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随着艾尔通恢复人性,求救纸条事件再度陷入迷雾。但生活仍在继续,居民们居然又发明了电报机!生活愈加富足,岛上的奇事却有增无减……
阅读批注
看着艾尔通乘坐着升降机消失在黑暗中,哈伯忍不住说了一句:“真是可怜的人!”
“他会回来的。”史密斯说。
“我相信他会回来。”彭克罗夫大声叫道,“可是,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不是艾尔通扔的漂流瓶,那会是谁扔的呢?”
这真是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
接下来的几天,哈伯和斯皮莱总是偷偷去饲养场那里看一下艾尔通,艾尔通在新房子里生活得更自在些。而且,一大群家畜交给艾尔通来照料,大家可以节省很多精力,省去了他们经常去饲养场干活儿的麻烦。不过,为了使艾尔通一个人在饲养场的生活显得不那么孤单,而且可以把遇到的事情告诉大家,大家一致决定安装一台电报机。
这项工作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史密斯让其他人去制作铁丝,自己则考虑制作电池。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制造一种用锌、硝酸和钾碱来产生电力的简易电池。硝酸和钾碱是林肯岛上本身就具备的矿产资源,而他们捡到的那只箱子的外包皮衬底就是锌。史密斯利用这些原材料制作出了巧妙而简便的电报仪器。[1]
到了2月12日,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当天,史密斯就用无线电报仪器发出了第一封电报,询问饲养场是否一切顺利。不一会儿,艾尔通便收到了电报,并发回电报,告诉大家一切都平安无事。
大家都非常高兴,这之后的每一天,他们都通过电报交流。
转眼间就到了3月,几个落难者落到林肯岛已经两年了,两年来,他们没有在林肯岛上看到任何人的痕迹,却无意之中有了一个新的伙伴——艾尔通。在冬天到来之前,大家决定在4月16日这天驾驶“乘风破浪号”做一次环林肯岛的旅行。[2]
4月16日清晨,岛上居民和托普登上了“乘风破浪号”,虽然大家极力邀请,但艾尔通并没有参加。
在彭克罗夫的驾驶下,“乘风破浪号”驶离气球港,来到了瀑布河口。这时他们才发现,南北两岸的风景真的是完全不一样!南岸的林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而北岸则更多是光秃秃的岩石,一棵树都没有,好像是远古时期沸腾的玄武岩浆突然冷却凝固而成的。[3]这一点,他们当初并没有发现——刚来林肯岛时,他们站在富兰克林山顶往远处看,看不到海岸的另一面。而现在,他们驾驶着船从海上经过,看到了林肯岛北岸的全貌,真是让人震惊。
面对这样的景象,五个人看得目瞪口呆。
但在他们坐船静观时,托普可没有观赏风景的好心情,它站在船头,狂叫不止,一时间,峭壁响起了巨大的回声。史密斯觉得托普的叫声有点儿奇怪。[4]
可是等“乘风破浪号”驶向岸边,史密斯在洞穴口观察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异样的东西。于是他们只能继续航行,不一会儿,托普便不再叫了。当天晚上,小船停靠在北岸的一个小海湾中,几个人在船上休息。
一夜平静无风,第二天天气晴朗,和风吹拂。早上八点钟,小船再次起航,这一次,小船向北颚骨角驶去。
“虽然现在天气不错,但今天可能会出现强劲的西风。”彭克罗夫说道。
“是的。”史密斯表示赞同,“所以咱们能多快就跑多快,赶紧到颚骨角,找个可以躲避强风的地方。”
“是呀,但就怕天气变差,”彭克罗夫继续说道,“这一次没有好心的史密斯为我们点火,引导我们驶入港口了!”
