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探索思考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那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认识这个与我们最亲密、最熟悉,却似乎又最疏远、最陌生的存在。“自己”不单单是独立的个体,也不单单是人称代词中的“我”,在朱自清先生的思考里,它还有着更为深广的含义。

阅读批注

翻开辞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着一大堆哲学,一大堆道德,一大堆诗文和废话,一大堆人,一大堆我,一大堆悲喜剧。自己“真乃天下第一英雄好汉”,有这么些可说的,值得说值不得说的!1难怪纽约电话公司研究电话里最常用的字,在五百次通话中会发现三千九百九十次的“我”。这“我”字便是自己称自己的声音,自己给自己的名儿。

1 良好开头,成功一半

文章开篇,作者用“翻开辞典”这个习以为常的动作,来引入论题,并对“自”字的深层含义作了解读。简洁明了,开宗明义,为下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爱自怜!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冷眼看去,也许只觉得那托自尊大狂妄得可笑;可是这只见了真理的一半儿。掉过脸儿来,自爱自怜确也有不得不自爱自怜的。幼小时候有父母爱怜你,特别是有母亲爱怜你。到了长大成人,“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娘这样看时就不必再爱怜你,至少不必再像当年那样爱怜你。——女的呢,“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做母亲的虽然未必这样看,可是形格势禁而且鞭长莫及,就是爱怜得着,也只算找补点罢了。爱人该爱怜你?然而爱人们的嘴一例是甜蜜的,谁能说“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真有那么回事儿?赶到爱人变了太太,再生了孩子,你算成了家,太太得管家管孩子,更不能一心儿爱怜你。你有时候会病,“久病床前无孝子”,太太怕也够倦的,够烦的。住医院?好,假如有运气住到像当年北平协和医院样的医院里去,倒是比家里强得多。但是护士们看护你,是服务,是工作;也许夹上点儿爱怜在里头,那是“好生之德”,不是爱怜你,是爱怜“人类”。——你又不能老待在家里,一离开家,怎么着也算“作客”;那时候更没有爱怜你的。可以有朋友招呼你;但朋友有朋友的事儿,哪能教他将心常放在你身上?可以有属员或仆役伺候你,那——说得上是爱怜么?总而言之,天下第一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自爱自怜的道理就在这儿。 2

2 推理严密

为了论证“自爱自怜”的道理,作者不惜用四百多字的笔墨加以推理论证。生活中,除了“自己”,还有父母、爱人、护士、朋友等各种关系,可这些亲朋好友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能否真诚地、永久地怜爱自己呢?答案是否定的。由此,作者得出了“天下第一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的结论。

再说,“大丈夫不受人怜。”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何必老是向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愁眉苦脸不顺耳,别人会来爱怜你?自己免不了伤心的事儿,咬紧牙关忍着,等些日子,等些年月,会平静下去的。说说也无妨,只别不拣时候不看地方老是向人叨叨,叨叨得谁也不耐烦的岔开你或者躲开你。也别怨天怨地将一大堆感叹的句子向人身上扔过去。你怨的是天地,倒碍不着别人,只怕别人奇怪你的火气怎么这样大。——自己也免不了吃别人的亏。值不得计较的,不做声吞下肚去。出入大的想法子复仇,力量不够,卧薪尝胆的准备着。可别这儿那儿尽嚷嚷——嚷嚷完了一扔开,倒便宜了那欺负你的人。“好汉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为的是不在人面前露怯相,要人爱怜这“苦人儿”似的,这是要强,不是装。说也怪,不受人怜的人倒是能得人怜的人;要强的人总是最能自爱自怜的人。 3

