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李永新:“做企业,本质上就是做人”
张惠娟
“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位可敬、可信赖的‘大当家的’!”在2013年11月22日举办的第二届民办培训教育行业校长高峰论坛上,中公教育集团董事长李永新与同行们分享教育企业营利模式创建与产品打造经验。他在发言中,首先透露了刚刚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会上发生的一个细节。“在昨天的换届会上,70多岁的章家祥先生再次当选我们培训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章理事长说他之所以想再次干下去,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行业有一大帮有**、有梦想的好哥们儿、好兄弟。既然大家信任他、选举了他,他就想继续为中国民办培训教育事业呐喊、奔走、努力、奋斗。”话语至此,台下响起阵阵掌声。
“章理事长还说,希望大家都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真心把这个行业聚拢起来,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李永新稍作停顿,环视大家说,“一个人到了70多岁,可谓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但还能有如此的**和热情,还能如此有使命地和大家一起干一番事儿,我们怎能没有干劲,怎能不对未来充满信心?”李永新声调不高,但特别有力量。
“一个领导,之所以能取得一番成就,就是因为他首先把‘人’做好了。一个团队也是一样,只有每个人都有情有义,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咱们这个行业凝聚了一大帮有情有义的哥们儿。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风雨担当,共同为行业的发展着想,若能做到这个境界,仔细想来,人生啊,不过如此。”李永新这一番话带来掌声雷动。
“我是在一分钱都没有的情况下开始创业的。在座的各位,最起码都有点家底。所以,相信自己,你们也肯定能行!”接下来,李永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白手起家创业,发展到今天在公务员培训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奋斗历程。他告诉大家只要怀揣梦想且方法得当就扎实走下去。
李永新的父母都是工人,在家里的四个孩子中,他是最小的。李永新1995年考上北京大学的时候,尽管一年的学费只有700元,但家里还要向亲戚借。毕业后,对生活充满梦想的他选择了创业。“刚开始,我们租了一个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吃住都在那个地方,我一天的生活费只有3块6毛钱……”创业伊始的李永新历尽艰难,但他打出的“北大应届毕业生首办的中国第一家数字教育公司”的宣传口号,迅速引来社会的关注。“其实,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数字教育具体怎么做。”所以,送机票、送鲜花、做翻译……只要能赚钱,便什么都做。经历两三个月之后,他觉得这样发展下去不行,开始思考发展方向。
“我们第一个正式着手的项目是‘高考状元演讲团’。后来发现,高考状元的演讲水平参差不齐,演讲的效果不稳定,项目模式不能标准化,所以就不能被广泛地复制,不能规模化。”发现问题之后,他们又转战奥数培训领域,但又发现新问题:“一节课40分钟,但每节课老师需要拿出10分钟的时间维持纪律:‘嘿,别动啦。嘿,坐好了,你妈妈让你来听课啊。’”李永新说,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感觉不到生命中交流互动的价值所在,遂果断放弃。后来又进军“高考复读”领域,打出聘用名师上课的牌子。但不久后又发现,“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几个名师的几堂课效果不大,且名师上课时间不可控。”
“怎样选择既感兴趣、又可控制,且有标准化运作模式的项目稳定做下去?”结合前三次选择项目的经验,最终李永新选择了公务员培训项目。“我是北京大学政务学院管理系毕业的。那时候,按照系里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我们对公务员考试太熟悉了,这种项目做起来也很有成就感。”经过不断摸索,他们采取了最先进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并在此领域里不断深耕细作,一直发展到今天公务员培训行业的领头羊。”李永新结合自己创业的经历,告诫在座的同行,选择培训项目盈利模式参考的三个标准:一定要选择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另外,一定要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且项目要可控。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3年12月11日C3版)
[1] 李永新,公务员考试培训的开拓者和领航人,中公教育集团创始人、现任CEO、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在校期间创办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北京象牙塔信息技术中心,即中公教育集团前身,走上了创业之路。2001年开始从事公务员考试培训工作,开创了全新的职业培训新领域。 目前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近500家直营分校和旗舰学习中心,是当前国内直营分校覆盖城市最广、专职教师数量最多、公职类职业培训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机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面授培训,网络远程教学,各类教育辅导图书、音像、网络、教材等产品编辑、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