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陌生人的眼泪(1 / 1)

探索思考

原本史密斯对探索塔波岛持反对意见,但是一封求救信最终促成了这次远航,他们能否顺利登陆塔波岛?又能否找到落难者呢?

阅读批注

“塔波岛上有落难者求救,”彭克罗夫大声说道,“史密斯先生,您现在不反对我去塔波岛的航海计划了吧?”

“当然不再反对了,彭克罗夫,”史密斯回答,“而且还得尽快赶去,把这位落难者救出来!”[1]

当天晚上,大家就商量好了去塔波岛救人的计划:熟悉航海的彭克罗夫、有着丰富海洋知识的哈伯和想要继续写故事的斯皮莱一起驾驶“乘风破浪号”去塔波岛,史密斯和纳布留守林肯岛。[2]如果10月11日出发,到了13日就能到达塔波岛,塔波岛并不大,在岛上寻找一天就可以找到落难者,然后返回,最多到17日就能回到林肯岛了。

计划确定后,大家都开始准备一些必要的物品——食物、指南针、武器、弹药等。[3]第二天清晨五点,航海者和留守者激动地挥手告别。彭克罗夫驾驶着“乘风破浪号”扬起风帆,一直向西南方向驶去。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虽然塔波岛是个小岛,但地图对它方位的记载是准确的,13日一早,他们果然见到了那个小岛。“乘风破浪号”在海滩上靠了岸,彭克罗夫把船小心翼翼地停在了岸边。

三个人装好食物,拿上武器,一起上了岸。他们准备爬到塔波岛最高的山顶上观察整个小岛。彭克罗夫、哈伯和斯皮莱一边聊着天,一边沿着草地的边缘往前走,岩鸽和海燕在他们的头顶翻飞,路过草地时,他们能听见草地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说明有小动物在草地里跑动。[4]塔波岛上的山并不高,不一会儿,他们就登上山顶。

斯皮莱尝试画出塔波岛的样子,站在山顶上,他看见塔波岛是一个椭圆形的小岛,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没有陆地,也没有船的痕迹。这里比林肯岛更加荒凉。

“这岛可真够小的。”哈伯说。

“没错,比林肯岛还要小。”

“而且不像有人来过。”斯皮莱说。

“的确如此。”彭克罗夫提议,“我们再下去找找看。”

绕着塔波岛走一圈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他们从小岛的北端走到南端,再从南端走回到北端,但是并没有见到人的痕迹。这时,他们被搞糊涂了,字条上明明写着塔波岛上有落难者,可是竟然没有发现一丝落难者的痕迹。

此时,天已经黑了,只能第二天再搜寻。在回“乘风破浪号”的路上,他们发现了很多蔬菜——土豆、莴苣、胡萝卜、白萝卜、卷心菜等。哈伯高兴极了,只要采集了这些植物的种子,就可以把它们种在林肯岛上,这样他们就有蔬菜吃了。[5]

“真是不虚此行!”彭克罗夫高兴地说。

就在这时,只听见斯皮莱指着树林中一团模糊的影子大声喊道:“房子!”

三人立即向那个方向奔去。借着月光,他们看见一个用木板搭成的小屋出现在面前。门没关,彭克罗夫推开门,一步跨了进去,小屋里竟空无一人!

这是个比蔬菜更让他们震惊的发现,这说明塔波岛上是有人生存的。

在黑暗的小屋中,彭克罗夫扯着嗓子喊了几声,可是没有任何人回应。他拿出背包里的火柴,点燃了一根小树枝,小屋被照亮了。只见这个屋里空空如也,最里面是一个简陋的壁炉,壁炉旁堆着一些柴火。屋里有一张床,桌上放着水壶和餐具。[6]

“没有人?”斯皮莱自言自语。

“没有人。”彭克罗夫回应了他。

“看看桌上的灰尘。”斯皮莱说,“看来已经好久没有人住了。”[7]

“斯皮莱先生,”彭克罗夫建议道,“今晚先不要回船上了,我们就在这屋子里睡一觉。”

“可是万一房主回来了,看到我们占了他的房子,会不会不高兴?”

