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一颗子弹的出现打破了岛上的宁静,子弹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有子弹出现,说明岛上有人居住或是有人经过此地,如果老天眷顾,大家很有可能提前结束岛上生活,回到祖国怀抱,所以无论如何,居民们必须查明真相……
阅读批注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他们乘坐氢气球来到这个岛上到现在,已经整整七个月了。从刚到林肯岛,他们就在寻找生活在岛上的居民,四处寻找,始终没有发现人的痕迹,他们也一直以为岛上没有人居住。
可是现在,一颗小小的子弹,推翻了这个结论。
的确如此,子弹是从枪里射出来的,除了人类,谁还会使用枪呢?没有别的生物了,只有人类才会使用![1]所以当彭克罗夫把子弹取出来放到桌子上时,同伴们都看傻了,他们瞪大了眼睛,盯着这颗子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2]
“你从陷阱里抓到的那只野猪,有几个月大了?”史密斯拿起子弹,问彭克罗夫。
“最多三个月大。”彭克罗夫回答。
“确定吗?”
“当然,它看着就不大!”
“这么说,三个月内,一定有人来过这个岛!”史密斯说出了他的结论,“甚至有可能现在就生活在这个岛上。”
“真是活见鬼!怎么可能。”彭克罗夫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有人生活在岛上,怎么可能连一点儿踪迹都没留下?”
“那只能说明这个人留在岛上的时间并不长,或者是仅仅经过此地。”
无论如何,对林肯岛上的五个居民来说,出现了一颗子弹,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事。彭克罗夫提议造一艘小船,这样更方便他们出去搜查。听了彭克罗夫的建议,史密斯点了点头:“您说得对,彭克罗夫。”沉吟一会儿,史密斯继续说道,“不过,造船很费时间,至少得花上一个月,我们不能再等了。”
“是的,不过您说的是一条真正的船。”彭克罗夫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来造一条普通的小船,它不需要跟狂风巨浪搏击,只需要在小岛附近航行就可以了。这样一条小船,五天就能生产出来。”
“用五天的时间就能造一条船?”纳布露出了怀疑的眼神。
“是呀,纳布,是一种印第安人用的独木舟。”彭克罗夫解释说,“用木头做成的船,我们五天就能完成。”[3]
“很好,五天内完成。”史密斯说道,“就这么决定了!”
因为那颗子弹,五个人都感觉到了深深的不安,他们决定快速造出这艘独木舟,对林肯岛进行一次仔细的搜查。
五天之后,小船做成了,彭克罗夫没有吹牛,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承诺,只用了五天时间,就用结实的树皮和柔韧的树枝做好了一条树皮船。他们把船抬到沙滩上,彭克罗夫骄傲地跳上船去,摇起了船桨,一边摇着一边叫喊道:“就用这条船,我们可以沿着林肯岛旅行了!”
在他的招呼下,大家都坐上了这条独木舟。彭克罗夫和纳布撑着船向水里走去。天气很好,海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一点儿波浪,这正是划船的好时候。在彭克罗夫和纳布的划动下,小船穿过海峡,掠过林肯岛南端岬角。然后,彭克罗夫掉转船头,又将船划到河口,沿岸行驶。
在两支船桨的摇动下,小船毫不费力地行驶着,斯皮莱一只手拿着铅笔,一只手拿着笔记本,在纸上勾勒着海岸的轮廓。其他人则有说有笑地聊着天,虽然在林肯岛上已经生活了很久,但对他们来说,这个岛屿仍然是神秘的。[4]
三个小时的时间,小船到达了海角的尽头。正当它要绕过海角时,哈伯突然站了起来,指着远处的一个黑点说道:“你们快看!那边有个什么东西!”众人立即抬头看过去。
记者斯皮莱说,“好像是一只陷在沙地里的破船。”
“啊,我看清楚那是什么东西了!”彭克罗夫站起来喊道。
“到底是什么?”大家急切地问。
“是桶,一个木桶。”彭克罗夫回答,“里面好像装满了东西。”
“靠过去!”史密斯大声说。[5]
彭克罗夫和纳布猛划了几下,小船靠近了岸边,船上的人都跳到了沙滩上。彭克罗夫说得对,沙滩上有两只木桶,它们有一半埋在沙子中,另一半浮在海面上。两只桶之间还捆绑着一个箱子。
这是一个足足有一米长、零点五米宽的箱子,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皮革,一根大大的铜钉钉在箱子上。两只大木桶也是密封着的,敲上去,木桶发出空洞的声音。[6]再仔细查看,彭克罗夫发现木桶漂流上岸的时间并不长,是最近才被冲到沙滩上的。
“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呢?”一边问着,彭克罗夫举起一块沉重的石头,准备把箱子砸烂。可是史密斯叫住了他:“彭克罗夫,我们没必要用这种手段把箱子弄开。”[7]彭克罗夫放下了手中的石头。他们想办法把箱子拉回到了花岗岩宫,找来了工具将它撬开。
一瞬间,所有人都呆住了,刀子、斧头、锤子、六分仪、枪、照相机、望远镜、指南针、餐具、水壶、衣服、书籍……不只是航海用品,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8]
“老天太眷顾我们了!”哈伯高兴地喊道,“这真是老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呀!”
