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订运动处方的科学基础
(一)全面了解锻炼者的健康状况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全面了解锻炼者的病史及生活习惯。
(1)心血管、肺部和代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因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颈部疼痛或不适;休息或中等体力活动时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端坐呼吸或突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脚踝水肿;心悸或心动过速;间歇性跛行;已知的心脏杂音;异常疲劳等。
(2)心血管、肺部和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医学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末梢动脉疾病、中风、一过性脑缺血、冠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搭桥、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瓣膜病、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静脉血栓或栓塞等。
对病史的了解还应包括有无心脏病、肺部疾病、代谢疾病、中风和猝死的家族史;有无新的医学诊断或外科手术的病史;有无关节炎、关节肿胀,或者其他引起行走或测试中移动困难的问题;有无吸烟、饮酒或其他特殊嗜好等。
(二)锻炼者的生活方式特点及健身现状
了解锻炼者生活中体力活动和参加健身锻炼的情况,为确定运动处方中的运动量和强度提供信息。
通过问卷和咨询的方式了解锻炼者生活中体力活动状况,对健身锻炼者情况的了解应包括:参加锻炼时的运动方式、运动频率、每次锻炼的时间、运动中的主观感觉,有无运动强度的控制和监督,以及有无运动伤病的发生;是否进行过健身测试和测试结果的评价等。
(三)锻炼者的危险分层
对锻炼者进行危险分层的目的是:锻炼者是否存在参加运动负荷试验或健身活动的禁忌症;识别在运动负荷试验或健身活动中因年龄、症状及其他可能增加疾病危险性的因素;识别患有临床疾病应在医务监督下进行健身锻炼的个体;发现有特殊需要的个体。
危险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心血管、肺部和代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已明确诊断的心血管、肺部和代谢性疾病。
二、制订运动处方前的健身测试
(一)静态指标
测试锻炼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功能指标,如心率、血压和心电图,以及常见血液指标,如血常规、血糖、血脂等。
(二)心肺适能测试与评价
一个理想的运动处方应当建立在对个体运动负荷试验反应的客观评价基础之上。试验包括运动中的心率、血压,对运动的主观感觉以及心电图和在递增运动负荷试验中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最大吸氧量等。
(三)身体形态和成分测试与评价
对于体重指数【体重(千克)除以身高平方(米2)得出的数字】大于24的锻炼者,应进行身体形态(腰、臀等部位的围度)和身体成分评价,以便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四)肌肉和柔韧适能的测试与评价
为了有针对性地制订运动处方,应对锻炼者进行肌肉和柔韧适能的测试与评价。
三、制订运动处方的程序
(一)健康诊断
对锻炼者进行系统的身体检查(形态、机能、心理、既往病史),了解健康状况。
(二)进行体力测验
对锻炼者的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和诊断。
(三)确定主要目标
全面分析锻炼者的具体情况,找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目标。
(四)选择练习内容和手段
根据主要目标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手段。
(五)制订运动处方
制订出锻炼者从事体育活动的合理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和注意事项,并将其整个内容书写成处方。
(六)锻炼效果的评价及运动处方的修订调整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对锻炼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重新修订调整运动处方的内容。
四、运动处方实施中注意医务监督
在实施心肺功能耐力锻炼的运动处方时,应特别注意加强医务监督(包括自我监督)、防止过劳或意外损伤。医务监督常用的指标有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因素,对于特殊人群还应增加特定的监测指标,如糖尿病患者锻炼前后的血糖值及锻炼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等。
五、运动处方实施的要求
对于40岁以上或身体检查有异常者,以及某些心脏病危险因素存在者,在开始锻炼前特别是剧烈运动前,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尤其要进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检查。安静时和负荷后的心电图无异常者,在医生允许后才能参加锻炼;加强医务监督工作,防止过劳或意外损伤;运动必须注意贯彻科学的锻炼原则;根据以往运动史决定最适宜的运动项目,制订合理的锻炼计划;观察锻炼中及锻炼后的反应,避免过量运动。锻炼期间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合理的饮食和营养。
练习与思考:
1.什么是运动处方?
2.阐述运动处方的作用。
3.制订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运动处方包括哪些类型?
5.有氧运动中如何制订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
6.制订有氧运动的运动处方应注意什么?
7.制订运动处方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