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探索思考
说起友谊,你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三五知己的笑脸吧?只要一想到他们,你也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纯洁而持久的友谊像一盏盏明灯照亮前路,像一缕缕清风抚慰人心。收获友谊很容易,但维持友谊就比较难了。本文中,梁实秋先生与我们真挚地谈论了友谊的方方面面,宛如朋友之间的亲切交谈。
阅读批注
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朋友是极重要的一伦。1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诸多美德。如果以友谊作基础,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地建立起来。当然父子兄弟是无可选择的永久关系,夫妇虽有选择余地,但一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原则,而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过,说穿了,父子夫妇兄弟都是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严格地讲,凡是充分具备一个好朋友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过来亦然。
1 开门见山,先抑后扬
“五伦”即古代中国的五种人际关系,按顺序排列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文章开篇,作者用“其实”一词做转折,为“朋友”确立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古圣先贤对于交友一端是甚为注重的。《论语》里面关于交友的话很多。在西方亦是如此。罗马的西塞罗有一篇著名的《论友谊》。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美国的爱默生,都有论友谊的文章。2我觉得近代的作家在这个题目上似乎不大肯费笔墨了。这是不是叔季之世友谊没落的象征呢?我不敢说。
2 举例论证
为了论证先人及西方人对“友谊”甚为注重,作者列举了我国的《论语》,罗马的西塞罗、法国的蒙田等人都曾对“友谊”发表过见解。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作者的涉猎之广,由此,在行文时才能轻松地提取出所需要的素材。
古之所谓“刎颈交”,陈义过高,非常人所能企及。如Damon与pythias,David与jona than,怕也只是传说中的美谈罢。就是把友谊的标准降低一些,真正能称得起朋友的还是很难得。试想一想,如有银钱经手的事,你信得过的朋友能有几人?在你蹭蹬失意或疾病患难之中还肯登门拜访乃至雪中送炭的朋友又有几人?你出门在外之际对于你的妻室弱媳肯加照顾而又不照顾得太多者又有几人?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又有几人?3总角之交,如无特别利害关系以为维系,恐怕很难在若干年后不变成为路人。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们呀!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的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4
3 排比,反问
在论事说理时,很多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为深刻,引发读者的深思与反思,常常使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本句中,作者连用排比、反问,代入感极强,有力地论证了“真正能撑得起朋友的人很难得。”
4 比喻论证
此处,作者把经过长时间洗练的友谊比作坚固的金石,这种友谊坚不可摧,令人羡慕。如此精练准确的比喻,比平铺直叙的长篇大论更恰当,也更吸引人。
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必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限。“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于“自轻肥”之余还能对着往日的旧游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边去么?汉光武容许严子陵把他的大腿压在自己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风,但是严子陵之毅然决然的归隐于富春山,则尤为知趣。朱洪武写信给他的一位朋友说:“朱元璋做了皇帝,朱元璋还是朱元璋……”话自管说得漂亮,看看他后来之诛戮功臣,也就不免令人心悸。5人的身心构造原是一样的,但是一入宦途,可能发生突变。孔子说: “无友不如己者。”我想一来只是指品学而言,二来只是说不要结交比自己坏的,并没有说一定要我们去高攀。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便永远交不起来。
5 举例论证
为了“交朋友讲究门当户对”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作者用汉光武帝和朱元璋的事例来加以论证。翔实的叙述、可信的史实,帮助读者理解文意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好像是王尔德说过,“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是不可能有友谊存在的。” 就一般而论,这话是对的,因为男女之间如有深厚的友谊,那友谊容易变质,如果不是心心相印,那又算不得是友谊。过犹不及,那分际是难以把握的。忘年交倒是可能的。祢衡年未二十,孔融年已五十,便相交友,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6但似乎是也以同性为限。并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赖于兴趣之相近与互相之器赏,但年长的一方面多少需要保持一点童心,年幼的一方面多少需要点着几分老成。老气横秋则令人望而生畏,轻薄儇佻则人且避之若浼。单身的人容易交朋友,因为他的情感无所寄托,漂泊流离之中最需要一个一倾积愫的对象,可是等到他有红袖添香稚子候门的时候,心境便不同了。
6 举例论证
本文中,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多次列举历史人物与事件,纵观古今,横亘中外。这些典故和论说为作者阐明友谊的种类和交友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祢衡和孔融的友谊便是忘年交的典型案例。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不过“狎而敬之”是很难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Mark Twain说:“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身不渝,如果不开口向你借钱。”7这真是慨乎言之。朋友本有通财之谊,但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 世上最难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钱,一般认为最倒霉的事又莫过于还钱。一牵涉到钱,恩怨便很难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长中的友谊都被这阿堵物所戕害!
7 引用论证
此处作者引用马克·吐温的原话,提出了有别于前文的新的观点:朋友也应防止过分的亲昵,而“借钱”正是朋友之间最难以逾越的鸿沟。直接引用名人名言,不仅可信度高、论证力强,而且使整篇文章的语言极具节奏感、起伏感。
规劝乃是朋友中间应有之义,但是谈何容易。名利场中,沆瀣一气,自己都难以明辨是非,哪有余力规劝别人?而在对方则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谁又愿意别人批他的逆鳞?规劝不可当着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伤他的颜面,不可在他情绪不宁时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我总以为劝善规过是友谊的消极的作用。友谊之乐是积极的。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共享快乐,比共受患难,应该是更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8
8 补充前文,锦上添花
本段文字是对上一段的补充与充实,从侧面说明保持长久的友谊需要掌握分寸。即使是规劝朋友,也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场合与时机。文段最后,作者提出了“共享快乐,是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上升了一个高度,实属锦上添花。
阅读赏析
细细品读梁实秋先生的这篇《谈友谊》后,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首先会被先生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本文的语言简约而又丰盈,在浸润心田的同时起到了鞭辟入里的效果。
其一,每段中,先生几乎都引经据典,用贯通古今中外的事例或名人名言为论点做支撑。这些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给读者一种轻车熟路、水到渠成的感觉,读来酣畅淋漓。其二,多种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或善意调侃,或严肃认真,把人性的本质揭露无疑,也体现了先生深刻的处世智慧。
除语言风格外,本文的表现手法也值得称颂。先生以种种形象来揭示友谊的内涵、总结交友的原则,给读者一种通过小事观大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审美效果。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说理议事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写作中,你也不妨学着用起来吧!
阅读延伸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友谊的?请用自己的话做一番总结。
2.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本文,在朗读中充分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3.如有兴趣,请阅读培根的《论友谊》,并从内容及表达方式等方面与本文进行比较。由此,提高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