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后,需要在调研分析基础上进行定位决策,定位决策的思考框架直接影响定位的科学性、可行性。本项目组构建了特色定位决策三维模型(见下图5.1),该模型能帮助校长们更加系统地思考高中特色定位,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
图5.1 普通高中“特色定位三维模型 ”
(一)学校内部相对竞争优势分析
此维度是指特色定位时综合考虑学校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生源、师资、学科、课程、活动等内部多方面已有的办学成绩、存在的问题等,找出学校内部相对竞争优势(可以找一个或几个),可以把这些相对竞争优势作为学校特色定位的备选。
此维度在学校内部相对竞争优势的深度分析基础上,可以扬长,定位发扬学校的优势;也可以补短,定位解决学校的薄弱问题。扬长或补短都基于本校学生发展的需求。
扬长意指充分发挥学校内部的竞争优势。如北京市京源学校15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特色定位。北京市京源学校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构成,白宏宽校长认为孩子的成长是连贯性的,一贯制学校恰好可以将割裂的各学段教育整合起来,并不是简单地将各个学段合并对接,而是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打造成一个整体,学校不仅要在各学段教学理念上做好衔接工作,而且要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上的衔接。正是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学校特色定位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地把教育做得更加丰富,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去挖掘自己的能力。[1]
避短意指解决学校发展的关键薄弱问题。如北京市育园中学的“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色定位。当年特色定位的缘由是生源问题。北京市育园中学的生源构成主要是门头沟区中考统招、择校、部分外地户口借读生,录取的学生成绩处于全区低端水准,并且打工子弟、单亲家庭、下岗家庭子女居多。学生学习及行为习惯相对不好,品行问题生也较多,成长目标模糊,学习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较为凸显。每每看到新一届学生入校时,老师们都能从学生们的眼神里发现迷茫与无奈,并伴随着不自信的神情。调研发现学生在强迫心理、偏执、敌对心理、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等十一个方面存在问题。另外,经调查了解到,学校相当数量的学生家长都是打工者、低学历、下岗、甚至单身抚育孩子,几乎所有家长毫无心理健康知识,更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家长自身也存在着对孩子目前发展境况不理想而不知所措的焦急状态。这个结果使学校教职工震惊。于是经过研讨,最后学校特色定位于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特色,并成功申报成为北京市高中特色建设实验校。
(二)学校外部比较竞争优势分析
此维度是指进行特色定位时要充分考虑学校所处地区(社区)的整体情况,包括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其他学校特色建设现状等因素,从这些外部因素的比较分析中确定本校与兄弟学校相对竞争的优势(一个或几个),作为学校建什么特色及其特色发展目标的备选。如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北京市航天中学的科技教育特色的确定都是在充分分析与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优势资源基础上,找到本校外部比较竞争优势为科技教育资源,并把这种科技教育资源转化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再如北京市宏志中学,地处北京市东城区“国家中医药综合发展改革实验区”,区域内有中国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宽街和东直门两大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地坛公园养生园等院所和园所。具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基于翔实的外部环境分析,北京市宏志中学从中找到学校外部比较竞争优势为“中医药文化资源”,并把这种资源转化为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特色建设,还申报为北京市高中特色建设实验校。
(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此维度是指从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包括教育)、科技等未来发展趋势寻求高中建什么特色及其特色发展目标,如当前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终身化、创新性都是教育发展趋势要求,校长都可以从这些趋势分析中寻求到建什么特色及其特色发展目标的备选。
如深圳中学王占宝校长认真分析全球化的浪潮对学生的高等教育和未来生活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和生活的重构以及未来趋势,看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如中国政治的文明化,呼唤学校教育的民主化改造;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逻辑结构已基本明确;当下就业现状与人才培养中的普遍问题;学生选报国际知名高校的趋势等。基于这些变化,学校重新认识高中教育,从“立人”的高度提出深圳中学的培养目标,并对其做出具体阐释,同时明确了深圳中学的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丰富生命力的人,他们能自主发现和实现个人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且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尊重自然,关爱他人,服务社会,造福世界,并且乐在其中。[2]
校长进行特色定位决策,就是对学校内部相对竞争优势、外部比较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三维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决策的过程。学校可以从某一个维度考虑,扬长补短成就学校特色发展,但最好是从三个维度系统考虑,三个维度确定的备选特色的“交集”就是最合适的特色定位,既具备前瞻性、独特性,又具备可行性。
[1] 王璐.15年一贯,打造学生成长共同体[N].北京晨报,2014-06-28.
[2] 王占宝.学术性高中的育人模式[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0ODc5NA==&mid=200683439&idx=2&sn=bf3428bd3a3d9d195db2690697b2e1b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