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小孩以后(1 / 1)

老舍

探索思考

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本人的一些“带孩子”的生活感悟。它首先让人感到一丝意外——原来大作家也需要照顾小孩;继而感到亲切和有共鸣——作家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琐碎生活的喜悦和烦恼呢!

阅读批注

艺术家应以艺术为妻,实际上就是当一辈子光棍儿。在下闲暇无事,往往写些小说,虽一回还没自居过文艺家,却也感觉到家庭的累赘。每逢困于油盐酱醋的灾难中,就想到独人一身,自己吃饱便天下太平,岂不妙哉。1

1 铺垫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有了小孩、成为父亲以后的生活变化,但第一段没有直入主题,而是以表达对组建家庭的感想作为铺垫,慢慢引导读者情绪。从“油盐酱醋的灾难”这一形容可以预感到,作者有了小孩以后的体验必然是不轻松的。

家庭之累,大半由儿女造成。先不用提教养的花费,只就淘气哭闹而言,已足使人心慌意乱。2小女三岁,专会等我不在屋中,在我的稿子上画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济会写字”!把人要气没了脉,她到底还是有理!再不然,我刚想起一句好的,在脑中盘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亚,假若能写出来的话。当是时也,小济拉拉我的肘,低声说:“上公园看猴?”于是我至今还未成莎士比亚。小儿一岁整,还不会“写字”,也不晓得去看猴,但善亲亲,闭眼,张口展览上下四个小牙。我若没事,请求他闭眼,露牙,小胖子总会东指西指的打岔。赶到我拿起笔来,他那一套全来了,不但亲脸,闭眼,还“指”令我也得表演这几招。有什么办法呢?!

2 说明

简明扼要地解释前文所说的“油盐酱醋的灾难”所指为何,带出“儿女”这一描写的对象。

这还算好的。赶到小济午后不睡,按着也不睡,那才难办。到这么四点来钟吧,她的困闹开始,到五点钟我已没有人味。什么也不对,连公园的猴都变成了臭的,而且猴之所以臭,也应当由我负责。3小胖子也有这种困而不睡的时候,大概多数是与小济同时发难。两位小醉鬼一齐找毛病,我就是诸葛亮恐怕也得唱空城计,一点办法没有!在这种干等束手被擒的时候,偏偏会来一两封快信——催稿子!我也只好闹脾气了。不大一会儿,把太太也闹急了,一家大小四口,都成了醉鬼,其热闹至为惊人。大人声言离婚,小孩怎说怎不是,于离婚的争辩中瞎打混。一直到七点后,二位小天使已困得动不的,离婚的宣言才无形的撤销。这还算好的。遇上小胖子出牙,那才真教厉害,不但白天没有情理,夜里还得上夜班。一会儿一醒,若被针扎了似的惊啼,他出牙,谁也不用打算睡。他的牙出利落了,大家全成了红眼虎。

3 人物描写

这段人物描写主要写了小济的“闹觉”——幼儿因为困倦不适又难以入睡而哭闹的行为。作者没有使用任何与眼泪、喊叫等相关的字词来描写小济是怎样哭闹、怎样发脾气,而是从侧面来表现小济的言行举止,从“我”的变化来反衬小济的“折腾”。“我已没有人味”,公园的“猴变成了臭的”也“应当由我负责”,表示小济因闹脾气而毫无道理地讨嫌“我”。读者在捧腹大笑中仿佛看到一个满床打滚的小孩和一个束手无策的父亲。

不过,这一点也不妨碍家庭中爱的发展,人生的巧妙似乎就在这里。4记得Frank Harris仿佛有过这么点记载:他说王尔德为那件不名誉的案子过堂被审,一开头他侃侃而谈,语多幽默。及至原告提出几个男妓做证人,王尔德没了脉,非失败不可了。Harris以为王尔德必会说:“我是个戏剧家,为观察人生,什么样的人都当交往。假若我不和这些人接触,我从哪里去找戏剧中的人物呢?”可是,王尔德竟自没这么答辩,官司就算输了!