3 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好汉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是一句歇后语。虽然作者只引用了前半句“引子”部分,但并不妨碍对文意的理解:有一种人自立自强,不愿在他人面前显露痛苦和不幸,即“最能自爱自怜的人。”这种人与上文中怨天怨地、唉声叹气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儿人类只是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像现代一位哲学家说的,别提一个人的自己了。庄子所谓马体一毛,其实还是放大了看的。英国有一家报纸登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个人,仿佛在一间铺子里,周遭陈列着从他身体里分析出来的各种原素,每种标明分量和价目,总数是五先令——那时合七元钱。 4现在物价涨了,怕要合国币一千元了罢?然而,个人的自己也就值区区这一千元儿!自己这般渺小,不自爱自怜着点又怎么着!然而,“顶天立地”的是自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也是自己;有你说这些大处只是好听的话语,好看的文句?你能愣说这样的自己没有!有这么的自己,岂不更值得自爱自怜的?再说自己的扩大,在一个寻常人的生活里也可见出。5且先从小处看。小孩子就爱搜集各国的邮票,正是在扩大自己的世界。从前有人劝学世界语,说是可以和各国人通信。你觉得这话幼稚可笑?可是这未尝不是扩大自己的一个方向。再说这回抗战,许多人都走过了若干地方,增长了若干阅历。特别是青年人身上,你一眼就看出来,他们是和抗战前不同了,他们的自己扩大了。——这样看,自己的小,自己的大,自己的由小而大。在自己都是好的。

4 举例论证

报纸上的一幅漫画,把人体的各种元素明码标价,仅值七元钱。虽然我们并没看过这幅漫画,但透过文字,透过事例,这幅漫画仿佛展示在我们眼前,形象生动地证实了在世界上,就生命本身而言,“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

5 过渡自然,承上启下

作者用“然而”一词做转折,从精神的角度阐述,人是可以无比壮阔的。此处的“扩大自己”即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之意。本句话紧密衔接了下文关于“扩大自己”的几个事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自己都觉得自己好,不错;可是自己的确也都爱好。做官的都爱做好官,不过往往只知道爱做自己家里人的好官,自己亲戚朋友的好官;这种好官往往是自己国家的贪官污吏。做盗贼的也都爱做好盗贼——好喽啰,好伙伴,好头儿,可都只在贼窝里。有大好,有小好,有好得这样坏。自己关闭在自己的丁点大的世界里,往往越爱好越坏。所以非扩大自己不可。但是扩大自己得一圈儿一圈儿的,得充实,得踏实。别像肥皂泡儿,一大就裂。“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屈的得屈点儿,别只顾伸出自己去。也得估计自己的力量。力量不够的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得寸是寸,得尺是尺。6总之路是有的。看得远,想得开,把得稳;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力量怎样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让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时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这么着,自爱自怜才真是有道理的。7

6 反面切入,分点剖析

人虽然“渺乎其小”,但精神世界是无限的。如此,人应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精神境界,以免“越爱好越坏”。该如何“扩大自己”呢?作者指出了三个方向:其一踏实、充实;其二能屈能伸;其三估量自己,不断学习。

7 总结全文,深化观点

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连用六个“自己”,一气呵成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也使文章的思想得以升华。扩大自己的境界,不是对个人而言,而是对“世界的时代”而言,这样才“真算好”,才“有意思”。这也才是自爱自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赏析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佳作,虽是《论自己》,其实是论“自己”的品格,论“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在哲学领域,有三个问题令人深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就能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认识自己,看似容易,实则难于上青天。幸而朱自清先生从辞典繁复的条例下,发现了“自”的厉害之处,而“我”便是自己给自己的名儿。由此,引出了“自爱自怜”的概念。自爱自怜没有错,人人都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然后学会自强,继而“扩大自己”。

也许初读本文,我们不会有太多感慨。但细细品味之后,便能懂得朱自清先生的用心良苦。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年纪,“自己”永远存在,且会始终伴随着我们。与其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终日悔恨莫及,不如关爱自己,扩大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让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时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因为迷失自己带来的“自怨自艾”,永远比不上努力过后的“自爱自怜”!

阅读延伸

1.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试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2.在哲理散文或议论文中,以事例来论证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种形式。请找出文中所有的举例论证,并简要分析。

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尝试着从多方面“扩大自己”呢?如果没有,请为自己做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