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吊桥效应”,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另一个人,那么他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情愫的生理反应。如果想要寻求这种“心跳的感觉”,温哥华的卡皮拉诺吊桥公园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
这里有一条世界上最伟大的吊桥,全长137米,高70米。从100多年前起,吊桥就由2条粗麻绳及香板木组成,悬挂在卡皮拉诺河河谷上。现在的大吊桥已经经过多次改建或重建,以混凝土加固桥墩、以钢索取代绳索,成为了稳固的浪漫之桥,吊桥公园最吸引人的招牌。
以前在翡翠台TVB追港剧的时候,看到过很多次吊桥公园,没想到自己也有机会和圈圈来体验一把“谈恋爱”的感觉。进入公园后,工作人员在我们手背上盖了一个章代表“出入通行证”,如果能够集齐园内6个“通行证”图章,出来时还可兑换一份“我做到了”(I made it!)证书留作纪念。
这次适逢圣诞节,吊桥公园有大型灯光展览活动,我们在下午赶来游玩。一进门先是看到了很多的图腾柱,看起来形态不一、雕刻怪诞,和在斯坦利公园布鲁克顿角(Brockton Point)看到的差不多,稍微小一点点。圈圈说,斯坦利公园的那些原住民图腾柱,分别来自温哥华岛的警戒湾、夏洛特皇后群岛、中央海岸的入口,而吊桥公园的这些则是60年前,印第安人所雕刻且置放于此的。同样的,是加拿大原住民们对他们的道德信念和普世价值的一种表达。温哥华一行,我甚至不用特意去博物馆参观,就能近距离感受到这份独特而古老的古文化遗产。
公园里的吊桥很多,峡谷之间都用吊桥相连,这些小吊桥都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森林迷宫。我们拿起地图开始了探险之路,其中,树梢探险部分从树屋开始,要走过7个吊桥,穿越雄伟高大的原始道格拉斯松林。这7个吊桥的每段都与一颗大树衔接,作为中间休息和拍照场所,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双层吊桥,设计非常独到又有空间交错感。中间,我看到有好多躺着的大树。圈圈说,“不是大树躺着,而是政府在修吊桥的同时并不妨碍树木生长。”林中的很多大树其实是倒下老朽了,但没有人偷偷运走或者破坏,他们就在原地静静地安息,仍然用绿色灵魂滋养着公园的土地。
公园里全部装饰着白色的灯饰造型,有圆球形状的,有鸟儿形状的,也有五角星形状的。大树上缠绕着暖黄色的小灯带,既是照明也是装饰。好多颗水晶球灯饰大大小小地零落在湖面上方,仿佛仙境里漂浮着的小精灵,那是一种相机拍不出的美感。我悄悄摘下眼睛观看,此时的近视眼呈现出无可匹敌的一大妙处,就是能把本身就很美的灯光用眼睛转化成斑斓的亮点,变成了自带柔光效果的氤氲氛围,更在我内心深处揉入了多一分的温情。
到了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伟大的吊桥,此时人群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了。吊桥桥身通体装饰了白色的等待,非常非常纯净的灯光色彩,把黑夜照的亮晶晶。从吊桥往下望是卡皮兰诺河谷,河水清澈,汩汩地流动着,有些湍急,有些惊心动魄。向下望去,看到的行人都在70米以下的树林里,显得分外渺小,只有勇敢地走过吊桥,才能看到另一端的美丽景色。
吊桥走起来真的很晃,一米多宽的桥面,据说能承担13000公斤,但数以百计的游客哪怕有一位用力摇晃,整座桥都能感到明显的震动,爱冒险的我着实也有点害怕了。圈圈拉着我抓紧扶手,一步一步移动着,还不忘给我拍照。越往前走,左摇右摆的幅度越大,越让人不敢停留欣赏。此时,一个老奶奶在我身后大声鼓励我说,“Don’t worry, you can do it!”瞬间减轻了我一部分的心理恐惧,圈圈紧接着说,“等过去这个,我带你看一个更刺激的”瞬间燃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加快脚步冲到了另一头,才敢回首细细看来时的路,又被前方的森林气息带来的清新气流环绕,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圈圈说的“下一个刺激”,原来是另一个设计堪称反人类的斜拉桥。半圆形的斜拉桥凌空飞架在几十高的悬崖峭壁之上,尽头还有一块几平米的玻璃观景台。怕是要“吓死人不偿命”,真是持续考验游客的心理极限。而我身体里爱冒险的灵魂又蠢蠢欲动了,必须上啊!有了刚才摇晃吊桥的经验,这座静态的斜拉桥反倒没有看上去的恐怖,我们顺利地打卡了合影,甚至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跟圈圈说,我好像一条鱼哦,已经没有了七秒前的记忆,刚才很可怕吗?不然再来一次好了。
结果,差点没被圈圈打死。我一边坦白自己在开玩笑,一边嘻嘻哈哈结束了这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