4 转折

作者在前文中描写了小孩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麻烦,让读者代入其中,替他感到苦恼,但作者写到这里时笔锋一转,表示除了苦恼以外,养育孩子亦有不一样的收获,将文章的情感核心落到了“爱”上。

把王尔德且放在一边;艺术家得多去经验,Harris的意见,假若不是特为王尔德而发的,的确是不错。连家庭之累也是如此。还拿小孩们说吧——这才来到正题——爱他们吧,嫌他们吧,无论怎说,也是极可宝贵的经验。

在没有小孩的时候,一个人的世界还是未曾发现美洲的时候的。小孩是科仑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去。这个新大陆并不很远,就在熟习的街道上和家里。5你看,街市上给我预备的,在没有小孩的时候,似乎只有理发馆、饭铺、书店、邮政局等。我想不出婴儿医院、糖食店、玩具铺等等的意义。连药房里的许许多多婴儿用的药和粉,报纸上婴儿自己药片的广告,百货店里的小袜子小鞋,都显着多此一举,劳而无功。及至小天使自天飞降,我的眼睛似乎戴上了一双放大镜,街市依然那样,跟我有关系的东西可是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婴儿医院不但挂着牌子,敢情里边还有医生呢。不但有医生,还是挺神气,一点也得罪不得。6拿着医生所给的神符,到药房去,敢情那些小瓶子小罐都有作用。不但要买瓶子里的白汁黄面和各色的药饼,还得买瓶子罐子,轧粉的钵,量奶的漏斗,**,卫生尿布,玩艺多多了!百货店里那些小衣帽、小家具,也都有了意义;原先以为多此一举的东西,如今都成了非它不行;有时候铺中缺乏了我所要的那一件小物品,我还大有看不起他们的意思:既是百货店,怎能不预备这件东西呢?!慢慢的,全街上的铺子,除了金店与古玩铺,都有了我的足迹;连当铺也走得怪熟。7铺中人也渐渐熟识了,甚至可以随便闲谈,以小孩为中心,谈得颇有味儿。伙计们,掌柜们,原来不仅是站柜做买卖,家中还有小孩呢!有的铺子,竟自敢允许我欠账,仿佛一有了小孩,我的人格也好了些,能被人信任。三节的账条来得很踊跃,使我明白了过节过年的时候怎样出汗。

5 比喻

把小孩比作“科仑布”(哥伦布),把为人父母的生活比作新大陆,这个“新”体现在人们有了孩子以后的人生和从前截然不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认识和学到很多新事物,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会发生改变,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6 故作蠢言

说儿童医院“不但挂着招牌”,而且“还有医生”,这是作者故意说的“蠢话”,是为了反衬和嘲笑自己在有孩子之前对这类常识一无所知。后面一句说医生们“一点也得罪不得”则是在揶揄他们往往对患儿父母的态度恶劣,但为了孩子,多数人都忍耐下来,而这样的遭遇是作者在有孩子之前不必经历的。

7 象征借代

金店、古玩铺是有钱人家常去光顾的地方,作者用这两类商店指代富裕的生活;当铺是穷人或家道中落之人经常走动的地方,作者用它指代经济紧张的生活。作者用“走铺子”这一具体形象的活动指代,幽默地表达了“养孩子真费钱”的无奈感叹。

小孩使世界扩大,使隐藏着的东西都显露出来。非有小孩不能明白这个。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齐齐,你总觉得小孩们理应如此,一生下来就戴着小帽,穿着小袄,好像小雏鸡生下来就披着一身黄绒似的。赶到自己有了小孩,才能晓得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一个小娃娃身上穿戴着全世界的工商业所能供给的,给全家人以一切啼笑爱怨的经验,小孩的确是位小活神仙!

有了小活神仙,家里才会热闹。窗台上,我一向认为是摆花的地方。夏天呢,开着窗,风儿轻轻吹动花与叶,屋中一阵阵的清香。冬天呢,阳光射到花上,使全屋中有些颜色与生气。后来,有了小孩,那些花盆很神秘的都不见了,窗台上满是瓶子罐子,数不清有多少。尿布有时候上了写字台,奶瓶倒在书架上。大扫除才有了意义,是的,到时候非痛痛快快的收拾一顿不可了,要不然东西就有把人埋起来的危险。上次大扫除的时候,我由床底下找到了但丁的《神曲》。不知道这老家伙干吗在那里藏着玩呢!8

8 环境描写

此处描写的是家庭室内环境,作用是从侧面表现人物生活方式的变化。作者写到了窗户、写字桌、书架、床底,从工作区到休息区,布满了各类婴儿用品,代表着这个家庭的生活被养育孩子的事务占据了;《神曲》象征着作者的文艺学习和创作生活,作者用调侃的语气叙述它被当作杂物似的搁在床下的情形,反映了作者甘愿为了养育孩子,而让自己钟爱的事业暂居其后的态度。

