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
探索思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别人或直接或委婉地指出你的弱点时,你会如何反应呢?你又曾大胆地指出过他人的弱点吗?百年前,章太炎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直指当时青年的四个弱点,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忠言逆耳”!
阅读批注
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1
1 开门见山,分点论析
本文标题为“今日青年之弱点”,演讲一开始,作者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第一弱点,瞬间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并把全场推向了严肃深沉的气氛。后文中,作者仍用单句成段的写法,指出了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弱点。
因为大凡作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
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哪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即刻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2
2 举例论证
对于当时场下的听众们来说,辛亥革命(1911—1912) 并不陌生。此处,作者列举这次革命,来论证青年的第一弱点,不仅非常恰当,而且极具历史性和时代性。
诸君须知,凡侥幸成功之事,便显不出谁是勇敢,谁是退却,因之杂乱无章,遂无首领之可言。假使当时革命能延长时间三年,清廷奋力抵抗,革命诸人由那艰难困苦中历练出来,既无昔日之侥幸成功,何至于有今日之纷纷退却。
又如孙中山之为人,私德尚好,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实是他的最大弱点。现在青年只有将这个弱点痛改,遇事宜慎重,决机宜敏速,抱志既极坚确,观察又极明了,则无所谓侥幸退却,只有百折千回以达吾人最终之目的而已。
现在青年第二个弱点,就是妄想凭藉已成势力。
本来自己是有才能的,因为要想凭藉已成势力,就将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并牺牲,不能发展。譬如辛亥革命,大家皆利用袁世凯推翻清廷,后来大家都上了袁世凯的当。3历次革命之利用陆荣廷岑春暄,皆未得良好结果。若使革命诸人听由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的做去,旗帜鲜明,宗旨确定,未有不成功的。
3 举例论证
随着第二个弱点的提出,作者再次以辛亥革命为例证,只不过,这次作者寻找了其他角度,以论证“妄想凭藉已成势力”只会牺牲并限制自己的发展,百害无一利。
你们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不利用已成势力我是很赞成的。不过已成势力,无论大小,皆不宜利用。宗旨确定,向前做去,自然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天多似一天,那力量就不小了。惟最要紧的须要耐得过这寂寞的日子,不要动那凭藉势力的念头。
现在青年的第三个弱点,就是虚慕文明。
虚慕那物质上的文明,其弊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虚慕那人道主义,也是有害的。4原来人类性质,凡是能坚忍的人,都是含有几分残忍性,不过他时常勉强抑制,不易显露出来。有时抑制不住,那残忍性质便和盘托出。
4 观点深刻
不要虚慕物质上的文明,此观点较容易理解。但“虚慕人道主义也是有害的”这一观点,该如何理解呢?在“第三个弱点”开头,作者提出这个深刻而有新意的观点,牢牢吸引听众,使之继续聆听、思索。
譬如曾文正破九江的时候,杀了许多人,所杀者未必皆是洪杨党人,那就是他的残忍性抑制不住的表示,也就是他除恶务尽的办法。这次欧洲大战,死了多少人,用了若干钱,直到德奥屈服,然后停战。我们试想欧战四年中,死亡非不多,损失非不大,协约各国为甚么不讲和呢?这就是欧美人做事彻底的表现,也就是除恶务尽的办法。
现在中国是煦煦为仁的时代,既无所谓坚忍,亦无所谓残忍,当道者对于凶横蛮悍之督军,卖国殃民之官吏,无不包容之奖励之,决不妄杀一个,是即所谓人道主义。5今后之青年做事皆宜彻底,不要虚慕那人道主义。
5 感情强烈
即使我们只在阅读文字,也不难体会出作者演讲时**澎湃、义愤填膺的情感,这种敢言敢怒的勇气和决心令人钦佩。为调动或唤醒某一群体心绪的演讲,正需要这种精神,不仅敢怒,更敢言!
现在青年第四个弱点,就是好高骛远。
在求学时代,都以将来之大政治家自命,并不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在少年时代,偶然说几句大话,将来偶然成功,那些执笔先生就称他为少年大志。譬如郑成功做了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的八股,中有汤武证诛,亦洒扫也;尧舜揖让,亦进退也;小子当之,有何不可数语。不过偶然说几句话而已,后人遂称他为少年有大志。
故现在青年之好高骛远,在青年自身当然亟应痛改。即前辈中之好以(少年有大志)奖励青年者,亦当负咎。我想欧美各国青年在求学时代,必不如中国青年之好高骛远。大家如能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始足与各国青年相竞争于二十世纪时代也。6
6 对比论证,结束全文
与欧美各国青年相比,中国青年好高骛远的程度更甚。作者用一句美好的期待——中国青年“能踏踏实实去求学问”,收束了全文。和开头一样,干脆利落!
阅读赏析
章太炎先生,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此外,国学造诣高深的先生一生中收了非常多的弟子。在他众多的弟子中,最为出名的要数鲁迅和黄侃了。在鲁迅先生眼中,视之为师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藤野先生,一位便是章太炎先生。而狂妄自大又智慧超群的黄侃是章太炎最得意的弟子,大概因为两人在学术方面、性格方面都有颇多相似之处吧!
章太炎先生不仅致力于教授他的弟子们,也非常注重对青年人的鼓励与鞭笞。1919年,50岁的章太炎先生应邀前往少年中国学会进行演讲。
一上台,先生既不问好也不寒暄,直言不讳、语重心长地从“青年的四大弱点”谈开来去,点点直指痛处。以至于与他同台的胡适先生连连摇头,直言这是一场“对青年消极的忠告”。
不过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看去,章太炎先生的演讲之所以字字见血、句句戳心,是因为他对当时的民国青年饱含期许,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满含期待。有人说,时至今日,“章太炎”三个字几乎成了青年一代不敢触碰的名字。
阅读延伸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以上四个弱点的理解。其中,哪一个弱点令你感触最深呢?
2.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处举例论证,这些例子要么是历史事件,要么是历史人物。对此,你有什么发现与感想吗?
3.结合本文内容,试分析当代青年的弱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