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赫尔巴特教育教学观念与实践(1 / 1)

赫尔巴特的教育教学体系由管理、教学和训育三部分构成,其思想集中体现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在这本书里,他阐述了自己对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以及教学阶段等诸多方面的见解和主张,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完整的学校教育图景:教育的目的是对年青一代进行道德品质以及均衡的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新旧观念融合并引起多方面兴趣的过程。课堂教学可以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就是使学生对所要接受的知识清楚明白;“联想”是使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相融合;“系统”就是使这种融合成为体系;“方法”则是设法使学生获得的系统知识应用于各种场合。

纵观赫氏的教育学体系,既可以看做是一种“从目的到方法”的结构,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完整的“教育过程”结构。这种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了当时教育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最高成就。曾有学者认为,继赫尔巴特之后的各种学派,无论其理论的严密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还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性和可应用性,都未能超过赫尔巴特教育学。不仅如此,赫尔巴特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他创办教学论研究所,举办教育学研究班和附属实验学校,培训教师,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1835年,在长期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发表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使其教育理论体系更为完善。

《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其最著名、流传最广的教育学著作,书名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这本书构思10年,修改10年,可谓赫尔巴特多年心血的结晶,他后来的教育著述也多是围绕《普通教育学》这个体系而展开。该书由三编构成,之前加有一个“绪论”。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包括两章:“儿童的管理”“真正的教育(本身)”,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编“多方面的兴趣”有六章:“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分六章:“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