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艳华
在11月5日全国首届专修学院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80多位专修学院领军人齐聚杭州,这是民办专修学院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会,来参会的很多都是当年第一批创办专修学院的老民办人,许多多年未见的老友互致问候,场面异常温馨。
“很多人都觉得专修学院发展不下去,我觉得它依然是一个朝阳行业。”作为会议的承办方,浙江三联专修学院董事长胡正忙里偷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胡正说,今天有这么多人到会,说明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把专修学院做好并继续干下去。
“虽然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未来发展依然向好,首先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经济总量已然跃居世界第二位,早前依靠高消耗劳动力密集型的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产业发展转型急需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劳动力素质,因此必须培养大量高技能型人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民工培训也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普通高教培养的人才不适应企业需要,需要继续教育和培训,这个大趋势下,专修学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今天开这个会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增进交流和合作,没有全国专修学院整体的发展,就不会有某个专修学院的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未来,年近60的胡正显得踌躇满志。
2008年,胡正第一次参加了本报承办的“责任与使命——改革开放30年之中国民办教育纪念论坛”,那次会议上,胡正提交了关于专修学院发展的建议,此后他开始在各种场合发表有关发展民办专修学院的观点,“专修学院这个群体曾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新时期应该焕发新的生机,如果大家加强联合,把一些项目和经验进行推广,这将促进全体专修学院的发展壮大,而非被历史淘汰。”
胡正说,现在民办专修学院的领军人大都年事已高,亟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视野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这是一个长远的事业,亟须补充新鲜血液,当下最需要的就是改变思想,开拓创新,但是不能急功近利。”
目前,受生源的影响,胡正已把学校的重心放在继续教育层面,他正率领多支团队向农民工培训、成人教育、远程教育领域进军。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0年11月17日09版)
图20
图21
【图说】
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在一些地方,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空间不但没有扩大,反倒受到挤压。很多民办教育实践者的反映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志彬高度重视。2014年3月1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编辑部联合举行的“民办学前教育政策建议座谈会”,从下午14:30到晚上19:00,教育部学前教育工作室主任李天顺欣然应邀出席,李天顺认真倾听、记录,和民办学前教育界积极沟通。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前后两位理事长郭福昌和杨志彬则代表行业协会积极发声,希望协会能够更多参与学前教育政策制定。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共识固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但表达者和倾听者互不缺位。2014年3月8日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的《中国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特刊记录了中国教育民主化进程中的这生动一幕,见图20(特刊1版)、图21(特刊2版)。
(文/贺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