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向专业流程要质量,向管理体系要效率
——走近郭小娜
解艳华
在民办学前教育“百家争鸣”的今天,特蕾新国际幼教集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普惠之路,尽管收费低廉,但依然能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原因在哪?特蕾新国际幼教集团董事长郭小娜认为规范办学使其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
与幼教结缘
走进特蕾新幼儿园,俨然走进一个童话王国,长颈鹿与小松鼠在门口张开双手热情拥抱每一位小朋友,“城堡”里大片色彩斑斓的攀岩墙和充满想象的手工作品展示着孩子的活力与智慧,课堂上,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畅游数字闯关游戏,这是记者在特蕾新幼儿园看到孩子们快乐学习的一幕场景。
“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这是郭小娜常说的一句话,谁能想到,10多年前,她还是幼教行业的一个“门外汉”。
16年前,42岁的梅州人郭小娜怀揣着5.6万元的安置费从国企下岗。受当时企业领导重托,她带领20多个下岗的姐妹一起接管了企业下属的两所正在亏损的幼儿园——英达幼儿园。“当时没有工资收入,作为企业老员工,我没有退缩逃避,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办学中,下岗让我与幼教结缘,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办园之初的郭小娜,凭靠一腔热情,与姐妹们一起撑起了两所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能自己做的事情,绝不多雇人手,自己不仅做园长,还做保洁员、配餐员,尽管收费低廉,但凭借精打细算,幼儿园很快就实现了盈利,随后第三家、第四家相继诞生,时至今日,特蕾新已经拥有40个直营幼儿园及900多个合作园。“当时没想到会做这么大,很多时候都是顺其自然。”
郭小娜学企业管理出身,在工厂、企业从事过不同岗位的管理工作,在办园实践中,她发现,企业与教育各有不同特点,但管理的原则方法都是相通的。她将以往在管理工厂、企业中的经验应用到幼儿园管理中,从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日常流程规范,以及投资新园所等幼儿园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力求做到精细化、专业化,部门之间既能职责分工明确又能高度协同配合。“从开办之初,通过每个教职工的定岗定责,严格规范每一个教学活动和生活流程,使每个工作流程和管理环节规范化、有序化。投资开办新园所,我们会成立专门的项目团队,从前期调研、筹备,到开建、装修采购,再到园长、教师的配备,不同的阶段都有专业人员跟进,每一个环节都力争做到无缝对接。”
在郭小娜看来,教育要向专业要质量,也要向管理要效率。“当然制度、流程最终要落实到‘人’,管理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人’。”
民办园也可以普惠
很多人走进特蕾新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幼儿园收费一定很贵吧。郭小娜常常要给人解释:“只有1000多元,跟公办园差不多。”郭小娜说,当初创办特蕾新的时候就是从普惠起家,“这些年国家一直倡导发展普惠性的幼儿园,一方面是政策导向,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特蕾新曾经做过市场调研发现,虽然公众对于不同特色、不同价位的幼儿园都有选择需求,但更多还是集中在经济型、平民化层次,特蕾新大众化、普惠性的办园定位,让许多中下收入、普通家庭的孩子得以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幼儿园教育。
随着品牌声誉的不断扩大,很多投资者建议郭小娜发展收益更高的“高端”园,面对这样的**,郭小娜总是笑笑拒绝:“谁说只有公办园才是普惠,民办园照样可以。”
有人说郭小娜不会审时度势,郭小娜却有自己的理由:“我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有信心。从政府层面,近几年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对学前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进行规范,关停并转了一批不规范的幼儿园,另一方面也对民办园进行积极扶持,比如,深圳最近几年一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民办学前教育;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对幼儿园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原来希望‘有园上’逐渐转向‘上好园’,这个‘好’就是规范、质量。这无形之中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如果我们规范办学,你说我们市场是大了,还是小了?”
10多年在幼教行业摸爬滚打,郭小娜深知民办教育人的艰辛与不易,听到别人诟病民办园问题多,她会立即纠正:“公办、民办都有这些问题,是大家对民办太聚焦了,对我们还不认知。”维护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所在的行业。
在“人”上下功夫
当前,困扰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的缺乏,但在特蕾新却早早解决了“人”的问题。“在办园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一所优质的幼儿园离不开专业优秀的师资队伍。”
特蕾新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储备库”,谁能胜任园长,后续谁来替补,集团建立了一套规范的人才成长机制。与园所建设同步,师资力量也已匹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顺利开园,同时也能坚持特蕾新一贯的教育品质。
2009 年,特蕾新在广东省河源市投资创办一所直属的艺术师范院校。“这原本是我们的一个扶贫项目,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师资培养基地。”郭小娜告诉记者,原来当地的很多女孩子小小年纪就辍学了,学校通过免费的形式吸引她们来接受幼教师范教育,并输送到全国各地的幼儿园,既解决了她们的学习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幼儿园的师资问题。
为了提升教师和园长的专业素质,特蕾新积极开展园本培训,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幼儿教育探索研究。在郭小娜的观念里,幼儿身心发展处于动态,幼教老师需要不断补充心理、教育、教学等综合知识,而加强课题研究是促进知识提升最有效的路径。“通过确立促进幼儿园发展的大课题,班班确立子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为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
走进特蕾新,记者发现,这里的园长都很年轻。“我们实行的是园长负责制,在用人上打破常规,大胆使用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园长,通过‘创造条件—发现苗子—给予机会—跟踪培养—亮相展示—大胆起用’的模式,把年轻教师迅速培养成教研、教学骨干。”郭小娜介绍说。
郭小娜的下属很多都是跟随她多年的老员工,民办园员工流动率很高的现象,特蕾新并不存在。为何选择留下?很多员工的回答是,包容和机会。
在特蕾新,20多岁的园长比比皆是,甚至有毕业7、8年就做到公司副总的年轻人。郭小娜说,年轻人敢闯敢干,给予他们一点提拔,他们就能做出更大的贡献,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年轻人没有经验,也有犯错的时候,她也会说,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吸取教训,长点经验,你们不去犯错才有问题呢。
直到今天,包括郭小娜在内的当初下岗的21名下岗女员工,除了一人因身体原因离开特蕾新外,其他人还都继续在特蕾新的各个部门工作。
“尊重每一位员工,为每一位教职工搭建职业规划的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由此,向专业流程要质量,向管理体系要效率,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幼儿园的良性有序发展。”谈笑中,郭小娜道出自己的管理“秘籍”。
“能做到今天这个状态,我觉得就是两个词,方向和规范。”郭小娜说。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4年12月24日C3版)
[1] 郭小娜,特蕾新教育集团创办人、董事长。特蕾新教育集团于1996年开始投资办幼儿园,现在全国范围内有80多所直营和参股共建园,1所直属幼儿艺术师范学校(在校学生1000多人),1200多所联盟合作园,在职员工人数达2000多人。影响力辐射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太原、郑州、武汉、成都、昆明、河源、东莞11个城市。业务覆盖众多教育产业领域,是集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成人教育培训、教育科研、教育咨询、幼儿产品为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集团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