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如“绿领巾事件”和“差生伺候优生吃饭事件”,这都引起了社会大众对学校德育评价的关注和思考。对此,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北京史家小学德育特级教师孙蒲远有这样的看法:
“我无从知道校方是根据什么条件给这些孩子打的分,是学习成绩?是道德品行?但是无论什么,都不能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他们都应该在教育者的鼓励和引导下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缺点,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们主张孩子要在体验中受教育,而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体验是什么呢?我是‘优生’,我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你是‘差生’,就该在一旁站着‘伺候’我。画面中高昂着头的那位‘下士’的眼神好像在告诉我们:‘谁说我长大一定不如我‘伺候’的这位‘上士’!’此时,又有谁能真正了解此举给这些孩子心灵中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所造成的创伤呢!在我眼中永远没有‘差生’,我常常在学生面前说:‘我们班没有一个差生,大家各有优点和缺点,都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要互相帮助。’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为他们今后的做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大家选举出来的班队干部,我强调他们是同学们的勤务员,强调为大家服务,绝对不可以高高在上、搞特殊化。作为一个老教师,我看到这种现象,感受到的不仅是意外,还有难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开展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任何奖惩,都是一种导向,‘奖’是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引导孩子往积极方面努力;‘惩’是明确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差生伺候优生吃饭’,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了许多让人思绪不平的信息……”[24]
一直以来,小学德育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个体道德教育塑造成功的典范进行鼓励和奖励的激励机制,它通过对个体道德行为的社会认可,激励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作为,从而取得道德教育成果,是以点带面的教育评价体系。当然,这种单一的注重荣誉的评价体系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它的主要优点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道德的强烈认同,在意识领域树立积极的榜样和楷模,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受表扬和鼓励的教育个体产生再接再厉、当好表率的心态,使其他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道德认同。但是,这种单一的注重荣誉的德育评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道德感从道德行为中剥离,它们再也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了;道德的行为也不是真正的道德,而是成为获得荣誉或得到教师和长辈喜欢的工具。”[25]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刁难学生,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具有全面性、过程性、发展性。全面性就是指对学生必须具备和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的全面评价。过程性就是指要关注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终结性评价,应该尤为看重形成性评价。发展性就是指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因为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的,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用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对待学生。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6]校长担负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特别的学生出现,他们缘何特别?他们需要怎样特别的爱呢?我们该如何给予呢?这需要校长们遵循教育的规律,践行爱的教育,营造和谐的育人文化,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途径、手段,使我们的孩子获得健康、快乐、幸福、自由的人生。
案例分享
习惯养成教育的金钥匙
“如果您在这一天中有1—2个习惯没有做好,您的磁牌将降到黄色区域;如果3—5个习惯没有做好,磁牌将降到红色区域;如果5个以上习惯没有做好,您的磁牌将降到黑色区域;如果您做好了,磁牌随时都可以上升……”这是山东省青州市××小学一年级的“习惯养成金钥匙评价板”上的“游戏规则”。展板的左半边为一个倒金字塔,由上而下分为4种颜色的4个区域,每天开始时所有的磁牌都在最上面;右半边是一个放射状的环形图案,由“整洁、自律、尊重、尽责”4个核心习惯依次细化出若干小目标习惯,最外圈是班级个性化的拓展习惯。
“自从研发使用了这个既严肃又好玩,操作简便的游戏性评价板,我校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有了即时评价、过程性评价的抓手和金钥匙。”××小学副校长杨金芝说道。
青州市教研室主任史振平说:“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但目前一些学校和老师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实施策略,相关部门对习惯养成教育的管理、评价和指导跟不上,影响了小学生习惯养成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针对这一问题,青州市教研室自2006年起利用3年时间,开展了山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研究”。2011年9月,青州市教育局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小学生习惯养成这项一些人认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真正变成小学教育的硬指标。
经过深入调研,青州市将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确定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大类,每类各细化成十条,如课前准备、认真预习的学习习惯,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等,俗称“双十条”。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双十条”习惯养成教育目标再细化为不同年级具体的序列化的小目标,推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目标训练养成法”,提高了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青州市依据培养目标和老师们实施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在全市公开征集“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难题及破解难题的金点子案例”,目前已征集了第一批76个金点子案例,经评选后在全市推广借鉴。
农村学校何官镇××小学的“农村孩子如何改掉乱花钱的习惯”就是首次征集的金点子之一。该校教师孙老师说,不少小学生经常向家长要零花钱,有随便花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让家长非常苦恼。针对这一问题,该校对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状况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发现在学生平均每人每月的25元零花钱中,有一半用来吃零食,近1/3用来买玩具,只有3块多钱用来买学习用品。于是,该校开展了“我当理财小主人”专项教育活动,教孩子们从小学理财,用“买本子、献爱心、表孝心、搞投资、买书报、去旅游”六招引导学生合理花钱,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良好习惯。
青州市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制订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三大类共362项小目标,学校还实行“习惯养成导师制”,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每人结对子,具体指导5个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纠正不良习惯。该校还建立了学校、班级、小组、个人、家长共同参与的习惯养成评价体系,对学生小组进行捆绑评价。
青州市还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引导和督查工作,将新学期开始时的3月和9月定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月”,并组织学校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专题家长会,集中强化、家校合力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将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考核之中,有效推动了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落实。西苑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程和莲高兴地说:“经过一年时间的习惯养成教育,孩子现在不但能控制自己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还通过收集旧报纸、易拉罐等买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形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
资料来源:魏海政.青州习惯养成教育有金钥匙[N].中国教育报,2012-07-24:02版.
[1] 唐红波.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4.
[2] 吴增强.班主任辅导心理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8.
[3] 吴增强.班主任辅导心理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3-65.
[4] 吴增强.班主任辅导心理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3-65.
[5] 黄武雄.童年与解放[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1-174.
[6]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143.
[7] 杨汉麟,陈铮,杨佳.论斐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及其现实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8] 吴增强.班主任辅导心理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9] 吴增强.班主任辅导心理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3-65.
[10] 埃·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4.
[11] 吴增强.班主任辅导心理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
[12] 曲剑锋.心理因素对学生品德发展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25.
[13] 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25.
[14] 陈旭,曾欣然.现代品德情境测评与德育实验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6-89.
[15] 何珊.德育时机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9.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小学儿童品德发展[EB/OL].http://www.pep.com.cn/xgjy/xlyj/xlshuku/xlsk1/115/xlxyj/201011/t20101103_945092.html,2010-11-03.
[17] 郭云海,徐德兵.和谐联动育英才,整体育人铸品牌——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和谐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创新[J].中小学德育,2012(5):79-81.
[18]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6-171.
[19]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196.
[20]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25.
[21]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136.
[22] 高德胜.生活德育:境遇、主题与未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3):5-10.
[23] 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讲话[EB/OL].http://news.163.com/14/0226/01/9LVMABQE 00014Q4P.html,2014-02-24.
[24] 孙蒲远.在我眼中永远没有“差生”[J].中国教育报,2005-8-1:8.
[25] 包松林.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德育实效[N].江苏教育报,2012-5-17:03版.
[26] 爱的教育.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1483/5246034.html,20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