“为你们点火?”史密斯感到很疑惑。
“史密斯先生,我说的是从塔波岛回来的那天,如果没有您点起火堆,为我们指引航向,我们的船可能就在海上迷失了。”彭克罗夫说道。[5]
史密斯十分惊讶,几分钟后,他告诉大家,自己根本没有为“乘风破浪号”点起指引航向的火堆![6]
史密斯郑重其事地说道:“朋友们,我必须提醒大家注意海岛上发生的几件怪事。”然后他一一列举:第一,史密斯掉进大海后,被人救了起来,可是救他的人却不是自己的同伴;第二,托普在跟儒艮搏斗的时候,被一个奇怪的东西抛出湖面;第三,儒艮是被一个利器杀死的,从伤口来看,那可能是刀子;第四,那颗突然出现的子弹也是不能解释的;还有塞着字条的漂流瓶和完好无损的箱子;最后,是那指引彭克罗夫航向的微弱火光……
听史密斯列举完,大家都觉得很难找到一个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逻辑关系,史密斯只好让大家多留点儿心,更加小心一点儿。
彭克罗夫果然是一个出色的水手,他对天气的预测真的非常准确。这一次,不幸又被他言中了。海面上起风了,一开始是轻轻吹拂的小风,不久后就转成了大风,风速那么快,波涛在海面上翻滚。
彭克罗夫只好将船驶进慈悲河,提前结束了这次旅行。还好,艾尔通正在海滩上欢迎大家,于普也呼呼有声地来迎接大家。
接下来的冬天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艾尔通和大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只是他仍然不愿意住回到花岗岩宫中。
可是,到了10月份又发生了一件意外,而他们也将面临来到林肯岛后最大的挑战。
10月17日下午两三点钟左右,哈伯抵不住湛蓝天空的**,拿起手中的照相机,准备拍一张好看的照片。他把相机架在花岗岩宫大厅的一个窗台上。在微风吹拂的春日里,哈伯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拍下了一张照片。可是,在他洗出照片后,发现阳光下的海面上有一个不太显眼的黑点。
“可能是镜头上有一个黑色的斑点吧?”哈伯仔细检查了一遍相机镜头,可是他什么都没发现。
哈伯找到史密斯,把这个黑点指给他看。史密斯看到后,立即抓起望远镜冲向窗口。望远镜在海平面上慢慢搜寻,最后终于发现了那个黑点,史密斯慢慢放下望远镜,轻轻吐露出一个字:“船!”[7]
阅读赏析
故事发展至此,已是怪事连连,疑云重重,史密斯在本章中总结性地列举出了他们登岛以来接二连三发生的怪事,这些怪事的背后都指向了神秘力量的存在,但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谁,至今无从得知,神秘气息愈加浓烈。
凡尔纳通过质朴的语言层层设悬,前呼后应,用一段日常对话引出火光谜团,又用一个生活片段引出不明船只,从整体上给人一种“常字见奇,陈字见新”的效果;除了超凡的语言功力,作家对小说情节整体构思的宏大想象更令人称奇:居民们不但要一面探索林肯岛一面创造新生活,还要随时应对接踵而来的神秘事件,现在,居民们“探索—创造—解谜”的生活节奏又被突然出现的不明船只打破,只是不知道,这只船究竟是居民们回国的希望,还是更大的挑战?
阅读延伸
1.请你总结一下,至今为止居民们都经历了哪些奇事?
2.试想一下,不明船只的出现,对居民们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注释
[1] 叙述 “电报机”的发明使居民们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居民们在孤岛上赤手空拳创造生活,甚至可以说是“重启人类文明”,简直不可思议。
[2] 以时间为线索 记叙一件事,时间是最基本的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在增减和变化,情节也在推进和发展。
[3] 景物描写 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南北两岸的不同景色,可以使所对比的两个主体更加突出特征,给人以震撼的效果。
[4] 文章线索 本书中以托普狂叫为线索展开了许多悬念起伏的情节,不仅令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更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5] 对话 对话的形式可以为情节的发展营造现场感,增强真实感,触发悬念感,吸引读者快速进入文本情境。
[6] 呼应 有伏必有应,上文提到从塔波岛返航时彭克罗夫以为为他们指引航向的“星星似的火光”是史密斯点燃的,在这里有了答案:史密斯没有点燃火堆。这真让人意想不到!
[7] 悬念、联想 开头即直言事情的不同寻常,激发读者好奇;接着详写照相事件,却始终未透露答案;洗出照片后“一个不太显眼的黑点”似有可疑之处;经过探讨,史密斯好像联想到了什么;直到文章最后一个字,作者才打开“包袱”,说明真相。这就是吊胃口法,悬念设置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