“他不会回来的。”水手肯定地说。

于是,三人在这屋子里度过了漫漫长夜。

这一夜,大家睡得都不踏实,所以天刚亮时,他们就从**爬了起来,继续他们的搜寻。可是,这一天的搜寻也一无所获。

“一会儿我们就回林肯岛吧。”彭克罗夫提议。

“我们可以把落难者的东西带走。”哈伯提议,“反正他也不在这里生活了。”

彭克罗夫和斯皮莱都赞同他的提议。为了把蔬菜的种子带回去,哈伯来到了菜地,准备把蔬菜都拔出来。而彭克罗夫和斯皮莱也准备去屋子里把落难者的工具带走。

突然间,菜地响起了一阵恐怖的叫喊声。[8]

“是哈伯在叫喊!”

“我们快去!”

斯皮莱和彭克罗夫向着菜地的方向跑去。幸好他们行动迅速,在靠近菜地的一个转弯处,他们发现了哈伯,他被一个像是野人一般的动物死死地摁在地上。

两人一拥而上,把那个动物掀翻在地,救出了哈伯,转身又拼命地抓住那个动物不放。彭克罗夫力大无穷,斯皮莱也身强力壮,所以尽管那个动物拼命挣扎,依然被结结实实地捆住了,一动也不能动。[9]

“伤着没有,哈伯?”斯皮莱问。

“没有,他没伤到我!”

“唉,这可恶的猿猴……”彭克罗夫说。

“他不是猿猴!”哈伯说。

听哈伯这么一说,彭克罗夫和斯皮莱赶忙看向那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俘虏。

没错!那家伙不是猿猴,不是动物,而是一个人!一个男人!可是,他简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野人,头发蓬松,胡子脏乱,全身**,只在腰间围着一块遮羞破布。他的面目狰狞可怕,目露凶光,皮肤像灰暗的木头。[10]如果不是哈伯说起,没人会想到他是一个人。

“这么说,他就是那个落难者?”哈伯说。

“很有可能。”斯皮莱说,“可是这个不幸的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

记者说得对。这个落难者曾经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可是,孤独的海岛生活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野人——他的喉咙发出嘶哑的叫声,好像已经丧失了语言能力。[11]

斯皮莱跟他说话,他似乎完全听不懂。于是他们只好先把他带回船上。

载着落难者和他的蔬菜种子、屋子里的工具和武器,“乘风破浪号”驶向了返航之路。落难者被安置在“乘风破浪号”的前舱,他安安静静地坐在地上,一声不吭,像是个聋哑人一样。[12]

返航的路并不顺畅,海上刮起了西北风,带来了骇人的寒潮。海面上也变得波涛汹涌,“乘风破浪号”在艰难地辨认着自己的航向。正当彭克罗夫担心在海上迷路的时候,深夜两点,他看到东北方向出现了一点儿火光,那是林肯岛的方向,彭克罗夫断定,那一定是史密斯为了给他们指引方向而点燃的大火。顺着这点儿火光,彭克罗夫立即修正了航向,迅速朝着前方那个星星似的火光驶去。[13]

第二天清晨,在“乘风破浪”号离开七天后,他们终于回到了林肯岛。“感谢上帝,你们终于回来了。”一见到他们,史密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然而,让史密斯没有想到的是,彭克罗夫和同伴找到的落难者,竟是这样一个“野人”。停好船后,彭克罗夫、斯皮莱和哈伯把他们在塔波岛上搜索的情况、那个废弃的木屋以及最后抓到的这个“野人”的详细情况向史密斯和纳布讲了一遍。他们七嘴八舌地讲着,史密斯不时地点点头。

最后,彭克罗夫问道:“最关键的是,我们把他带回林肯岛,是对还是错?”

