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目标拆分成若干小目标(1 / 1)

假设,我们制订了一个目标:半年的时间,减重15千克!

很显然,这是一个大目标。许多减肥者都曾暗下决心:这一次必须成功,并制订了严格的饮食和运动计划。结果呢?有人按部就班地实现了目标,有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区别在哪儿呢?完全是意志力的问题吗?

半途而废的人,心心念念的全是减掉15千克的体重,每天早起上秤,都盼着数字往下掉,恨不得1个月之内就达成心愿。可那体重总是起伏不定,甚至在最初的阶段,明明控制了饮食、加强了运动,体重居然还有上涨的趋势。如此一来,坚持的动力很快就消退了,渐渐地又恢复到从前的状态,减肥大计就此又被束之高阁。

减肥成功的人,定的大目标依然是15千克,但他们将其拆分成6个月,每个月只要求自己减掉2.5千克。接着,他们又把这2.5千克拆分到4个星期,每周只要减掉0.625千克就行了。0.625千克和15千克相比,给人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也让人感觉容易坚持,不会因为急于求成而受挫。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目标太遥远,是因为把它看得太大了。如果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做起来一点也不难。等小目标都做完了,大目标也就实现了。就如歌德所言:“向着某一天终要达到的那个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个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关于分解目标,这里给大家提供两种方法。

·多叉树法

多叉树法,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一棵大树有若干个分枝,每个分枝上还有更小的树枝,树枝上还会有再小的树枝,一直到叶子。我们的人生目标就如同树干,每一级小的目标就相当于每个树枝,我们现在需要去做的细微之事,就像是树上的叶子。

大目标和小目标之间的关系应当是逐层递进的,每个小目标都是实现大目标的条件,而大目标则是小目标完成的结果。当所有的小目标都实现了,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你可以设定一个大目标,然后思考: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列出充分和必要条件,这些就是你要先去达到的小目标。接下来,再思考:达到这些小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再列出达到每一个小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以此类推,直到画出所有的树叶,就算完成了这个目标的多叉树分解。

从叶子到树枝,再到树干,不断地问自己:如果这些小目标都能实现,大目标一定会实现吗?当你能够非常肯定地回答“是”的时候,就证明这个分解已经完成。如果回答是“不一定”,就意味着你所列出的条件还不够充分,需要继续补充。一棵完整的目标多叉树,就是一套完整的达到该目标的行动计划。所以,目标多叉树,也被人称为“计划多叉树”。

·剥洋葱法

这种方法实际上就等于把目标视为一个完整的洋葱,一层一层地剥下去,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把这些小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直到具体到此时此刻做什么。上面提到的把15千克最终拆分成每周0.625千克,运用的就是这一方法。

我们都知道,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现在到将来,从小到大。但我们设定目标时,恰好与之相反,要从将来到现在,从大目标到小目标。我们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就是将每一个短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甚至分解到此时此刻该做什么。

每天不拖延、按时地达到目标并不难,而且这种微小的喜悦感会给我们带来动力,让自己看到进步。这样一来,改掉拖延习惯的成功率也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