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标[1](1 / 1)

【印象】 林海标:迎来春天

姜阳

在民办教育领军微信群里,一群不相识或未相见的民办教育者们在线上结识。也是从那时候知道林海标的。

在多是做基教、高教的大牛群中,林海标和他的工作主题“音乐”多少带点文艺的小清新。虽然不曾聊过天,但他朋友圈状态的一些片段,挺吸引人注意,让我对他多少有了一点印象,在上海做儿童钢琴教育模式探索,还有点对教育本真问题的执着。

后来,因工作关系读到了多年前关于他的媒体报道。和朋友圈的感觉一样,虽是实业者,但强调不断革新与精神纯净的他似有着对教育本身近乎痴迷的追随与探索。碎片式的印象,构成未谋面前的所有感觉。这一切都好像在等着,假使有一天会见面,所有都会拼接完全。很快,便等到了。

八年一剑,执着P&O音乐教育研发

北京冬寒,初见林海标,穿得不多,人瘦瘦的很精神,交谈起来不失老上海的温和谦逊。“小姜,这八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你待会儿听听。”

多少有些懵懂,但可以预知,八年一件事,琢磨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的音乐是什么呢?琴声响起,滴滴答答,简单的节奏,琴童弹得不亦乐乎。林海标携带的视频里钢琴音乐启悟课的镜头,把对自然的想象与音乐表达融合在一起。一旁乐队欢乐伴奏,小朋友手指在琴键轻舞。稚童的音乐,演奏的幸福,对一个不懂音律的人而言,已是大美。这种钢琴加乐队的配合练习,改变了我对传统钢琴学习的看法。而在P&O的一次音乐拓展活动上,当钢琴家郎朗看到这些琴童们的沉醉的表演,也禁不住赞叹……让每一位学生,无论技能高低,都能演奏富有感染力的钢琴作品,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起钢琴学习与表演的自信,以最有效的方式建立学生综合音乐能力与钢琴演奏技能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林海标的八年收获:P&O education,汉译“乐队合作式钢琴教学法”。

没有人知道,为了P&O,林海标尝过饥饿的滋味,也经历向亲友四处借钱的痛苦。而此时,P&O课程在上海市场已经小试牛刀,林海标却一直按捺着继续前行的冲动。寻找一个良好的、懂教育的合作者,一直是他的目标。见了不少教育市场的领军人,可是都失望而归。

“做的这个东西对中国教育有推动意义吗?”他常拿这个问题看自己的研究,也来衡量和对方合作的意义。“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把一个人的天性发挥到极致,不长的地方弥补。但是,现在的教育却常常将孩子的天性压抑。”

在很多人的眼里,林海标市场的心眼儿少了点,要说钱,经历大起大落,负债累累的他,其实比谁都急。但是,那一份对教育的沉思,让这个“行动的思考者”又常常进入苛刻的伙伴甄别。

“音乐是上帝的语言,我相信P&O对于中国孩子的教育价值,它引发出的立体思维能力。很多人拿着钱找我,但我觉得不合适,还是拒绝了。”

想想纷纭的教育市场,多少人急功近利。能这样平静看待一份事业,愿意仔细耕耘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迎来曙光

时隔不久,收到林海标的邀约。原来,他的P&O年终音乐会要举办了。怀着去看看的心一路到上海,我发现,他并不孤单。

“80后”“90后”在林海标的创业队伍里占了大多数,他们对林海标,对P&O信心满满。“传统学琴方式太枯燥,不利于孩子成长,这种新方法可以建立他们的自信和合作意识。”初见面,一个名叫大白的阳光男孩跟我说。“老林研究的东西很不错。我觉得有未来。”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也许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但大白选择了这个并不年轻的老林和他最新的P&O音乐教育。

创业维艰。年轻爸爸施润因为生活不得不离开P&O,离开上海。在老家干了一段销售后,他决心安顿妻子和孩子,再次回归。“和我见到的培训模式不一样,我见到了孩子们的快乐。”憨厚的他对我说“和销售比,我更愿意做这个。我想再回来。”

在上海的年终音乐会,林海标站在幕后,让承载他梦想的这群年轻人站到了台上,活力四射。晚上七点半,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个小音乐厅里,台下坐满年轻的父母和孩子,台上溢满琴声与笑声。主持人是大白,天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他知道每个孩子性格特点和学琴特点,串场词显得亲近而幽默。四五六岁的孩子虽然稚嫩,在台上却一点没有怯场模样,在音乐伴奏和指挥陪伴下,弹得顺利而流畅。结束曲《听妈妈的话》,一群年轻的大朋友带着小朋友在台上唱。一个成员告诉我,P&O的每一次音乐会都要用这首曲子来结束,要让孩子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回头看台下,很多母亲微笑着,眼中闪着泪光。

为什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P&O呢?我问一个已经坚持把孩子送到这里两年多的父母亲。“教学模式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孩子学得轻松愉快,而且确实有进步。”

“我支持他们。”一位母亲说,证券公司工作的她把女儿送到P&O后决定投资林海标和他的P&O。

“有他们在我很幸福。”林海标这么说。某日,林海标的微信圈里留下了一句话“我们终于看到了东方泛白的光亮”,八年坚忍磨一剑,欣慰这个特别的教育行者,已经迎来了春天。

(作者写于2015)

[1] 林海标,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商业化的方式进入到中国新音乐的制作领域,探索中国文化精神及其时代性表达。20世纪90年代末期,创立了“上海市民办缪斯小学”,并在之后的几年里,连续创办了“缪斯长宁小学”(现为东展小学)、“上音荟思学校”(现为协和尚音双语学校)。2006年,创立上海谷米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始全面探索、创立P&O(钢琴与乐队)音乐教育体系,也叫“乐队合作式钢琴教学法”,并组织团队实践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