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花齐放,呈现活动开展的多样性(1 / 1)

课堂打基础,活动出人才。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自主小社团可以使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学校可以以体艺、科技等特色教育为基础,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把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时刻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多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中体验生活,可以提升素养,拓展心灵,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调节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发展特长。

生活即教育,社会亦课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校内特色资源、校外资源,整合家庭、社区资源开展多种特色班集体活动,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社团的种类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如艺术方面可以设合唱、舞蹈、管乐、书画、动漫、手工制作等;科技方面可以设观鸟兴趣组、天文兴趣班、种植等;体育方面可以是武术、乒乓球、棒球、垒球、篮球、足球、田径等;文学方面可开设小记者、写作、名著欣赏等;还有学科方面的英语口语、数学口算、语言艺术等,由学生根据兴趣自选参与,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结识同窗新友。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活动,教师是参与者、引领者,恰当时候给予适当指导,亦师亦友,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既可以习得技能,拓展眼界,增长见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并且凝聚团队精神。

案例分享

玩转社团的花样童年

自20世纪60年代合肥××小学第一个乒乓社团成立以来,随着学校规模的壮大和整建制搬迁,学生社团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具体表现为:第一,社团数量逐年上升;第二,社团种类逐步完善;第三,活动丰富,影响面广。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全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

1.传统社团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在众多社团当中,乒乓、陶艺、经典诵读、书法、阅览、摄影可谓是学校的传统社团。××小学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学校乒乓球队四十多年来长盛不衰,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学校在长期开展乒乓球课余训练的同时,还把乒乓球列为学校素质教育争创“三百”特色学校主要内容之一,并制订了乒乓球社团管理及考核目标,以确保社团活动有效开展。

作为合肥市最早开设陶艺特色课程的学校,该校的陶艺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从陶艺兴趣小组的开设到陶艺校本教材的编写,再到陶艺社团的建立,陶艺特色课程进入了正常发展的道路。

2.精品社团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规范传统社团管理,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小学还着力打造了合唱、舞蹈、民乐、管乐、黄梅戏等精品社团,并且申报为包河区“体艺2+1”提高类项目。

有了制度的保障和专项资金的支持,社团积极探索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追求活动的实效性,不仅适时定人员、定地点、定项目、定辅导教师、定辅导计划,每周至少开课一次,而且在服装、道具等硬件上也加大了力度。每周三,都能听到从合唱教室传来的动听童声;民乐、管乐教室里,外聘教师亲身示范吹拉弹唱的要领;舞蹈教室里,学生在镜子前尽情展示着优美的舞姿;周五,黄梅戏社团的学生跟着剧团的专业老师学身段,学唱腔。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这些精品社团对于其他社团的发展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新型社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除此以外,近年来心理、剪纸、双排键、机器人、计算机编程等新型社团的出现,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校园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2011年12月3日,合肥××小学心理社团正式成立。学校从报名参加的三年级学生中挑选出20名作为第一期社团成员,利用每周五下午,以小团体辅导活动为载体,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心小屋”长期坚持开放,每天定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知心姐姐”负责接待,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

2012年成立的剪纸社团也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社团之一。剪纸教室里贴满了游动的鱼、飞翔的鸟、表情生动的人物,这些质朴的剪纸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学校邀请合肥剪纸非遗传人朱山中为校外剪纸艺术辅导员,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拓展表现内容,创新表现手段,赋予剪纸作品新的生机。在第25届校长联谊会上,一盏盏暖黄色灯笼上覆盖的剪纸作品,一面面窗户上张贴的生动图案,体现了孩子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资料来源:张红.启迪心灵,明亮人生——“启明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