“可是,这是谁遗弃在这里的呢?”史密斯自言自语道。
“我敢肯定,箱子的主人和船的主人肯定不是海盗。”哈伯说道。
“除非他们被海盗抢劫了。”彭克罗夫说。
“不太像是被抢劫。”斯皮莱也说道,“可能是一条在美国或欧洲遇到了风暴的小船,被风刮到了这个地方。”
“那为什么会把照相机也放进去?”彭克罗夫还是心有疑惑。
“我也不太理解。”史密斯说,“把照相机放在箱子里,太让人费解了。”
大家又仔细检查了一下箱子里的物品,没有看出任何线索。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成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又一件奇怪的事情。[9]
因为发现了这只箱子,大家都觉得需要对林肯岛进行一次全面的勘探。[10]
10月30日这天,天空中没有一片乌云,是出行的好天气。一大早,纳布和彭克罗夫就把食物和武器都搬到了船上,这些食物足够他们吃三天的了。三天,是史密斯规定的探险的最长期限。早上六点钟,五个人跳上了船,托普也跟着上了船,就这样,小船离开了河岸,向慈悲河口游去。
过了慈悲河的拐角,河床变宽了,河流向西南方向流去,从船上看去,慈悲河两岸的风景美不胜收,熬过了寒冬的树木直立在土地上,枝头发出了绿芽,散发出了蓬勃的生机。[11]偶尔,小船会停到岸边,斯皮莱、哈伯和彭克罗夫走到岸上,去寻找一些可能派得上用场的植物,将它们都收集起来放到了船上。哈伯非常高兴,因为在植物方面的广博知识,他受到大家的赞誉。
在岸边,斯皮莱费了好大的劲儿捉住两对鸟儿。这种鸟儿长着细长的嘴,脖颈儿很长,翅膀却非常短小。哈伯告诉大家,这叫“鹌鹑”,是一种长得很像鸡的鸟儿。哈伯还建议,可以饲养他们,作为未来林肯岛家禽饲养场的第一批客人。
慈悲河流入森林,小船在慈悲河上浮动。他们见到了森林中有一种高大挺拔的大树,稀稀拉拉地分布在树林中。
“那是桉树!”哈伯大声喊,“它们可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12]
不觉之间,他们已经划动了很久,潮水已经退去,慈悲河里的河水也在渐渐变浅。这时,太阳已经挂在了山头,马上就要落山了,树木的影子也变得越来越长。
“要不了一会儿,我们就不得不停下来了。”彭克罗夫说道。
“那我们就停下来吧,彭克罗夫,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里过夜。”史密斯说道。
此时是下午五点钟,最后一抹阳光在密集的树叶之间闪耀,慢慢地隐藏起了它的光芒,黑夜降临。[13]大家下了船,在一处丛林里生起了篝火,史密斯和同伴们在大树之间找到了可以睡觉的地方。这里非常隐蔽,透过树木缝隙,隐约可以看见一道瀑布。
他们实在太饿了,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晚饭,然后就等着睡觉了。夜深了,远处传来阵阵令人紧张的咆哮声。纳布和彭克罗夫轮流看护熊熊的篝火,不时地往噼啪作响的火堆中添加些柴火。这一夜在平安中度过。第二天清晨五点,大家相继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后就准备上路了。
在这一天的旅程中,他们看到了猴群。这些猴子好像从没见过人类,看到五个人后异常惊奇,它们一刻不停地在树枝间蹦跳着,好像在传达着见到人类的兴奋之情。好在这群猴子没有流露出对于人类的敌意。
他们小心地绕过猴群,避免不小心惹怒它们,一路上,他们还见到了袋鼠、豚鼠等动物。彭克罗夫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开枪打上两三只动物。
可是,史密斯跟他说:“现在还不是打猎的时候,我们要小心点儿,不要暴露自己的行踪。”的确,面对未知的环境,一切都要小心行事。彭克罗夫放弃了打猎的打算。
不一会儿,一行人突然看见了一条无名小河,河水清澈见底,从不远处十二米高的山上流下来,形成了一个细小的瀑布。大家商量,决定给小河命名为“瀑布河”。
傍晚时,他们到达了爬虫角,并且在这里发现了竹子。有了竹子,就可以编织篮筐、制作手杖和烟杆……另外,他们在爬虫角上发现了很多洞穴,于是决定当晚就在这里休息。[14]
可是正当大家想要进入其中一个洞穴时,突然听见一声可怕的吼叫。洞口出现了一只美丽花纹的美洲豹,大家立刻闪到一旁的岩石后躲了起来。这只美洲豹一边往前走,一边四下张望,毛发都竖立了起来,眼睛中射出了摄人心魄的凶光。它闻到了人的气味,渐渐朝岩石走了过来。[15]
就在这时,斯皮莱从岩石后冲了出去,举起手中的枪,“砰”的一声枪响,美洲豹应声倒地。这简直是致命一击![16]
大家朝倒在地上的豹子跑过去,看了一会儿,豹子果然一动不动了,它已经死去了。
“斯皮莱先生,我真佩服您。”哈伯情不自禁地赞美道。
“孩子,你也能做到的。”斯皮莱笑着说,“只要你把一头豹子想成一只兔子,就有勇气向它开枪。”[17]
豹子死了,他们在岩洞里点燃了火,这样就没有猛兽敢靠近了。
阅读赏析
本章承接上文,讲述了在发现子弹之后居民们展开的一系列探索行动。在前面的章节中,作者已经对史密斯倾注了不少笔墨,而在本章中,其他人也都各自发挥了所长:比如为了便于巡查勘探小岛,彭克罗夫只用了五天时间就造出了一艘小船,这是属于水手的独门本领;哈伯也展示出了他过人的自然科学知识储备,更让人惊喜的是,他还能活学活用,看来他正在迅速地成长;最后是斯皮莱趁所有人都没来得及反应之际,一枪击毙了正在走向他们的美洲豹,这是属于战地记者的“高光时刻”……
绚丽多姿的大自然,迷雾重重的探索旅程,还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共同组成了一个动人心弦、令人着迷的冒险故事。那么接下来,顺着子弹这条线索,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阅读延伸
1.为什么史密斯规定探险的最长期限是三天?
