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
探索思考
春季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人们习惯将春天视为生的季节,古往今来也有无数文人墨客歌咏春天、赞美春天。但梁遇春先生却在本文中直言“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却是春天”,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情绪?读过本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阅读批注
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却是春天。1夏的沉闷,秋的枯燥,冬的寂寞,我都能够忍受,有时还感到片刻的欣欢。灼热的阳光,憔悴的霜林,浓密的乌云,这些东西跟满目疮痍的人世是这么相称,真可算做这出永远演不完的悲剧的绝好背景。
1 直抒胸臆
文章以“又是一年春草绿”为题,貌似表达出对春天到来的欢喜,却在开篇直言自己最怕春天,形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的情绪为之一震。同时,在开篇使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能够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使读者快速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个演员,同时又当个观客的我虽然心酸,看到这么美妙的艺术,有时也免不了陶然色喜,传出灵魂上的笑涡了。坐在炉边,听到呼呼的北风,一页一页翻阅一些畸零人的书信或日记,我的心境大概有点像人们所谓春的情调罢。可是一看到阶前草绿,窗外花红,我就感到宇宙的不调和,好像在弥留病人的塌旁听到少女的轻脆的笑声,不,简直好像参加婚礼时候听到凄楚的丧钟。2这到底是恶魔的调侃呢,还是垂泪的慈母拿几件新奇的玩物来哄临终的孩子呢?每当大地春回的时候,我常想起《哈姆雷特》里面那位姑娘戴着鲜花圈子,唱着歌儿,沉到水里去了。这真是莫大的悲剧呀,比哈姆雷特的命运还来得可伤,叫人们啼笑皆非,只好朦胧地倘徉于迷途之上,在谜的空气里度过鲜血染着鲜花的一生了。坟墓旁年年开遍了春花,宇宙永远是这样二元,两者错综起来,就构成了这个杂乱下劣的人世了。其实不单自然界是这样子安排颠倒遇颠连,人事也无非如此白莲与污泥相接,在卑鄙坏恶的人群里偏有些雪白晶清的魂,可是旷世的伟人又是三寸名心未死,落个白玉之玷了。3天下有了伪君子,我们虽然亲眼看见美德,也不敢贸然去相信了;可是极无聊,极不堪的下流种子有时却磊落大方,一鸣惊人,情愿把自己牺牲了。
2 比喻
作者用“少女的清脆的笑声”和“婚礼”比喻春天的美好,将自己看到春天的心情比喻为“弥留的病人”和“丧钟”,借以表达自己在春天中不和谐的心情,生机勃勃的春天让本就忧郁的作者更觉凄楚。
3 类比
作者分析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二元规律,用坟墓与春花、白莲与污泥和卑劣人群与雪白之魂进行类比。通过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读者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同时引起了读者的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
席勒说:“只有错误才是活的,真理只好算做个死东西罢了。”可见连抽象的境界里都不会有个称心如意的事情了。“可哀惟有人间世”,大概就是为着这个原因罢。
