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职责权限,合理分工协作(1 / 1)

领导班子成员的角色身份不同,所承担的任务和工作也不尽相同。有效凝聚力的形成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谋其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完成各自的任务以及领导班子的目标。

一方面,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的岗位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应被安置在合理的岗位上,做到权责相符。使各班子成员找准自身的位置,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防止权责不清,权责混乱的情况发生。使领导班子成员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明确性,促进领导班子成员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优秀的校长,应做到知人善任,而并不是事必躬亲,应把合适的工作交由适合的人来做。校长不能随意插手干预,越俎代庖。这一方面会影响事务的推进进程,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会打消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扰乱正常的运行秩序。明智的校长应是掌握全盘,合理的沟通和协调。做到领导班子之间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才能使成员在自己擅长的职位上发挥自身的最大效用,从而提升自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对领导班子的认同感,从而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在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的同时,领导班子也应该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协调。领导班子成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和任务,但每个成员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凝聚力的形成是要形成几股力量融合的合力,领导班子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彼此之间的通力合作,能够使领导班子的力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样也会激发个人潜在的能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该明确各自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处在平等的层次上,校长或书记的权力来源于职位而非个人。“在学校领导班子中,各成员所负的责任虽不同,但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校长在班子中承担主要责任,并不意味着他有居于其他成员之上的特殊权力。”[6]因此,有效的领导班子凝聚力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合作,全体通力合作,形成整体的力量,形成彼此之间的默契与和谐,达成彼此之间的“共情”,保证领导班子凝聚力的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