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让阳光照耀孩子们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就会色彩斑斓。后来,我经常教小学高年级学生,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陪伴他们的成长是我的使命。学生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这是育人之道,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自立意识。因此,在工作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己主持召开班、队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学会处理一些问题的方法。我只是当好学生的参谋,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使孩子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自立意识,坚定了自我成才的信心和勇气。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今的小学生朝气逢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事大多是一帆风顺的,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摸底,我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我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孩子们认识到了他自己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这血的教训,使孩子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为人最基本的一种责任。通过讨论,孩子们积累了道德经验,促进了道德认识的内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达到了德育活动的认识功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红领巾读书月”活动。活动中,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针对摸底调查中学生对革命历史知之甚少的现状,我们在“读书月”活动中开展了红岩系列教育“五个一”活动:读一本红岩的书,记一篇读书笔记,作一次采访记录,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日记。在读书活动小组内,中心组成员创立了以奖优为序、轮流阅读、互相交流的激励机制;寻访活动中同学们驻足聆听,对小萝卜头等红岩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会上大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红岩日记中,孩子们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
临近期末,我们和学生们对学期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的主题队会进行了升华。回顾过去,看到现在,展望未来,同学们喜出望外,信心倍增。队会上,大家齐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只要我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我们一样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我是中关村人,我自豪,我是一小人,我能行!”多么动人的话语,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使之巩固,而形成习惯,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强化,并进一步内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愿责任感之树在学生心中常绿常青。
在其他的活动中无论是手拉手“捐资捐物献爱心”活动,还是教师节“追忆与展望”的主题班会,从全民运动感召下的象征性长跑、“奥运我先行”,到环卫月中“快乐星期天”活动,每时每刻都留下了学生们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中科技月中的“将来我也要做科学家”主题队会获北京市银奖;“礼仪列车”主题班会在区校长交流会上做观摩;“心心相通健康成长”主题班会获海淀中心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