“你们把他带回来是完全正确的。”史密斯坚定地说。

“可是这个家伙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

“现在可能是这样的,”史密斯耐心地说道,“你们想想,如果当时落在岛上的是你自己,在孤独的状态下,也完全有可能会变成这样。孤独的人都是痛苦的,孤独会摧毁人的理智。”[14]

史密斯相信他们最终可以唤起落难者的人性。大家决定给这个陌生人腾出一间房间,他们打算细心地照料他,也许有一天他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对于刚刚完成航行任务的“乘风破浪号”,彭克罗夫认为把它停在气球港最安全,大家也都同意他的看法。

陌生人住进了花岗岩宫,大家都在观察着他的变化——起初,他经常表现出一股骇人的怒气,在花岗岩宫的地上爬来爬去,然而没过多久,他渐渐开始平静下来,不再如刚来时一般暴躁不安。看到他慢慢恢复了人的智慧,大家也就放心多了,慢慢给他更大的自由空间。

同时,五个人也开始尝试改变陌生人的外貌形象——趁他熟睡时,史密斯替他剪掉了一头乱糟糟的长发和胡须,使他看起来不再面目狰狞。哈伯替他扔掉了身上的那块破布,为他换上了合身的衣裳。

无论多么忙,史密斯总会抽出一些时间和陌生人待上几个小时,在他身边干活儿,或者自言自语讲述一些故事。多亏他们的关照,这个陌生人又有了人的模样,眼神也变得和善起来。[15]

10月27日是陌生人在花岗岩宫居住的第九天。这天天气很好,林肯岛上阳光灿烂。史密斯来到陌生人的房间,发现他正坐在窗前,眼睛看着蓝天。“出去走走吗?”史密斯问。

陌生人立即站起身来,跟着史密斯走了出来。

没过多久,他们走到了海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海,陌生人的两眼顿时闪现出光芒,他向大海走了几步,看着无数细小的波浪扑向沙滩,碎成小浪花后在沙滩上消失不见。[16]

这时,陌生人突然蹲了下去,一大颗泪珠从眼睛里滚落下来。“啊,”史密斯大声地说,“您流泪了!您又变成一个人了!”[17]

是的,这个不幸的陌生人确实是流下了眼泪。一些关于大海的记忆在他脑海中闪过,用史密斯的话来说,记忆和泪水使他重新变成了人。

大家想让他单独待一会儿,没有走上前,并故意和他保持着一段距离,让他多一点儿空间,一个人待一会儿。[18]

两天以后,陌生人似乎愿意和大家一起生活了,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依然很固执,不愿意与大家交谈。[19]

有一天晚上,彭克罗夫偷偷地把耳朵贴在陌生人的房门上,听见他在房间里自言自语:“不!待在这儿!我!绝不!”

彭克罗夫立即将自己偷听到的话告诉了大家。“我觉得,他不愿意跟咱们说话肯定是有原因的。”史密斯猜测,“看来他心中有让他感觉痛苦的秘密。”

无论如何,史密斯和他的同伴用自己和善的语言和行为感动了陌生人,陌生人开始使用农具在菜园子里帮纳布干活儿。没有活儿可干时,他会像往常一样,站在田地里发呆。大家遵照史密斯的忠告,尊重他保持孤独的想法,有人靠近他时,他会后退,胸脯一起一伏,好像随时要流下眼泪似的。[20]

到底是什么回忆让他如此痛苦?大家都不得而知。

又过了几天,陌生人在高地干活儿时,突然扔下了铲子,眼角流下了眼泪。在不远处观察他的史密斯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怀着深深的同情走近陌生人,轻轻地按了下他的肩膀,轻声说道:“我们的朋友!”

陌生人极力避开史密斯的眼光,一个劲儿往后退,可是史密斯坚定地握住了他的手。陌生人终于哽咽地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我们同您一样,都是落难者。”史密斯说,“放心吧,我们都是您的朋友。”

“我的朋友!”陌生人双手捂住了脸,大声喊道,“不!不会……”

史密斯站在一旁,默默地等他哭完,终于,他愿意聊一些自己的情况了。史密斯了解到,他是一个英国人,已经在塔波岛上独自生活了十二年。

“一个人生活十二年,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所有理智了!”史密斯同情地说。

可是,再往下说时,陌生人的牙齿就像发烧病人似的在咯咯作响,嘴里不停地忏悔。[21]史密斯没有继续问下去。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没有再见到这个可怜的人。

12月3日这天,哈伯离开花岗岩宫,前去格兰特湖的南岸钓鱼。因为在这一带没有发现过危险的动物,所以哈伯并没有带武器。此时,彭克罗夫和纳布正在那儿附近干农活儿。突然间,他们听到了一声叫喊:“救命呀!救命!”