我是个常带笑脸的人,虽然心绪凄苦的时候居多。可是我的笑并不是百无聊赖时的苦笑,假使人生单使我们觉得无可奈何,“独闭空斋画大圈”,那么这个世界也不值得一笑了。我的笑也不是世故老人的冷笑,忙忙扰扰的哀乐虽然尝过了不少,鬼鬼祟祟的把戏虽然也窥破了一二,我却总不拿这类下流的伎俩放在眼里,以为不值得尊称为世故的对象,所以不管我多么焦头烂额,立在这片瓦砾场中,我向来不屑对于这些加之以冷笑。我的笑也不是哀莫大于心死以后的狞笑。我现在最感到苦痛的就是我的心太活跃了,不知怎的,无论到哪儿去,总有些触目伤心,凄然泪下的意思,大有失恋与伤逝冶于一炉的光景,怎么还会狞笑呢。我的辛酸心境并不是年青人常有的那种累带诗意的感伤情调,那是生命之杯盛满后溅出来的泡花,那是无上的快乐呀,释迦牟尼佛所以会那么陶然,也就是为着他具了那个清风朗月的慈悲境界罢。4走入人生迷园而不能自拔的我怎么会有这种的闲情逸致呢!我的辛酸心境也不是像丁尼生所说的“天下最沉痛的事情莫过于回忆起欣欢的日子”。这位诗人自己却又说道:“曾经亲爱过,后来永诀了,总比绝没有亲爱过好多了。”我是没有过这么一度的鸟语花香,我的生涯好比没有绿洲的空旷沙漠,好比没有棕榈的热带国土,直是挂着蛛网,未曾听过管弦声的一所空屋。5我的辛酸心境更不是像近代仕女们脸上故意贴上的“黑点”,朋友们看到我微笑着道出许多伤心话,总是不能见谅,以为这些娓娓酸语无非拿来点缀风光,更增生活的妩媚罢了。“知己从来不易知”,其实我们也用不着这样苛求,谁敢说真知道了自己呢,否则希腊人也不必在神庙里刻上“知道你自己”那句话了,可是我就没有走过芳花缤纷的蔷薇的路,我只看见枯树同落叶;狂欢的宴席上排了一个白森森的人头固然可以叫古代的波斯人感到人生的悠忽而更见沈醉,骷髅搂着如花的少女跳固然可以使荒山上月光里的撒但摇着头上的两角哈哈大笑,但是八百里的荆棘岭总不能算做愉快的旅程罢;梅花落后,雪月空明,当然是个好境界,可是牛山濯濯的峭壁上一年到底只有一阵一阵的狂风瞎吹着,那就会叫人思之欲泣了。6这些话虽然言之过甚,缩小来看,也可以映出我这个无可为欢处的心境了。
4 比喻
作者将年轻人的感伤情调比作“生命之杯盛满后溅出来的泡花”,将不可捉摸的情绪生动地进行了具象化的呈现,相比于年轻人因生命的**与活力产生的感伤,作者的辛酸心境则显得更加持久深远。
5 比喻
“绿洲”“棕榈”“管弦声”象征着生命中的美好,“沙漠”“热带国土”“蛛网”和“空屋”则比喻作者所经历的痛苦和不幸。作者用比喻的方式更加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伤感之情,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6 借景抒情
作者用“枯树同落叶”与“芳花缤纷的蔷薇路”做对比,借萧索破败之景抒发悲苦忧郁的心情,用乐景与哀景的巨大反差衬托出自己在缤纷的春天里矛盾的心境。
在这个无时无地都有哭声回响着的世界里年年偏有这么一个春天;在这个满天澄蓝,泼地草绿的季节,毒蛇却也换了一套春装睡眼朦胧地来跟人们作伴了,禁闭于层冰底下的秽气也随着春水的绿波传到情侣的身旁了。7这些矛盾恐怕就是数千年来贤哲所追求的宇宙本质罢!蕞尔的我大概也分了一份上帝这笔礼物罢。笑涡里贮着泪珠儿的我活在这个乌云里夹着闪电,早上彩霞暮雨凄凄的宇宙里,天人合一,也可以说是无憾了,何必再去寻找那个无根的解释呢。“满眼春风百事非”,这般就是这般。
7 反衬
伴随着美好的春天,丑恶和污秽也随之而来,蓝天绿草的生机勃勃反衬出毒蛇、秽气的危险,这进一步说明了世界的矛盾,也解释了作者为何“最怕”春天。
阅读赏析
梁遇春先生的一生只经过了短短27年,他留给后世的作品极少,除翻译作品外,只有《春醪集》和《泪与笑》两本散文集存世,却篇篇展示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废名曾评价梁遇春道:“他的文思如星珠串天,稍纵即逝。”他的散文融合了东西方的创作风格,其恬淡、悲观的人生态度和自由的思想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呈现出与生俱来的悲剧感。
在《又是一年春草绿》中,作者不同于大多数文人墨客赞美春天,反而表现出明显的“伤春”之情,文学界评论他所写的春天总是带着“盛景易亡”的忧虑,甚至将春与“病榻”“丧钟”联系起来,这很大程度上与他性格中的忧郁情绪有关。但同时,我们又能看到他对生活是率性的,他认识到“坟墓旁年年开遍了春花,宇宙永远是这样二元,两者错综起来,就构成了这个杂乱下劣的人世了”。在看清了生活的矛盾后,梁遇春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他不盲目地跟随其他文人歌咏春天,而是选择了“笑中带泪”的写作。
阅读延伸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却是春天”?
2.作者用了大量笔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失望,却以“又是一年春草绿”为题,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