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赏析
为了能在自然界存活,昆虫们在漫长的进化中用不同的方式武装自己。它们有的获得了锋利的武器,有的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有的则逐渐掌握了独特的本领,这篇文章的主角红蚂蚁便属于最后一种。红蚂蚁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法布尔的实验会给你答案。
阅读批注
我有一个荒石园,它是我的“实验室”。荒石园表面看起来静悄悄的,其实可热闹了。里面有各种昆虫,数目最多的当属蚂蚁大军。[1]
一群身着红色衣服,不会哺育孩子,不会捕食,完全过着靠用人照顾生活起居的就是红蚂蚁军团了。
它们的用人是从哪儿来的?
蚂蚁军团的成员经常组团打家劫舍,比如它们会把黑蚂蚁的宝宝偷偷掳走,然后把它们培养成自己的用人。[2]
夏天来了,一支红蚂蚁军团要准备出征了。我想它们这是又要去哪打家劫舍啊,于是偷偷跟着它们。队伍很长,有五六米,蚂蚁数目众多,不过队形保持得倒挺好。
队伍最前面的是这支军团的领头人,所有蚂蚁都要听从它的指挥。一旦发现蚂蚁窝,领头的红蚂蚁就会停下来。它会先派一些侦察兵出去打探,如果没有收获,就会继续向别的地方前进。
我看它们突然调转了方向,长长的队伍有条不紊地前进着,估计是找到想要的东西了。
一个黑蚂蚁窝出现在我的眼前。红蚂蚁军团神气哄哄地下了战帖,黑蚂蚁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红蚂蚁展开激烈的决斗。只可惜黑蚂蚁不是作战经验丰富的红蚂蚁军团的对手,很快就成了俘虏,被红蚂蚁用大颚叼回了蚂蚁窝。[3]
我发现蚂蚁家族有个特点,来的时候走哪条路,回去的时候还走哪条路。[4]即便路上遇到苦难,也不会改变路线。比如说,它们来的时候遇到了一片厚厚的枯叶堆,对它们来说,这条路简直就像深渊一样可怕。既然知道可怕,那么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总该长长记性绕道走吧。不!它们偏走这条路。就算旁边有更安全的路可以走,它们也会选择视而不见。
我家的池塘养了一些金鱼。一天,一群红蚂蚁正好从池塘旁路过。一阵北风吹来,把这群倒霉的红蚂蚁全都刮到水里去了。对于金鱼来说,蚂蚁可是非常可口的美食。池塘里的金鱼迅速围了过来,瞬间把蚂蚁军团的成员吞到了肚子里。而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蚂蚁则继续前进,我发现它们回来的时候,依然选择了这条路。
我实在不明白,它们为什么宁可冒着给金鱼加餐的风险也不愿意换一条路走呢?不过很快我就有了答案,或许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迷路吧。如果不沿着原路返回很难找到自己的家。
动物界有很多都是认路的高手。比如鸽子,离自己的家再远,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再比如燕子,能从过冬的非洲飞越海洋,重回故居。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识路本领。那么,红蚂蚁的识路本领是什么呢?[5]
有人说,蚂蚁是靠嗅觉辨别方向的。蚂蚁的触角总是抖来抖去,那就是在找路呢。
我不是很赞同这种说法。我想做一个实验,不过做实验前我需要一个帮手。于是我找来一个小助手,我的孙女露西。那天天气正好,我派露西去花园里观察红蚂蚁。过了一会儿,露西噔噔跑进来大声嚷嚷:“快来看!红蚂蚁进黑蚂蚁家了。快来看呀!”
我问她:“这一次你记清楚它们的路线了吗?”
露西拍拍胸脯一脸骄傲地跟我说:“放心吧,我做了记号。”[6]
露西告诉我她用白色小石子画了一条蚂蚁经过的路线图,只要看着路线图就能知道它们的路线了。
我觉得如果红蚂蚁是靠嗅觉辨别方向的,那么,它们就会在路上留下气味。于是我找来一把大笤帚,把蚂蚁经过的地方认认真真扫了一遍,确保不会留下任何气味。
我把这条路线的出口分割成四个路口,然后我牵着露西的手,一起等红蚂蚁回来。
没过多久,红蚂蚁们来到了第一个路口,它们明显犹豫了,往哪走的都有,场面一度混乱。
蚂蚁队长这时候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它简短地判断了下,然后勇敢地选择了那条刚刚被我打扫过的路,其他蚂蚁见状纷纷跟上。[7]其他路口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虽然场面一度失控,不过最后它们都找到了原来的路线,无一例外。
我觉得红蚂蚁们还能找到原路,可能是因为路上还残留着它们的气味。那么,这些气味如果完全消失,蚂蚁们还能找到原先的路吗?