两人立刻朝湖边跑去。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那个陌生人抢在他们前面冲了过去。此时,哈伯正在岸边与一只美洲豹对峙,美洲豹把他逼在一棵大树前,准备扑过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陌生人举起一把刀冲向那只美洲豹。陌生人不仅身手敏捷,而且力大无比,他用一只大手掐住美洲豹的喉咙,同时另一只手举着刀刺进豹子的胸口。美洲豹的爪子还在天空中舞动,抓破了陌生人的皮肉。

陌生人没有放松手中的刀,全然不顾这只野兽的袭击,没过多久,美洲豹倒地死去。陌生人一脚踢开美洲豹的尸体,准备赶在大家都到来前离开,可是哈伯抓住了他。[22]

这时,大家都来到了这里,史密斯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道:“我的朋友,我们欠您一份人情,您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哈伯一命。”

谁知陌生人也开口说话了,他低声说道:“我的生命!不值一提!”但当史密斯尝试继续跟他交谈时,陌生人断然拒绝了更深入的交流,他转身离开了。[23]

接下来的几天,陌生人又回到了他们的身边,像以前那样跟大家共同生活,一起劳动。但他总是自己干自己的,埋着头不和任何人说话;吃饭时,也都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用餐。这更让大家感到奇怪了。“既然他不想跟我们交流,为什么要写那张纸条?”彭克罗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还要人来救他?”[24]

“我们最终会知道答案的。”史密斯坚定地说。

几天之后,正在花岗岩宫干活儿的史密斯突然看到陌生人向他走过来,陌生人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先生,我能向您提一个要求吗?”

“当然,不过,我想先向您提一个问题。”

听了史密斯的话,陌生人的脸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离开。史密斯看出来了,他是害怕别人问到自己的过去。

史密斯站起来拦住了他。“我的朋友,我们不仅是您的伙伴,而且是您的朋友。”史密斯对他说道,“我不问了,您说您的要求吧。”

陌生人用颤抖的双手捂住眼睛,久久说不出话来。终于,他开口说道:“先生,你们在山脚下建了一个家畜饲养场,我想,那些牲畜需要有人照顾,您可不可以让我搬到那里和它们一起住?”

陌生人的请求深深地震撼了史密斯,他拉住陌生人的手,动情地说道:“可是,朋友,饲养场那里只能住牲畜……”

“没关系,这对我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先生。”[25]

史密斯随即将这件事告诉了同伴们,当天,大家带上了必要的工具赶到饲养场,花了几天的时间,他们在那里建了一座木屋,在屋子里放上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凳子、一台衣柜,还拿去了一些枪支弹药。

在木屋建好的当天晚上,陌生人就搬了进去。

可是,在睡觉之前,陌生人突然站到了大家面前,颤抖着说道:“先生们,在我离开你们之前,应该让你们知道我的过去,现在,我就把我过去的经历告诉你们。”

原来,陌生人名叫艾尔通,以前是格兰特船长的水手长,但因为与船长发生了争执,离开了格兰特船长,并成了海盗。有一次,他们与“邓肯号”发生了战斗,艾尔通被“邓肯号”船长格里那凡爵士打败。艾尔通被带到了那座荒岛上,打败他的那个人希望他好好改错。[26]

听完陌生人的讲述,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都站了起来,他们紧紧握住了艾尔通的手。

过了好一会儿,史密斯才说道:“艾尔通,虽然你曾经确实罪大恶极,但你已经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想,上帝已经宽恕了你!艾尔通,现在,你愿意成为我们的伙伴吗?”

艾尔通习惯性地退后一步,眼泪却一滴一滴地流了出来,他哽咽着说道:“史密斯先生,请再给我点儿时间吧,让我独自在饲养场那儿住上一段时间。”

“随你怎样都行。”史密斯动情地说道,“我们随时都等着你回来。”[27]

正当艾尔通转身离去,史密斯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艾尔通,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既然你想独自生活,又为什么要把求救的纸条放进漂流瓶,扔进海里?”

“纸条?”艾尔通似乎有些不解,“我没有扔过漂流瓶呀!”

“没有扔过?”

