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勇气面对失败的事实(1 / 1)

经常有父母在大考之前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咨询的问题如出一辙:原本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即将“上战场”之际,突然变得情绪烦躁、不爱学习了,要么整天打游戏,要么声称不想去上学,更有甚者出现了躯体上的问题,而医生的诊断却说没什么大问题。

当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不一,但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孩子拖延着不去备考的原因,是太渴望一个理想的成绩,又担心自己达不到,无法面对“万一失败”的事实。

198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临床心理学家简·博克和莱诺拉·尤思博士研究得出:害怕失败是拖延的原因之一。时隔二十几年之后,也就是2007年,结合过去多年来对拖延症的研究,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博士又发现:害怕失败跟拖延有一定的关联,害怕失败会让一些人拖延,不想行动;同时,也会让一些人积极采取行动,不拖延。

至于恐惧在拖延症中所起到的作用,2009年卡尔顿大学的提摩西·A.派切尔教授带领两位研究生通过研究验证并证明:导致拖延症的恐惧是多方面的,有人是因为缺乏信心而拖延;有人是害怕表现不好丢脸、伤自尊而拖延;还有人则是害怕自己失败了,会让自己最在意的人失望,所以才拖延。

有一个女孩,前一年考研失败,又重新准备一年,她内心充满了担忧:这次要是再失败,该怎么面对父母?会不会让他们感到很失望?会不会被周围的同学嘲笑?她陷入了极度焦虑的境地,脑海里不断出现别人对她感到无望的画面:准备得不好;头脑不够聪明;父母失望的神情……虽然这些事情还未发生,却已经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不知道如何应对的她,就干脆拖延着,不再做任何努力。

这样的问题,你是否也遇到过?或者说,正在经历这样的煎熬?冷静下来想想,当你被这种恐惧感紧紧包裹的时候,你又怎么可能如愿以偿地完成任务?你的生活又怎么不会陷入瘫痪的状态?拖延和逃避,看似是一个“避风港”,但真正的暴风雨依然会来,躲在那个虚假的幻象里,你永远不可能穿越风雨,看到一个充满力量的自己。

坦白说,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不在乎输赢、不拘泥成败的人。只不过,有些人能正确对待失败,有些人却把失败视为深渊。

畏惧失败的拖延症患者,通常都坚信宿命论,认为一切结果都是命中注定,谁也无法改变;他们可能曾经遭遇失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任何变化,甚至觉得人生和时间根本不可控,全由他人掌握。试想一下:抱着这样的信念去生活,人生怎会不失败?

所谓的命运,不过是强迫性重复一种错误的思维和行为。尼采说过:“世间之恶的四分之三,皆出自恐惧。是恐惧让你对过去经历过的事苦恼,然后惧怕未来即将发生的事。”当一个人能做到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信得过自己,凡事尽最大的努力,也就没空胡思乱想失败后的情况,更没心思去焦虑和拖延了。说真的,谁能预料明天呢?任何人能做的,都是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