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周中斌:为梦想行动
修菁
20年前与《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的际遇,冥冥中影响了周中斌今天事业的选择。年过半百,他决定为心中埋藏了20余年的教育梦起航:建从学前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学校。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贵气质、宽厚爱心、悲悯情怀、反思精神、有担当勇气的中国少年。
他有着天生的商业嗅觉。大学学自动控制专业的他,毕业后以短期职业培训起家,用两年时间,即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投身商海以来,他涉足的行业包括系统集成、国际贸易、IT、资本市场,好似只要市场有需求,又是他认准的事,就准能干成,跨界这事儿,在他那好像不算个事。
“今年我要新建3所学校,五年内要建20所。学校里学生吃的食材都是特供的;老师要么有硕士以上学历、要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占地面积会在500亩,规模在一万人左右;教学目标是培养不媚、不骄、不乞、不悯的未来中国人……”
在当下政府批拨土地难、民办学校招师难以及现行人才选拔机制的各种裹足下,他的这一梦想,让人觉得多少有些仰望星空。但他很坚定地在按既定计划践行着人生大梦:“我们已经有团队在研发课程了,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基本已经开发出来,我为‘天有学校’定下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贵气质、宽厚爱心、悲悯情怀、反思精神、有担当勇气的中国少年。”
深读卢梭教育观、回望世界大学发展史、背诵《道德经》……能看得出他是一个喜欢探究,待知识储备和时势成熟才出发的人。“他家目光所及都是书。书架见缝插针地竖立在书房、客厅、卧室甚至过道上。”天有集团员工曾这样描绘老板家里书多的程度。而本科毕业已多年的周中斌,实际从未远离校园。2014年的新年,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两年的最后期限:完成在读的传播学博士论文撰写,完成第三个博士课程,拿到博士学位,此前他学习的两个博士课程分别是金融学和管理学。
用一位和他有着相同人格特质的教育人的话,也许可以解释周中斌的下一个人生大梦:“不能因为害怕出问题就不去行动,因为现有的不合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任何时代都需要有想法、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者。对于人文素养抱有强烈深情和渴求、有着前期涉足民办高等教育成功案例加之雄厚的资本积累做支撑,对于周中斌的“建中国最好的民办基础教育学校”的人生梦想,让人愿意报以由衷的祝福和期许。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4年4月02日C3版)
[1] 周中斌,天有集团创办人,西安工程大学工程学士、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1998年涉足民间资本办学,教育是天有集团最重要的一个投资板块。天有集团先后投资创办学校含大学、中小学、国际学校十余所,在校生规模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