“从来没扔过。”说完这句话,艾尔通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28]

阅读赏析

本章在全书中篇幅最长,作者以详尽细腻的笔触围绕塔波岛上的陌生人分三个部分展开情节,讲述了在荒岛赎罪的罪犯艾尔通在居民们的帮助下人性回归、获得新生的故事。

首先是在一张求救纸条的指引下,居民们远航塔波岛,寻找落难者。从起初遍寻无人到找到落难者,故事在一波三折中逐步推进,找到落难者时他正死死摁住哈伯,人性全无,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几个人还是将他带了回去。第二部分是居民们想方设法帮助陌生人恢复人性的过程。大家付出了加倍的细心、耐心、包容、友爱、尊重和信任,终于一点儿一点儿唤回了陌生人的人性,陌生人还挺身而出从美洲豹口下救出哈伯;但对于自己的身世,他始终守口如瓶,被巨大的秘密、内心的痛苦压得喘不过气来。到了第三部分,陌生人受到朋友们强烈的感召,最终鼓足勇气向大家吐露了埋藏心底最深的秘密——他叫艾尔通,背叛格兰特船长后成为海盗,后被打败放逐荒岛忏悔罪行,至此,陌生人的身世秘密彻底被揭开。但是,故事却在另一个疑团中戛然而止,求救信居然不是艾尔通发出的!在居民们以为最接近真相的时候,却离真相越来越远了……

阅读延伸

1.为了帮助陌生人恢复人性,居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2.陌生人为什么对自己的过往经历三缄其口,并表现得极度痛苦?

3.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讲一讲陌生人的身世经历。

注释

[1] 对话 对话反映人物性格,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对于探索塔波岛,起初史密斯是有顾虑的,毕竟上次离家探索子弹来源遇到了许多危险,因此史密斯的反对是从大局出发,把伙伴们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而现在得知塔波岛上有落难者求救,史密斯彻底转变,因为这不单纯是探险,更是救人,史密斯和伙伴们不可能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对求救信息视而不见。大义之举令人钦佩。

[2] 叙述 基于上次倾巢出动的探险所带来的麻烦和危险,这次大家吸取教训,家里留了人。

[3] 呼应 百宝箱是上次探险的成果之一,它对促成这次远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史密斯正是利用百宝箱里的六分仪测出了林肯岛的精确位置,从地图上发现了这个塔波岛,从而有了造船计划,而百宝箱里的其他物品也为这次远航提供了许多“必要”的支持。这里让人不禁怀疑:百宝箱会不会跟塔波岛上求救的人有关系呢?

[4] 动态描写 三个人边走边聊,头顶岩鸽和海燕翻飞掠过,脚下小动物窸窣跳蹿,这些动态描写让自然景物具体可感、富于变化、栩栩如生,同时也说明,他们所到之处没有人类生活的痕迹,至少现在没有。

[5] 铺垫 居民无论走到哪里都对生存的物料有着高度的敏感,而假如这个小岛上真的有人居住,那么这些蔬菜显然也是他们的生存物料。

[6] 场景描写 进入一个场景,首先应该从整体的印象入手,这个小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空”,继而观察局部,“壁炉”“柴火”“床”“桌子”“水壶和餐具”这些仅有的物件接连映入眼帘,让读者了解到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

[7] 细节描写 从“桌上的灰尘”做出“好久没有人住”的判断,是符合生活逻辑的,真实的细节令人信服。

[8] 转折 “一阵恐怖的叫喊声”让原本顺利的事情出现转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叙事节奏的突然加快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9] 场面描写 “一拥而上”“掀翻在地”“救出哈伯”“转身拼命抓住”等动作一气呵成,两人“力大无穷”“身强力壮”和“动物”拼命挣扎、被捆住“一动也不能动”形成强烈对比,将两人制服“动物”的搏斗场面刻画得生动精彩。

[10]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所以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画线句抓住“野人”无比邋遢的外形、狰狞凶狠的表情和异于常人的粗糙皮肤这些突出特征,让一个野人形象跃然纸上。

[11] 悬念 落难者找到了,可是谜团非但没有解开,反而更加扑朔迷离:这个野人是谁?他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流落荒岛并沦为野人的呢?塔波岛是地图上存在的小岛,他居住在这里多久了?从来没有人经过这里将他救走吗?