2.讲一讲居民们发现子弹后都做了什么,探索的途中有什么样的见闻和经历?
注释
[1] 设问 通过自问自答、明知故问的方式,对“岛上有人”这一事实进行了强调,目的是突出事件,引人注意。正确运用设问修辞,能够加强表达效果,但要注意,运用设问时,所提问题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读者十分关心的,否则就成了故弄玄虚。
[2] 神态描写 七个月以来,大家在岛上没有发现任何人的痕迹,所以他们一直认定岛上无人,而一颗小小的子弹彻底推翻了这一点,从大家震惊到傻眼和失语的神态来看,这件事的确非同小可,震慑力强大。
[3] 对话 彭克罗夫打算用五天时间造一条独木舟,展现了他作为水手的丰富经验和敢想敢干的个性。
[4] 叙述 斯皮莱仍旧保持着良好的职业习惯,边走边记录,其他人有说有笑地聊天,显然,第一次乘着自己造的小船去探索未知的神秘事物,他们的兴奋和好奇超过了紧张和恐惧。
[5] 对话、悬念 眼尖的哈伯发现远处有个可疑的黑点,感叹号的连续使用反映了大家的激动和急切,“破船”?“木桶”?通过对话制造悬念,吊足读者胃口。
[6] 想象 这里的木桶和箱子无疑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当我们运用想象力描写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像画线句一样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角度来进行思维加工,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
[7] 对话、对比 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刻画人物形象这件事,此处彭克罗夫的冲动莽撞和史密斯的冷静理智形成对比,让我们看到不同个性的人之间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8] 叙述 这段话介绍了箱子里的物品,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宝箱”,对于流落孤岛的几个人来说,这比一箱子金币要珍贵得多,伙伴们再一次震惊到失语。
[9] 对话、悬念 居民们积极地讨论、猜测,悬疑的氛围萦绕着大家,也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10] 承上启下 此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让故事的衔接更加自然流畅。
[11] 景物描写 熬过了寒冬,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切充满生机,而大家探索的欲望也在觉醒。景物描写一般是为渲染气氛。想必你一定能猜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气氛。
[12] 叙述、语言描写 这里突出表现了哈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娴熟掌握,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学以致用:见到“鹌鹑”便建议饲养起来,作为“家禽饲养场的第一批客人”;见到“桉树”就能想到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年少的哈伯正在成长为能力出众的青年,他的好学和博学很快就会得到智慧化身的史密斯的重视。
[13] 环境描写、细节描写 作者抓住阳光在树叶间辉映闪耀着慢慢隐去光芒的细节,描摹出树林里黑夜降临时的模样,显得浪漫又神秘。
[14] 移步换景 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人走景移,作者正是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向我们展示居民们“这一天的旅程”:树枝间跳跃的猴群,路上的袋鼠、豚鼠,“瀑布河”“爬虫角”……这些富有特色的景物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丰富而生动的画面。
[15] 想象、动作、外貌、神态描写 边走边张望的动作,毛发直立的外貌和眼射凶光的神态,加上“闻到了人的气味”的想象,威风凛凛、令人胆寒的美洲豹形象跃然纸上。
[16] 叙事节奏 正当我们沉浸在对美洲豹的恐惧之中时,斯皮莱突然冲出给了美洲豹致命一击,故事节奏的突然加快迅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叙事效果达到了最佳。
[17] 语言描写 斯皮莱一句轻描淡写的戏谑,侧面反映出他的勇敢无畏,这让我们想起,他可不只是一个会动笔杆子的记者,他更是一个身经百战、果敢机智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