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旅行记(1 / 1)

老舍

探索思考

本文的标题十分新颖,因为我们常常见人写“旅行记”,随作者体验旅行过程中美好有趣的见闻,而头一次听说“不旅行记”。这不禁使人好奇:作者为什么“不旅行”?如果“不旅行”,又“记”些什么呢?

阅读批注

四五年来,除非有要紧的事,简直没有出过门。不是不爱旅行,是怕由旅行而来的那些别扭。我能走路,不怕吃苦,按说该常出去跑跑了,可是我害怕,于是“没有地方比家里好”就几乎成了格言。1

1 开宗明义

开篇即声明自己不爱出门、“害怕旅行”,非常明确地告诉读者,本文不写和旅行相关的有趣经历,而写“由旅行而来的那些别扭”。

跟许多人一块旅行,领教过了,不敢再往前巴结。十个人十个意见,游遍了全球,还是十个意见。甲要看山,乙主张先去买东西,而丙以为应先玩八圈小牌,途上不打死一个半个的就算幸事。意见既不一致,而且人人想占便宜,就是咱处处讲退让,也有受不了的时候。比如说:人家睡床,让咱睡地,咱当然不说什么。可是及至人家摸到臭虫而往地上扔,咱就是木头人也似乎应当再把臭虫扔回去,这就非开仗不可了。再说呢,人多胆大,凡是平常不敢作的都要作作。谁都晓得农民的疾苦,平常也老喊着到乡间去;及至十来位文明人到了乡间,偷果子,踏青苗,什么不得人心的事都干得出。2举此一例,已足使人望而生畏;要旅行,我一个人走。

2 对比反讽

用人们平日里的状态和旅行中的状态做对比,表现那些趁着人多释放恶劣天性的行为,讽刺了人们平日里的口号和现实中的行为不一致的虚伪作风。

可是一个人又寂寞。顶好找个地理熟、人性好、彼此说得来的,而且都不慌不忙地慢慢地走,细细地看。这个伴上哪里找呢?即使找到,他多半是没工夫;及至他有了空闲,我又不定怎样。

不论独自走还是有了好伴儿吧,路上的别扭事儿还多得很呢。比如在火车上,三等车的挤与脏,咱都能受,但是受不了查票员那份儿神气。我要是杀了他,自然觉得痛快一些,可是抵起命来也是我的事,似乎就稍差一点,于是心中就老痛快不了。3其次就是拿免票或“托付”过了的人,也使我吃不住。这种人多半是非常的精明,懂世面,在行动上处处表现着他们的优越,使有票的人觉得自己简直不成东西。有票的人立着,没票的人坐着,有票的人坐着,没票的人躺着,彼此间老差着一等。假若我要争平等而战,苦子是我的,在法律上与人情上都不允许有票的人胜利。生气,活该!车上卖烟卷与面包的小贩也够办。他使我感到花钱买东西是多么下贱的事,而我又不愿给他一角钱而跪接十支“大长城”。4赶到下了车,出了站台,洋车上“大升栈吧”的围困倒是小事。因为这近乎人情,谁不想拉到买卖呢。我受不了那拍拍的鞭声,维持秩序的鞭声。它使我作梦还哆嗦!

3 心理描写

作者这段心理描写非常直白,和他一贯含蓄讽刺的风格大异其趣,没有任何委婉修饰,直言“受不了”“杀了他,自然觉得痛快一些”“痛快不了”,可见作者对列车工作人员的恶劣态度极为不满,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4 自嘲反衬

作者用“下贱”“跪接”来描述自己买东西时的卑微情形,用来反衬小贩们对待顾客盛气凌人的态度。作者自嘲的力度越大,所表现出来的对小贩们的厌恶程度也就越强。

旅馆,又是个大问题。好的贵,住不起。坏的真脏,这且不提,敲竹杠太不受用。只好住中等的,臭虫不多,也不少,恰恰中等;屋中有红漆马桶,独自享用。这都好,假如能平安睡觉的话。但是中等旅客总不喜欢睡觉,牌声、电话声、唱戏声,昼夜不停,好一片太平景象,只苦了我这非要睡觉不可的。

旅馆多困难,找亲戚吧。这也有不少难处:太熟的人不能找,他们不拿客人待你,本系好事,可是一家八口全把几年中积下来的陈谷子烂芝麻对你细讲,夜以继日,你怎么办呢?我没办法。碰巧了呢,他们全出去有事,而托我看家,我算干什么的呢?还有一样,他们住惯了那个地方,看什么也不出奇,所以我一提出去,他们仿佛就以为我看不起他们,而偏疼他们的地方……生朋友自然不能找,连偶然遇见都了不得。他一定得请我吃饭,我一定得还席;他一定得捏着鼻子陪我逛逛,我一定得捏着鼻子买些谢礼;他一定得说我发了福,我一定得说他的孩子长了身量……5这不是旅行。

5 对仗排比

这一段用对仗和排比的句式表现了“我”和陌生朋友之间的客套寒暄,这样的句式非常形象地展现了不熟的人之间迫于礼貌而不得不你一来、我一往的生硬和尴尬。

住学校或青年会比较的好些,可是必得带着讲演稿子,一定得请演说。讲完了,第二天报纸上总会骂上一大顿,即使讲得没什么毛病,也会嫌讲演者脸上有点麻子。6

6 比喻

作者用“脸上有点麻子”比喻无关紧要的缺点,对媒体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表达了不满,讽刺他们缺乏专业素养,只会靠无中生有来做文章。此处明面上写自己出行演讲后经历的不愉快,实际上也可以视为“文艺创作者如何看待媒体”的一个横截面。

幸而找到了个理想的地方,人不知鬼不觉地玩个痛快,可是等到回了家,多少会有几封信来骂阵:“怎么不来看看我们!”“怎么这等看不起人!”……赶紧得写信道歉,说我生平所最不爱说的谎。就是外面不来这些信,家里的人和亲友们也不能善罢甘休啊!大老远的回来,连点土物也不带?!就是不带礼物吧,总该来看看我们吧……我的罪孽深重!反之,我真把先施公司给他们搬了来,他们也许有相当的满意,可是明火绑票我也受不了!

这都是些小事,自然;可是真别扭!莫若家里一蹲,乘早不必劳民伤财。作不旅行记。

阅读赏析

旅行过的人都知道,旅行者总是带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出发,但结果如何却常常要看运气。风景不见得和想象中一样美好,意外状况倒是常见。旅行结束归来,还要为了面子强说“愉快难忘”。老舍先生偏偏就不在乎面子,用辛辣犀利的文字把人们极力掩饰的某些关于旅行的难堪一一揭露了出来。

文中首先谈到的是旅行同伴的素质,批评了某些旅客损人利己的行为;接着描述了旅途中好占便宜的乘客和“乘人之危”的小贩,表达了对混乱的公共秩序的不满;随后又写到旅行住处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人们淡薄的公共意识,还有让人无奈的人情牵累。旅行是一种基本在公共领域中进行的活动,它的性质要求旅行者们必须遵守公共道德,然而不讲公德的人常有,这是陌生人之间的“没分寸”;亲友忽视旅行者的出行目的,或将其当作拜访自己,或将其视为“带货机器”,这是熟人之间的“没分寸”。

归根结底,这些不愉快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品性造成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愤愤然声称“不旅行”,实际上是在表达对人与人交往中的自私行为的失望。

阅读延伸

1.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旅行中常常遇到的哪几种麻烦?

2.作者在乘车时遇到的问题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3.你所经历的那些旅行和你期待中的一样吗?你认为怎样才算真正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