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汤有祥和他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1 / 1)

吴丹

汤有祥,让上墅私立高中成了竹乡安吉一张亮丽的名片,安吉因为上墅私立高中而声名大振。他用33年的时间,在为中考失利的孩子找回幸福而努力着。他的努力,让同学们爱上读书并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为民致富的办学初衷

“我一生就做一件事:把学校办好。教育是国计、是民生,教育可以救国、兴国、强国,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经济增长。” 2013年12月1日,汤有祥获得首届中国(浙江)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奖时发表获奖感言。

“人才是小康致富的源头,汤有祥创办的私立学校没花国家一分钱,却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毕业生,这所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学校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推选委员会这样评价。“人才是致富之根,科技是致富之本;治穷必须先治愚,富民必须先兴教。”这是汤有祥一直的想法。

乡村教师出身的汤有祥,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的那一天起就信奉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的少年靠什么才能强起来?教育!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现实却不容乐观:山村青年普遍缺少受教育的机会。1984年夏,中考结束。拥有40万人口的安吉县,当时的4所高中招生人数极少,初中毕业生只有15%的学生能升入高中,剩下的学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纷纷落水,只能流向社会。落榜的学生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们的家长更是为孩子的前程担忧。汤有祥陷入了沉思,自己出身贫寒,6岁就失去父亲,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靠助学金上了学。“生我的是父母,培养我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民教师的是党和人民,我时刻牢记在心,不忘报恩。我要为孩子们创造新的机会。”

1984年,经安吉县教育局批准,汤有祥创办了安吉上墅私立高中,他的名字也从此在安吉家喻户晓。汤有祥的办学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给更多的孩子提供继续读书的机会,用教育改变山区农家子弟的人生。

艰难坎坷的风雨历程

创办于改革浪潮、成长于风口浪尖的上墅私立高中,走上了一条崎岖坎坷、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

学校创办以来,由于人们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对私人办学有一个认识过程,难免受到诸多“非议”和阻挠,真是“风波不停,磨难不止”。

1985年5月,首届农职班学生突然接到不准参加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的通知。为争取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资格,汤有祥四处奔波,上下求援,疾声呼吁,终于在距离考试前的两天得到批准。

1991年,上墅私立高中的招生陷入了困境。全省普通高中证书会考的考籍人数控制在省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之内。这意味着一直采取计划外招生的上墅私立高中不仅1991年的招生指标不能落实,就连1989、1990级在校的高中学生也难以参加一年后的各学科高中证书会考。这让汤有祥心急如焚,他硬着头皮给县有关领导写了报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社浙江分社等多家媒体记者还就此写了内参,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当年9月6日,浙江省教委向湖州市教委下达了《关于追加上墅私立高中等学校1991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通知》,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上墅私立高中直到全国各地学校开学后20天才开始招生。

从1987年到2000年,这样的难题出现多次。面对冲击,汤有祥力挽危局,宁折不弯,顶住了一次又一次冲击,没有汤有祥艰难跋涉的坚强毅力,就不会有今天上墅私立高中的发展。

长兴不衰的特色发展

回顾上墅私立高中的发展历程,汤有祥校长不仅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办了学校,而且以特色创新的教育理念和锐意改革的办学实践发展了学校,熔铸了学校的特色品牌,从坎坷走向辉煌,谱写了成功发展的精彩篇章。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这是汤有祥的办学宗旨。汤有祥认为,人人是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后来他又提出“教育要使人人成功,不能培养失败者”的教育理念。“抛弃一名后进生,对一所学校而言,只是千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的损失,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汤有祥主张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许多当年初中学习基础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在这里经过三年学习后,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成为优秀毕业生,考进了理想的大学,或者走上就业、创业之路,成长为优秀企业家。学校每年有200余名毕业生出国留学。他用近33年的时间,培养了5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

2002年,汤有祥又投资1.5亿元创办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2008年,安吉上墅私立高中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高中。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大学为龙头、以高中为基础、中外合作、校企联营的上墅教育集团,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民办学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必然要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20世纪80年代兴办的民办学校相当部分倒闭或者规模萎缩、难以生存,而汤有祥和他创办的安吉上墅私立高中,经过近33年的坚守,在改革创新中的成功发展、做优做强,今天已然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领跑者。

(原文写于2016年12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