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本文收录于老舍先生的散文《四位先生》中,是其中的第一则,创作于抗战时期。根据年代背景可知,当时局势动**,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像老舍先生一样文弱的读书人是怎样度过那些艰难岁月的呢?
阅读批注
从青木关到歌乐山一带,在我所认识的文友中要算吴组缃先生最为阔绰。他养着一口小花猪。据说,这小动物的身价,值六百元。
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的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1
1 荒诞对比
作者把人和猪放在同一位置上做比较,声称两个人的身价加起来还不如一头猪的身价高。这样的对比显然是荒诞的,但这样不可思议的情况在当时却是真实存在的,不禁令人苦笑。
有一天,我又到吴宅去。给小江——组缃先生的少爷——买了几个比醋还酸的桃子。拿着点东西,好搭讪着骗顿饭吃,否则就太不好意思了。2一进门,我看见吴太太的脸比晚日还红。我心里一想,便想到了小花猪。假若小花猪丢了,或是出了别的毛病,组缃先生的阔绰便马上不存在了!一打听,果然是为了小花猪:它已绝食一天了。我很着急,急中生智,主张给它点奎宁吃,恐怕是打摆子。大家都不赞同我的主张。我又建议把它抱到**盖上被子睡一觉,出点汗也许就好了;焉知道不是感冒呢?这年月的猪比人还娇贵呀!3大家还是不赞成。后来,把猪医生请来了。我颇兴奋,要看看猪怎么吃药。猪医生把一些草药包在竹筒的大厚皮儿里,使小花猪横衔着,两头向后束在脖子上:这样,药味与药汁便慢慢走入里边去。把药包儿束好,小花猪的口中好像生了两个翅膀,倒并不难看。
2 自嘲
作者好意带着礼物日常拜访朋友,无奈物质条件匮乏难堪。根据当时贫穷动**的社会状况来判断,作者买的桃子很可能确实“比醋还酸”,但“搭讪着骗顿饭吃”只是自嘲,调侃自己的困窘,淡化了贫穷的惨状。
3 拟人
把小猪比作人,让它“盖上被子”“出点汗”,把猪的“娇贵”放大到了极致,也荒诞到极致。作者语气的严肃紧张更是加强了这种荒诞,让这个“建议”越发滑稽可笑。
虽然吴宅有此**,我还是在那里吃了午饭——自然稍微的有点不得劲儿!
过了两天,我又去看小花猪——这回是专程探病,绝不为看别人;我知道现在猪的价值有多大——小花猪口中已无那个药包,而且也吃点东西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又就棍打腿的骗了顿饭吃,并且提出声明:到冬天,得分给我几斤腊肉;组缃先生与太太没加任何考虑便答应了。吴太太说:“几斤?十斤也行!想想看,那天它要是一病不起……”大家听罢,都出了冷汗!4
4 制造转折
作者在前文中丝毫没有透露出大家养这头小猪的本意,甚至有意“误导”读者。读者从猪受到的种种超越人类的待遇来推测,还以为它是人们的宠物,结果此处突然来了一个“大反转”,要“几斤腊肉”,让读者大跌眼镜,继而哈哈大笑,细想又在情理之中。猪受到的照顾越好,结局越“惨烈”,越反衬出人们的生活艰苦。作者构思绝妙,令人叹服。
阅读赏析
幽默可以抹去苦难带给人的眼泪,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动**年代里,物质生活极度匮乏,老百姓缺吃少穿,靠笔头谋生计的作家们也不例外。老舍先生通过描写一头小花猪的生病经历,调侃了彼时困窘的生活情形,反映了人们苦中作乐的心态。
对人类来说,猪本是除了成为食物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的家畜,加之其外表看起来邋遢蠢笨,人们常常把它和低俗可笑的事情联系起来。本文描写的这头猪却受到人们格外的重视和优待,好似亲友甚至主子,显得比人还尊贵,这制造了身份地位的强烈反差,产生了第一个笑点;按照情形的发展,读者本以为大家是真心关切猪,谁知到了结尾,人们却讨论如何分享它的肉,意外的结局令读者跌破眼镜,再一次忍不住大笑,并对暗藏于故事背后的现实景况恍然大悟。
其实,文中有几处细节已向读者暗示了时下寒酸窘迫的情形,但都调笑带过了。作者嘲讽自己及友人们面对窘境时不甚体面,宁可让读者笑话,也不愿叫人同情可怜他们,体现着文人气节与尊严。此外,小花猪代表着艰难生活的希望,对待小猪的前后情形虽然荒唐可笑,却也是人们为了生存而努力的真实写照。
阅读延伸
1.一头小猪也能被视为丰厚家财的象征,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小花猪生病让大家如此担心着急?
3.你还读过哪些笑对苦难的故事?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和本文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