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胡卫的定位和追求
贺春兰
胡卫,以一个睿智而文雅的学者形象为教育界熟识。但在中国众多的教育学者中,胡卫是非常不同的一个。他旗下有在民办教育界颇负盛名的上海民办教育研究所,有实力雄厚的协和教育集团,下辖从幼儿园到成人教育的数十所实验学校,应该说,他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实业家。但他不愿意被这样定位,因为“办实业的初衷是想通过自己造血拥有真正的人格独立,保持骨子里追求的学术品格。也因为学校才是教育的真正根基,参与真正的学校实践是教育科研的必需。”他心怀教育理想,但更追求用“漂亮的制度设计”将理想付诸实践,而且让这种实践可推广与可复制。讲到制度环境,胡卫犀利而真诚。但显然,漂亮的制度设计,让他在看似“只能滑行”的环境里从容而痛快地飞翔。整个采访,真诚、理性的学者批评的是制度,热衷的是制度设计,而临到最后,话题一转,“亲切对家长、笑脸迎宝宝”等一系列教育本身的规范从带着上海口音的、1米8高挑个儿的胡卫嘴里脱口而出——教育人一切的一切都服务于他的最终目的:“我爱教育,视教育活动为一种生命乐趣。”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03年12月24日C4版)
[1] 胡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协和教育集团创办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