运动员用腿、腰、肩、颈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以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主要对参与者的力量和速度、协调和灵敏有较高的要求。

(一)运动形式

先在平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中央再划一条中界线,准备一条长6米且抗拉性强的绳子或布带,并两端打结,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练习时双方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两人相背,将赛绳经过胸腹部从**穿过。当听到“预备”的口令时,运动员俯撑于地面,俯身两手十指分开撑地,两腿弯曲,两脚左右前后分开,略比肩宽,两脚尖和两手着地,两脚尖向前侧方并调整好身体重心,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双方向各自前方爬进。运动员用腿、腰、肩、颈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以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

(二)基本技术

(1)对峙阶段:比赛开始后,如果不能快速取胜,将出现对峙阶段。此时眼睛要通过**观察对方的脚步,并通过绳子感受对方的用力。当看到或感受到对方脚步开始移动时或调整重心时,抓住机会,迅速发力。

(2)练习者要从心理上以及气势上压倒对方,并争取在练习开始的瞬间抢占先机,在对峙阶段冷静、心细,能够运用出其不意、步步为营等兵法战术。例如以静制动、快速爆发力等。

(3)在练习的对峙阶段,练习者的眼睛有可能要通过**观察对方的脚步,来判断对方情况,因此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视力和视力耐力。

(4)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力要能够高度集中且相对稳定。能够审时度势,发力果断。

四、押加技术的练习方法

(一)押吞练习

两名练习者相对坐在平地上,把环形布带套在颈部,双脚相抵,练习双方以颈、肩、背部力量尽力将对方拉向自己一侧。哪方臀部离地或绳环中心线偏向对方,即被视为失败。

两名练习者面对面站立,把环形布带套在颈部,用颈、肩、背、腰、腿等力量往后拖拉,谁能把赛绳中间的标志物拉过河界即为胜。

(二)格吞练习

这是一种腰、腿部力量的角力。两名练习者把绳环或环形的布带套在腰部进行拔河。练习同样要在平地上画线为界,练习者可选择面对面站立或背对背站立两种形式(面对面练习时,不能用手抓练习绳,背对背练习时,可以用手抓练习绳,如同拔河一样),练习中谁将标记拉过河界谁获胜。

(三)喇吞练习

(1)练习者各自五指交叉,相互套握进行拔河的练习。

(2)借助绳子进行拔河的练习。

两种练习又可分为单人和集体项目。

五、押加比赛规则简介

(一)比赛场地

押加运动的比赛场地一般为长9米、宽2米的长方形平整硬质地面,2条9米线叫边线,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画一条与边线垂直的线为中线,距中线两侧各1.2米处,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为决胜线;边线与端线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二)比赛器材

传统的押加比赛用绳没有明确规定。这个项目被列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之后才作了明确规定。现在押加比赛所用的带子长度为6.5米,带子两端呈圆环形,由两头有圈的彩色绸缎制成,圆环的周长约为1.0~1.1米。护垫为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绵,以软布包裹后,固定在带子两端圆环处的受力处,用于保护脖颈。

(三)竞赛制度

比赛采用循环制或淘汰制。以三局两胜制判定胜负,胜一局得1分,先得2分者为胜。

第1局前裁判员要召集双方运动员挑选比赛场地,第2局双方运动员交换场地;第3局则要重新挑选场地。

原则上运动员每天的比赛场数不超过两场。场与场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四)体重级别与称量

押加项目现设男子、女子比赛,运动员体重划分:

男子:55公斤级、61公斤级、68公斤级、76公斤级、85公斤级、95公斤级、110公斤级、110公斤以上级8个级别。

女子:48公斤级、53公斤级、58公斤级、63公斤级、69公斤级、75公斤级、75公斤以上级7个级别。

称量体重是在第一天比赛开始前2小时进行,运动员只穿短裤(女运动员可穿背心、短裤);如果运动员体重超过申报级别的重量,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该级别的要求,则不能参加该级别的比赛。

(五)犯规

(1)在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之前或发出“停”的口令之后,向对方进攻者。

(2)比赛进行中,教练员或助手干扰比赛者。

(3)比赛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4)比赛中由于处于不利情况而要求暂停者。

(六)判罚

(1)凡犯有(以上)犯规条款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取消该场或全部比赛资格。

(2)点名后3分钟不能上场比赛者,按弃权处理。

(3)比赛中,运动员或教练员指责裁判员,根据情节给予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取消该场或全部比赛资格。

(4)对有意进行非真实的比赛,将取消一方或双方运动员该场或全部比赛资格。

(5)全场比赛中,某一运动员如受到2次警告,将被取消后面的比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