人的数目也增多了,而且有很多问题。在没有小孩的时候,用一个仆人就够了,现在至少得用俩。以前,仆人“拿糖”,满可以暂时不用;没人做饭,就外边去吃,谁也不用拿捏谁。有了小孩,这点豪气乘早收起去。三天没人洗尿布,屋里就不要再进来人。牛奶等项是非有人管理不可,有儿方知卫生难,奶瓶子一天就得烫五六次;没仆人简直不行!有仆人就得捣乱,没办法!

好多没办法的事都得马上有办法,小孩子不会等着“国联”慢慢解决儿童问题。这就长了经验。半夜里去买药,药铺的门上原来有个小口,可以交钱拿药,早先我就不晓得这一招。西药房里敢情也打价钱,不等他开口,我就提出:“还是四毛五?”这个“还是”使我省五分钱,而且落个行家。这又是一招。找老妈子有作坊,当票儿到期还可以入利延期,也都被我学会。没工夫细想,大概自从有了儿女以后,我所得的经验至少比一张大学文凭所能给我的多着许多。大学文凭是由课本里掏出来的,现在我却念着一本活书,没有头儿。9

9 比喻

养育孩子这件事对每一位父母来说都艰辛又长久,但作者没有将其比作牢狱,或是其他类似的难熬的事情,而是把它比喻为一本翻不到头的书,虽然也表达出了艰辛长久之意,态度却是积极正面的。作者有信心,也有信念,希望认真地将这本书一直读下去,这是父母对于孩子最本能的爱的体现。

连我自己的身体现在都会变形,经小孩们的指挥,我得去装马装牛,还须装得像个样儿。不但装牛像牛,我也学会牛的忍性,小胖子觉得“开步走”有意思,我就得百走不厌;只做一回,绝对不行。多咱他改了主意,多咱我才能“立正”。在这里,我体验出母性的伟大,觉得打老婆的人们满该下狱。

中秋节前来了个老道,不要米,不要钱,只问有小孩没有?看见了小胖子,老道高了兴,说十四那天早晨须给小胖子左腕上系一根红线。备清水一碗,烧高香三炷,必能消灾除难。右邻家的老太太也出来看,老道问她有小孩没有,她惨淡的摇了摇头。到了十四那天,倒是这位老太太的提醒,小胖子的左腕上才拴了一圈红线。小孩子征服了老道与邻家老太太。一看胖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完一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于是上街买了两尊兔子王,感到老道,红线,兔子王,都有绝大的意义!10

10 借物抒情

作者惯于戏谑调笑,而较少直抒胸臆,所以他爱自己的孩子们也并不直说。“胖手腕的红线”象征着他人或社会对孩子的爱护与认可,这让作者感到高兴和自豪;两尊兔子王是买给孩子们的玩具,作者嘴上不说爱,但心里那份爱都体现在这买玩具的举动上了。

阅读赏析

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家中,如果有几岁的小孩,日子一定是欢乐喜悦的同时伴随着鸡飞狗跳。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与小孩相伴的日常生活,记录下了一些琐碎、烦恼、无奈但又幸福的经历。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便明确表达了家庭生活是“灾难”,先是拣出孩子们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来体现他们的顽皮好动,以及家中整个生活秩序如何受到负面的影响。作者虽然句句是埋怨,但其幽默的表述使人仿佛看到他又爱又恨的表情。接下来,文章通过一段外国文学史中的典故实现过渡,描述了有小孩以后新增加的很多“宝贵的经验”:婴幼儿日用品的繁杂与消耗、家务变得繁重、开销增大、身体劳损……尽管有这么多令人苦恼的事情,幼小生命带给人内心的触动却仿佛是天然的,一件极小的事都足以使人暂时忘却平日的烦恼,而发自内心地为孩子们喜悦。

幽默在这篇文章中产生了“苦笑”,淡化了因为照顾孩子而承受的生活困难和负面情绪,凸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孩子们的爱意。如若不是出于爱,谁能笑看这样的辛苦?

阅读延伸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小孩们的哪些令人头疼的现象?

2.你认为作者对他的孩子们是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有相对明确的说明?

3.邀请你的父母阅读这篇文章,让他们和你交流一下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