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事情,根本说不清楚,我们姑且称之为“龙华门事件”。
我们只知时间是在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一日正午时分,刘彻正在建安宫静养。当时,时已入冬,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不管哪个季节,中午都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这时候安坐在殿中的刘彻恍惚间看见一人,身穿一袭白衣,径直从龙华门而来。因距离较远,那人的面目不可分辨,但其腰间明晃晃的利剑因反光而无比刺眼,这让刘彻大吃一惊。
要知道,在汉朝,臣子见皇帝,那是有很多规定和要求的,比如不能穿鞋子。如果你的地位很高,可以让你穿双袜子;如果地位一般,那就只能光着脚。鞋子都不能穿,刀剑这种东西更是不可能让你带在身上。开汉一百多年,似乎也就只有萧何可以脚上穿着鞋子、腰里挎着宝剑、大大方方地见皇帝。现在居然有人挎着剑就过来了,刘彻岂能不吃惊?一惊之下,刘彻忙起身上前,想看个究竟,没想到来人看见刘彻过来,丢下手中的剑就跑。
这一跑让刘彻意识到眼前的人并非宫中的侍从,于是大呼:“有刺客!”他一连叫了三声,建安宫里的侍卫们才反应过来,纷纷出来保驾。看着皇帝手脚并用地比画着刺客的模样,侍卫们把建安宫里里外外翻了个遍,可哪里见到半个人影?就连皇帝描述的那人丢下的宝剑,侍卫们也未曾寻到。
这下,刘彻龙颜大怒,堂堂建安宫居然让宵小如入无人之境,简直不成体统!刘彻首先把看守龙华门的门侯拉出去斩了,又关了长安城的城门,禁止一切人员出入,然后调集长安周围的骑兵入上林苑,命令骑兵们一字排开,进行拉网式的搜索。士兵们不敢怠慢,一连十一天,把包括建安宫在内的整个上林苑翻过来覆过去,筑篱式地来来回回搜了三遍,结果却连鬼影都没见着一个。这下子,长安及附近百姓的生活全被打乱了。百姓们怨声载道,刘彻只能停止搜索,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在我看来,这件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刘彻自己看花了眼。征和元年 (公元前92年),刘彻已经六十有四,早到了该老眼昏花的年纪,身体也不如以往硬朗,犯困的时候迷迷糊糊间出现短暂的幻视并非不可能,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刘彻内心也越来越怕死。
怕死其实是人的通病,世上但凡敢出来说自己不怕死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身体还算健康的人。他们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自己还远没到要死的地步,等真到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没几个人是不恋生的。刘彻也不例外,他无法认同自己身体机能的衰退和疾病的不断来袭,一旦有些头疼脑热,就开始担心是不是有人暗地里要害他。所以,龙华门的事情看起来是不了了之了,但其实刘彻心里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既然来的是一个凡人找不到的人,那有没有可能,又是有人在背地里搞那方面的事情?
这是第一件事情,当然,这只是一个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