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营造与优化学校良好道德环境的策略(1 / 1)

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培育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主要场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科学素养的培育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来自学校教育。所以,校长能否实现“以德立校”,学校能否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实施环境育人,直接关系着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的绑架下,学校并未成为对学生进行人生训导和品格塑造的场所,造成学生出现知行脱节、缺乏理想、社会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降低等不良品质。因此,学校急需重塑“以德立校”的基本理念,重视学校物理环境、道德风尚与道德舆论的建设,在道德领导的引领下凝聚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学生之德、教师之德和学校之德的共同体。校长为实现此目的,需要营造与优化学校良好的道德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强化环境育人的意识

营造与优化学校良好的道德环境要求校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充分认识到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首先,校长要正确认识学校道德环境诸因素的地位和功能,充分认识学校道德风尚、道德舆论和物理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将德育工作纳入有序的管理系统之中,尤其对学校道德环境开展综合的治理。校长应在正确的德育观下,改进已有的德育工作方式,避免“左突右击”式的德育工作方式。从根本上说,校长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克服学校管理的片面管理观,构建系统管理观和全面育人的理念。其次,学校管理的各项内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校长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学校的德育阵地。也就是说,学校全部管理活动与教学工作都应受到道德原则的指导,在学校管理中真正体现“以德立校”的理念。再次,校长要强化环境育人的意识。学校是自然开放的系统,它与外界不断发生着交互作用,因而校长要努力将社会积极的影响转化成为学校的道德环境。同时,要使这些积极因素或良好的道德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校长还必须引领教师在正确的德育方向下,积极探索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最近发展区”,力图使其所施加的影响符合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

(二)净化学校风气,形成正确的道德舆论

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教师道德素养的提高均受到学校文化环境的制约。学校师生置身于何种文化氛围之中,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是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选择和接受了一定的价值观,并把公认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理想信念,最终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所以,学校道德风尚、道德舆论氛围对师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校长应该首先注重校风建设,净化学校风气,坚决将不良社会风气斥于校门之外,扬正抑邪,保持学校殿堂的圣洁性和神圣性。尤其是近年来,功利化、商业化、物欲化的不良社会风气不断侵蚀校园,学校急需重建一个公正与公平、互爱与关怀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场域。所以,校长要在学校中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提高道德榜样的可信度和感召力,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同时还要引导师生员工开展道德评价,实行广泛的道德舆论监督。总之,校长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学校道德舆论的导向作用,但必须确保舆论传播的正确导向。

(三)构建凝聚道德精神的学校共同体

营造与优化学校良好的道德环境需要道德领导的引领,而道德领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用道德精神将学校凝聚成为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家长、学生和教师通过共享的价值观维系在一起,“成员间的联结形式很像我们家庭中、邻里间或其他某种紧密结合的团体中看到的那种家庭式的甚至是神圣化的联结”[14]。因此,共同体中成员与他人建立关系是由于他们有共同的意向,依靠的是道德规范、共同目的、价值观、团队精神等,而非依靠外在的控制标准。道德领导是具有伦理批判精神,在学校管理中落实公平与正义,并能对教职员工具有道德关怀的学校管理者,将学校建构成为道德共同体是他的核心使命。作为道德领导的校长必须明白,学校所有道德规范都应出自于人性的需要和追求,必须注重发挥学校共同体成员的主体性,在学校管理中尊重、关心和理解他们。总之,要将学校构建为一个凝聚着道德精神的共同体,既需要校长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改善自己的领导方式,也需要校长具有构建学校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当然,这种凝聚着道德精神的学校共同体更需要学校全体成员能基于承诺的责任与义务,在团队精神下相互合作,积极开展道德的文化互动,最终形成并维持学校良好的道德气候。

大家谈

某学校在校生两千多人,学生素质较差,多数人有很多不良习惯:打架斗殴、起哄骂人、口吐脏字、抽烟喝酒、破坏公物,甚至抢劫盗窃。现在,新校长上任后碰到了一系列问题。

其一,学校的一个计算机房连续三次被盗,盗窃时间间隔均在一到两个月,所丢的都是计算机的内存条和硬盘。第一次失窃后,学校将所有的计算机房都安装了防盗门。第二次防盗门被撬开了,计算机房再次被窃。第三次失窃后,学校在所有机房都安装了远距离防盗报警器。三次失窃事件公安机关均介入其中,但至今未破案。当然有过第四次盗窃,但由于防盗报警器的及时报警而未失窃。以前,计算机房上课时丢失内存条的现象也曾发生过,但仅限于一两台机器,在老师的严密追查下,盗窃者将内存条从邮局寄回。像这种大规模、连续的盗窃还是罕见的。

其二,学校的公物经常遭到破坏。楼道里的开关经常被砸坏,有时刚刚修好,第二天又被砸坏。教学楼二层有间办公室,某个星期一发现有一块玻璃被砸碎了,修理好后过了两天这块玻璃又被砸碎,再次被修理好后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个办公室的13块玻璃竟全被砸光。另外,诸如将干粉灭火器在教室里狂喷,将不锈钢的果皮箱个个踢扁,将墙上贴的宣传标语撕毁等现象更是家常便饭。

其三,学校的学习风气极差。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打闹、随意溜出教室、逃课缺席的学生比比皆是。上课睡觉的学生是好的,至少他不捣乱。老师留的作业若有10%的学生去做,这个班就非常不错了,不过,其中不乏用复写纸处理的作业。上课时搂抱接吻的学生时有所见,下课后去厕所抽烟已不是秘密。至于上课时用手机互相联系更是家常便饭。

其四,学校规定学生要穿校服,但是每个班不穿校服的学生总要占到三分之一。有的学生虽然身穿校服,但是校服上画满了各种图案,或是绣上、贴上各种图形。若要问起学生为什么要绣、要贴图案,回答总是“校服上破了个洞补上的”。另外,学校规定学生不能佩戴首饰,但是女生几乎100%佩戴项链或者戒指,而男生佩戴耳钉或耳环者也不在少数。

资料来源:程凤春主编.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一下在道德管理方面,新任校长应采取何种管理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学生学习风气差、道德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作,作为新任校长,你如何扭转局面?学校的工作重点在哪儿?

在线学习资源

1.思想道德网中国青年网 http://daode.youth.cn/

2.中国道德教育网 http://www.chinadaodejiaoyu.com/

补充读物

蔡怡,申沁.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1] 约瑟夫·S·奈著.门洪华编.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2] 彭正禄.教师道德[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9.

[3]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9.

[4] 王铁军.校长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5:127.

[5] [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1-122.

[6] [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2-125.

[7] 程立显.伦理学与社会公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4.

[8] 苏君阳.论教育公正的本质[J].复旦教育论坛,2004(5):33-36.

[9] 苏君阳.公正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9-142.

[10] [加]迈克尔·富兰.学校领导的道德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5.

[11] [加]迈克尔·富兰.学校领导的道德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0-71.

[12] 李军.萨乔万尼论学校道德领导[J].外国教育研究,2003(10):6-8.

[13] 徐向东.自我、他人与道德——道德哲学导论(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1-25.

[14] [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