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四象限法则来做事(1 / 1)

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谁就是赢家。

伯乐恒钢铁公司的总裁理查斯·舒瓦普,曾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烦恼不已,最终他选择向效率专家艾维·李求助,希望他能帮助自己,使自己掌握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的方法。

艾维·李说:“没问题!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可以提高50%工作效率的办法。把你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记下来,按照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最重要的排在首位,以此类推。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对待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直至你下班为止。

“即便你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完成第一项工作,那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每天都这样做,在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后,让你公司的员工也这样做。这个办法你愿意试多久都可以,然后给我寄张支票,填上你认为合适的数字。”

舒瓦普照此执行后认为,这个方法很奏效,不久就填写了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给艾维·李。

后来,舒瓦普一直坚持用这套方法。5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就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企业一跃成为最大的、无须外援的钢铁巨头。舒瓦普经常对自己的朋友说:“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捡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要成为一个不拖延、高效能的人,就要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那么,何谓最重要的事呢?它应当符合5个标准。

标准1:完成这件事让你更接近自己的主要目标(年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标准2:完成这件事有助于你为实现组织、部门、工作小组的整体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标准3:完成这件事的同时,可以解决其他许多问题。

标准4:完成这件事能让你获得短期或长期的最大利益,如升职加薪等。

标准5:完不成这件事,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如生气、干扰、责备、失业等。

其实,这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法则”很相似:80%的财富流向了20%的人群,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对于时间管理而言,它也同样适用,即把80%的时间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事情上。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那关键的20%的时间呢?这就不得不提“四象限法则”了。

四象限法则是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即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全部包含在这四个象限中。

·紧急又重要的事

这类事情是最重要的,且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它们可能是你实现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也可能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其他任何一件事都值得优先处理。唯有先把这些事合理高效地解决掉,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其他工作。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生活中,大多数较为重要的事都不是很紧急,比如培养感情、节制饮食、提升自我等。这些事情关乎我们的家庭、健康、个人学识,自然是重要的,但它们并不紧迫,所以我们习惯一直拖延着。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不好的结果,才后悔当初为何没有早点重视和解决。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这类事情很常见,比如刚刚准备工作,朋友打来电话,邀约去吃饭。你不好意思拒绝,只好放下工作去赴约。回来之后你觉得很累,再看见工作的资料,才发现重要的事情还没做。此时,你已经无法安心工作,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才能进入状态。很多重要的事情被拖延,就是因为受到了这类事情的干扰。

·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事能不做就不做,比如看电视、听音乐、玩游戏。如果确实需要做,就要给自己限定时间,比如看电视1小时,时间到了立刻停止,不要让自己被这些无聊且无关重要的事缠住。

有些人总把紧迫的事当成重要的事,这是一个误区。

紧迫的事情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如接听电话、收发邮件等,但不一定很重要。我们应当把时间用在那些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上,如做一个策划案、一个创意书,虽不要求立刻做好,但绝对是最有价值的事,它直接决定着你的工作业绩。

当你懂得把时间用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地方,把精力用在最具价值的事情上,生活和工作对你而言就不再是一场无止境、永远也赢不了的赛跑,而是可以带来丰厚收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