[12] 对比、悬念 初见时的狰狞凶狠和拼命挣扎,跟此时的“安安静静”“一声不吭”形成鲜明对照,会不会是他的内心还残存着一丝人性呢?而“像个聋哑人”的表现又显出他懵懂无知的状态,令人不解。

[13] 想象、伏笔 “星星似的火光”可以说是“乘风破浪号”的救命稻草,在彭克罗夫的想象里,那一定是史密斯在林肯岛上点燃的大火。实际上这是一处伏笔,“火光”其实另有玄机,好的伏笔要埋伏得巧妙,不会让人轻易识破,还要符合叙事逻辑,在海上遭遇风暴而迷失方向是可信的,火光指明方向也显得自然而然。

[14] 对话、人物塑造 史密斯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野人的处境,说明他心地善良、极富同理心,这也是伙伴们心甘情愿听从史密斯的一个重要原因。同理心又称共情、神入,主要体现为情绪自控、倾听能力、换位思考等,运用同理心进行写作能够同读者快速建立信任,将同理心赋予人物,人物魅力也自然散发。

[15] 叙述 善良的居民们为了唤起陌生人的人性做了许多尝试:替他修整长发和胡须,给他穿上合身的衣裳,使他从外表上有了人的模样;同时给予他足够的关怀和陪伴,唤起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温情,他眼神里的平静与和善就是很好的反馈。

[16] 细节描写、悬念 陌生人的心中突然起了什么样的波澜,使他两眼闪现出光芒?眼前的景象是触动到他内心深处的记忆了吗?

[17]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陌生人内心深处那久久埋藏的属于人类的记忆和复杂而隐秘的情感迸发出来,那是人性的光辉,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18] 同理心 一时间恢复记忆,陌生人的内心一定是激动、复杂而震**不已的,居民们此时给予空间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同理心。

[19] 悬念 重生后的陌生人愿意跟大家一起生活,说明他有融入集体的意愿,那为什么不愿意跟大家交谈呢?他是何许人?过去经历了什么?怎样的身世令他如此沉默?

[20] 叙述 居民们对陌生人释放足够的善意和宽容,让他参加劳动,融入集体,并且“尊重他保持孤独的想法”,但他为什么仍旧如此惧怕他人的靠近?他敏感脆弱的内心深处到底隐藏着多么深的痛苦和矛盾呢?

[21] 比喻、悬念 牙齿像发烧病人似的打战的比喻,说明他的内心正在被极大的痛苦折磨着,煎熬到令他难以承受,究竟是怎样的秘密让陌生人如此难以启齿?他在忏悔什么?

[22] 动作描写 陌生人不假思索、不顾自身安危勇救哈伯的举动,是他受内心良知的驱使,大家一直以来的善待,他心里是非常感激的;陌生人身手敏捷、力大无比,敢于与美洲豹搏斗,说明他十二年来独自在岛上生存何其艰难,因此练就了一身本领。

[23] 语言描写、铺垫 “我的生命!不值一提!”这句话为他的神秘身世继续做铺垫。

[24] 悬念 陌生人的表现跟漂流瓶里的求救纸条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

[25] 对话 “颤抖的双手”“久久说不出话来”是他内心激烈的斗争的外在反应,他的话里也满是谦恭和卑微,加上他之前不停地忏悔,使读者似乎察觉到一丝信息:他过去大概是做过什么令自己悔恨终身且无法面对的事。

[26] 释悬、想象 对于陌生人的身份,前文连环设悬,作者在这里给出了解释,即释悬。陌生人居然是凡尔纳另一部著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的人物,作家天马行空的想象构思让人拍案叫绝。展开想象,需要我们打开思路,借助联想,在合理虚构的基础上大胆构思,超越时间、时空和生活常规来创造新形象。

[27] 对话 史密斯等人知道艾尔通的过去和所犯罪行后仍然选择诚挚地接纳他,凸显了他们宽大的胸怀,但人性回归后的艾尔通仍旧无法释怀,来自朋友们的关爱和宽容令他自惭形秽。

[28] 悬念 结尾设悬,好不容易就要揭开的谜底,又成了一大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