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调子总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反应,有温婉的,有铿锵有力的,有忧郁的,有明朗的,我们的情感也会随着音调跌宕起伏。人们说话的语气和腔调也会让我们感到亲切或厌烦。我们一般讨厌那些总是唱高调的人,做人还是低调一些好。声音不仅生情,而且引出哲理的思考。绘画颜色的明暗也会牵动我们敏感的神经,使我们的意识发生微妙的变化。无论音、诗还是画都会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风格,蕴含着一种情调。它们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形成或短暂或持久的心境。有活力的人才有情调,有活力但并不鲁莽,他有着伸缩有度的弹性。你们看这样一个英语单词tone竟可以汇成意象的海洋,任人畅游。那么,知识的学习、传授与教学是不是也需要这想象中的辽阔呢?是的,我们需要“以情融理”。没有情调,一切都会变得单调、死板和沉闷。“机智”也无处施展。
机智(tact)就是单词contact的词根。Contact的中文之意是亲密接触,是真正的相遇。机智引发了真正的相遇。机智需要敏感、细腻的触觉能力,还要有精微的鉴赏力和美感。机智仿佛《易经》中的一个意象“火包蕴在水中”。机智或情调使知识性教学灵活起来、生动起来。未经润泽的“教学”只是知识性结构而已,是死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它可以客观地在那儿,而只有有了情调,人的机智才可能运化无穷。智慧的人生由爱来引导(英语“哲学”一词:philosophy, philia是爱,sophia是智慧),有深情者才可能变得智慧。
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对机智的行动也有过一些讨论。他用tone(情调)这个概念来描述人类互动中让人能够敏感地、灵活地与他人交往的特殊品质。也就是说“机智”等同于“情调”。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这样谈论富有机智的人,说他能“弹奏一个好调”(strike a good tone),创造一个温暖的社会气氛。当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和教室,我们会发现缺乏或存在这样的调子或气氛。这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怎样交谈的问题。一个“好的调子”的构成要超出言语语调或说话的语气。好的调子需要这样的交流形式,如一个“满含深意”的眨眼或话语,一个眼神或手势,一个微笑或沉默,一个动作或在场等。“调子”的概念也可以指音乐。机智的概念最初也来自音乐。在音乐方面,takt是德语,指“节奏”。[2]
“人生在世”总有一种情绪在,无论做事与不做事都会有一种情绪的基调始终伴随。无聊同样是一种情绪。无论什么样的情境中都会产生某种情调。这种被动感受性(pathic)会极大影响人的各种行为。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不断阐释这种情调的积极和消极意义,从而更智慧地行动。情境与心境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尽己所能营造好的、愉快的、有利于学习的情调。关注生活世界中许多细节对情调的影响,我们只有在领会和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意义。
首先,对于生活体验中感受性的表达,我们无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客观精确的描述,因为这些感受性不是理性的判断和推理,而是判断之前的经验,我们只能使用体验性的语言来表达这些细腻的感受。在教育领域,就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教育学语言,而是人文科学的教育学语言,带有文学性、诗性,要运用许多感性语词。对原初体验的现象学描述显然是一种教育叙事,在叙事的过程中自然要进行解释学的阐释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现象和体验的深层意义。人文科学语言是一种诗性的语言,科学的认知、理性的思维都离不开生活世界体验的奠基。当我们人为地区分出“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时,我们已把人的整体存在分割开来,好像“情感”与“理性”可以单独发挥各自功能。“教学”是一种理性的工作,要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要进行逻辑的运算、推理,但如果没有“情调”作为其存在的奠基,那么知识传授就会像机器的运行一样枯燥乏味。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行为,一个人要首先被“触动”(touch),被唤醒,有了兴趣和热情,才有可能去主动认知,去发挥人的理性功能。所以,这里的tone就像是音乐一样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感觉、身心的愉悦,又像快慢不一的节奏一样,让我们宁静或是振奋,音乐似乎营造了亲密接触(contact,词根也是tact)的迷人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真正的相遇,在这里,我们的“教学”才能生动起来。所以说,教学也需要“气韵生动”。
接下来各个主题的讨论,读者会觉得有些奇怪,因为这些都不是传统教育学重点讨论的核心概念,更多的像是日常口语,不太像是学术术语。范梅南的专著《教学情调》还有一个副标题:教育学的语言。范梅南教授试图用一种体验性的教育学语言来弥补传统教育学的技术化语言,过于抽象的概念语言,使我们教育学的理论化过程重新回到生活体验中来,在普通的教育生活中进行教育理论的建构。
[1]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列出tone的主要词义如下:①音调,音色;②语气,腔调;③声调;④(绘画)色调,明暗;⑤气氛,风格,情调;⑥情绪,心境;⑦强有力,活力;⑧正常的弹性;⑨“没有情调”。Toneless的词义:单调的,平板的,沉闷的。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列出tact(机智)的主要词义如下:①圆通,机敏;②触觉;③美感,鉴赏力 。
[2]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