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掌握的办学资源包括物力、人力、信息和审批权等,政府的政策可以决定学校的“生死”,由此便使学校对政府的政策形成依附性。政府的教育政策主要包括体制政策、管理政策、招生政策、收费政策等。从现实的教育管理实践来看,我国对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的管理中又把公办学校划出层次分明的等级;省属学校、市属学校、区属学校、县属学校、农村中心校属学校等,不同归属的学校归由相应级别的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要接受上级教育部门管理,业务上要接受上级的监督、检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运用政策、法规、信息等手段从宏观上调控学校。作为下级,学校只有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赢得上级的信任,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意愿。学校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采取主动合作的态度
上级主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代表政府的领导,学校在宏观上要自觉接受政府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恪守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令。学校即使有较大的自主权,校长有人事权、财经权、决策权,但对上级的指示、决定必须要认真领会、执行,尊重上级,配合上级人员对学校的检查、监督工作;学校的各项措施、行为应从所在地区政府教育部门全局着眼,摒弃小团体思想。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校长应理性对待,并积极主动地完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上级部门在政策、法规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二)要经常主动与上级政府部门沟通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
要想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校长就要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特别要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接触,按照职责范围和办事程序向他们汇报本校的情况,包括人员变动、重大决策、各项成就、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可以让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学校的成绩,也能够让其了解学校的困境和需求,争取到上级部门在资金、信息、师资、设施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校长应通过自身的活动影响政府决策,在政策颁布之前提前介入,主动在政策颁布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部署合适的行动方案,或通过与一些社会贤达、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接触、交往,由他们去影响政府,争取到政府对于学校的支持。
(三)加强与政府主管人士之间的联系
学校与政府教育部门的关系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校领导人与政府主管人士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们之间的关系良好,则学校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也必定融洽,反之则不然。因此,学校领导应加强与主管领导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重大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大型体育活动、教育教学观摩活动、教育科研成果展等机会,邀请政府、教育部门领导参加。通过活动接触,使他们了解学校情况,支持学校工作,同时也增加与校长个人之间的情谊与信任,尽量争取与上级领导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与上级主管领导关系时,要了解上级主管领导的特点,采取上级领导可接受的方式,沟通双方的意见,柔和恰当地反馈自己的建议,争取获得认同和支持。校长要依靠、服从上级主管领导,但不可盲目依靠与服从,要做到不唯上,不唯权,坚持从“校情”出发。
案例分享
老校长的“拜访”
龚校长担任事业单位附属学校的校长已有25年。他不定期地去区、市等教育局部门拜访领导,赶上领导休息还能争取到和领导一起喝茶下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了地区兴建学校的前期规划、特级教师评定的相关标准等信息,为学校的扩建和教师的培训争取到了充足的资金和宝贵的机会。龚校长说:“没有我的这些拜访啊,许多机会我们学校都没办法得到啊。我不定期的拜访,与当时在位的许多领导都成了好朋友,他们给我学校发展的帮助,那可真不是我一己之力能够达成的啊!”
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对教育的好政策,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是办好学校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外部环境与条件因素有好有坏,这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关键就在于校长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利用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创造有利于办好学校的环境。
大家谈
一位知名小学校长谈如何处理上级文件
我们学校安排有专人负责每天接收教育局下发的各类通知,一接收就立即分发掉,而不需要经我的手来分配,我要做的只是看它们全部被分到哪里去就可以了,对一些不合理的工作要改派,对一些重要的工作,如省市一级的课题申报,在他们正式处理之前,还要把科研主任分管校长找过来事先商量一下。
我不会自己去落实每一项任务,大部分都是让经办人自由去办,就当是锻炼中层,在管理中成长;有些内容就当自己不知道;甚至有些内容还会提醒一下经办人,按要求简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即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一般校长交代的事情,中层和副校长都会认真执行,所以落实每次任务,校长要帮助他们减轻负担。
除了分派工作之外,许多教育局的通知涉及后续的工作,就需要特殊的关注,比如收到读书比赛通知,到底后面做得怎么样了,得去实际问问;比如小学生七色花艺术节,和我们的学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能唯分数,要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沟通,而艺术组的组长会特别重视分数和名次,但我认为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参与就可以了;比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敬廉崇洁”这样的德育活动,不能死做,但又太行政化,与学校正常的教学没什么关系,我们又不能反对,只能借助巧力,想办法和参观校园进课堂结合起来,与学生教师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结果文件都没有传到教师那里,学校就拿到了全市的表扬。所以,我认为校长要学会协调,不能跟教育局说我不干,因为校长还是具有行政角色的,多种角色要学会统筹协调。
所有文件中,我亲自处理的是和学校发展联系的,如课题、优秀教师评比等,比如“名校集团化评比”,这个时候要去揣摩一下领导的意图,为什么要举办这个活动。当时我的判断是,我们市一直强调名校集团化,而我们区又相对滞后,这种形式势下推出的活动应该有大幅度的奖励,所以要投入精力参加,后来结果果然如此。
所以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正常理解能力在里面,如卫生老师开会,校长可以是直接转发卫生老师,但是在“甲流”等特殊时期,应该有敏感,要进行回访,如果是常规例会,肯定是爱国卫生月的事情,灭蚊子苍蝇,这个你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就行了,无须过多插手。对教育局下发的上级文件和通知,有些要追问,有些要抵制,有些要知晓,一定要和学校发展相结合,和学校特点相结合,和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校长处理文件的方式不一样,给学校的作用就会不一样,如果仅仅是批阅派办,那么校长就没有推动学校的发展,那是经办人推动的。
资料来源:全力.国家教育政策对基层教育管理的影响研究——以S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执行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4):90.
行动研究
某所中学上级文件处理的规程表
对于教育局给学校下发的文件,校长可以了解自己学校处理的现状,发现不妥之处,并加以改正。在此过程中,能通过不断总结与反思,理顺学校文件处理的工作思路,并将之制度化,从而保证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向一致,找到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发展之路。
在线学习资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http://www.moe.go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策法规司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2/index.html
3.教育政策法规检索系统 http://fagui.eol.cn/
4.中国教育政策法规信息网 http://www.cnepl.edu.cn/
补充读物
1.威廉·N·邓恩(WilliamN.Dunn)著.谢明,伏燕,朱雪宁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褚宏启.教育政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新平.教育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对基层教育行政的个案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芳全.教育政策导论[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5.孙绵涛.地方教育行政系列研究[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6.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 所谓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的可能性估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计。
[2] [美]FredC.Lunenburg,AllanC.Ornstein.孙志军,等译.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9
[3] [美]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M].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2):8
[4] 孙绵涛.关于国家教育政策体系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