几天后,我又和我的小助手露西做了第二个实验。当露西又一次向我报告红蚂蚁出门的时候,我急忙找来一根水管冲掉了所有的气味。
为了考验蚂蚁们,我还给实验人为地增加了难度。蚂蚁们往回走的时候,我调小了水流的速度和水量,想看看它们能否顺利通过。这是一条我们看上去很小的水流,但对蚂蚁来说,却像河一样宽。
红蚂蚁们终于来到水流跟前,被迫停下了脚步。它们聚在一起,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
不一会儿,蚂蚁军团中最勇敢的几只蚂蚁决定勇敢地踏出第一步,但它们很快就被流水卷走了。见此情形,剩下的蚂蚁们开始各自展开行动。它们有的用麦秆做桥,有的把枯叶当作小船。还有一些竟然挑战高难度,靠自己一步步蹚过水流。[8]
红蚂蚁们有一点让我挺佩服。不论它们以哪一种方式渡河,不论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偌大的蚂蚁军团没有一只蚂蚁丢掉手中的战利品。它们牢牢捍卫着自己的战利品,哪怕死。
一片混乱之后,大部分蚂蚁都成功渡河,接着它们继续按来时的路线前进。
我已经确定蚂蚁绝不是靠嗅觉辨别方向的。接下来我又做了第三个实验。如果红蚂蚁用分泌一种我们无法辨别的物质辨别方向,我们用一种更强烈的气味遮盖原本的气味会发生什么呢?
我在蚂蚁走过的路上铺满了散发着浓郁气味的新鲜薄荷叶。蚂蚁们回来的时候,只是犹豫了一会儿就越过这些薄荷叶顺利地回到了蚂蚁窝。
看来嗅觉不是指引蚂蚁回家的主要因素。那么,是视觉吗?
有一天,我站在蚂蚁窝前,故意在它们出发的时候拿了片枯叶让它们走上去。然后,我把那片叶子放到别的地方去,想看看蚂蚁接下来有什么反应。
这群蚂蚁们像是迷了路似的,到处寻摸。半个小时过去了,它们离大部队越来越远,叼着战利品茫然而无助。我把迷路的蚂蚁们转移到大部队附近,很快它们就团聚了。
很显然,红蚂蚁是靠记忆力辨别方向的,它们能准确无误地记住自己去过的地方,如果是陌生的地方,它们一定会迷路。[9]
阅读赏析
在本文中,我们第一次认识了法布尔的孙女露西,这位新人物的出场让文章更加活泼起来。其实《昆虫记》中还有大量的文章记载了法布尔的家人、朋友和他的生平经历,可以说《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关于法布尔的特殊自传。
在表现自己与孙女露西的互动时,法布尔使用了语言描写,进而将他与露西协力工作的场景更为鲜活地表现了出来。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反映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要做到“言为心声”,每个人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语言描写能够通过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措辞和内容反映人物的身份、经历和性格,进而外化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的语言描写离不开对人物的观察和理解,在进行创作时,一方面要忠实地还原角色,另一方面要明确表达目标,让语言描写为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而服务。
阅读延伸
1.本篇中法布尔一共做了几个实验?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法布尔在实验中分别提出了哪些猜想?请按照文章的叙述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3.文中写法布尔与孙女露西的互动有什么作用?
[1] 环境描写 作者的荒石园既是研究室,也是故事的发生地。此处对荒石园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红蚂蚁的介绍,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 拟人 作者笔下的蚂蚁军团仿佛打家劫舍的强盗,在对它们进行刻画时,作者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它们的蛮横。
[3] 拟人 作者将红、黑蚂蚁的相遇比作军队间的对决,“神气哄哄”一词用来形容红蚂蚁,显示出它们勇武好战且颇为自信的个性。在作者的笔下,昆虫的世界如同人类社会一样,拥有了自己的秩序。
[4] 点题 在创作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围绕中心思想来写,本文的重点是强调蚂蚁的超强记忆,此处先介绍现象,进而展开研究,最终指向本文的结论。
[5] 对比、设问 擅长认路的生物有很多,但各自的本领却不同。这一段通过与其他动物对比,引出对红蚂蚁识路本领的探究,与设问共同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6]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是独白或多人的交谈,往往起到反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的作用。此处作者选取自己与小孙女做实验的片段,为故事加入新的人物,小孙女的出现让整个实验过程更加有趣了起来,而她“噔噔跑进来大声嚷嚷”和“拍拍胸脯一脸骄傲”的动作和神态,则体现了小女孩单纯可爱的性格。
[7] 动作描写 蚂蚁队长在遇到困难时,迅速发挥了自己的领导作用。作者用简短的动作描写还原了蚂蚁队长在选择路线和领导蚁群时的果敢,言语中流露出对它的敬佩之情。
[8] 拟人、动作描写 在新的挑战面前,红蚂蚁显然遇到了麻烦,它们激烈讨论的场景像极了头脑风暴的人类,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红蚂蚁的形象更加鲜活了起来。在渡“河”的过程中,它们更是各显神通,一系列动作描写可见它们的勇敢。
[9] 点题 经过几次实验,作者终于得出了结论。结尾回扣标题,再次印证了本文的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