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 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过去,发展中国家多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完全依附和从属地位。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及其经济的发展,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首先,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在经济上拥有自己的主权,从根本上改变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新生力量,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其次,从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20世纪60年代初为14.5%,70年代初为15.9%,80年代初为21.5%,1994年已达30%左右,1955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工业制成品仅占5%,1993年已占60%。在世界全部工业品出口中,发展中国家1970年不过5%,1993年已跃居2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1965-1980年以及1980-1986年,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1%和3.8%,高于发达国家同期的3.6%和2.5%。
最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在能源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的石油的3/4依靠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在农、矿原料方面,日本、西欧国家许多矿产原料的90%依靠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仍是发达国家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美、日出口产品的1/3以上,德、法、英、意出口产品的1/5以上,是销往发展中国家的。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9.3.2 经济的依附地位
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加上发展中国家自身在发展民族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失误、偏差和问题,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仍相差悬殊。尤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差距更为悬殊。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20世纪50-80年代,这一差距一直在拉大,直到90年代,这一差距才开始缩小。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生活水平、教育文化卫生水平等各方面都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
在现存的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仍然处在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的地位。发达国家通过多边或双边的援助、官方或私人机构的贷款、跨国公司的宣接投资、国际贸易、技术控制和技术转让等渠道,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旧的、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收效并不大。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仍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当今的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有关机构,都操纵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多少发言权。
9.3.3 经济展望
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持续增长的新阶段。1991-1994年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自己80年代后四年的增长速度,而且大大超过发达国家90年代头四年的经济增长率。
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新的持续增长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加强了自身的经济活力,为促进对外合作奠定了基础。其次,90年代国际资金流向变动为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提供了有利机遇。再次,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加强,区内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带动了经济增长。最后,内需旺盛。90年代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发展及电站、公路、机场、海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兴旺,加上人均收入增长后日益繁荣的消费品市场所提供的巨大需求,都刺激了经济发展。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发展速度将在较长时期内高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同时,他们认为,到21世纪20年代,东亚、拉美一些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当然,发展中国家在未来还会遇到资金、能源、技术、人才等诸多困难,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