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教育为主题,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健康人格素养
专业标准
“营造育人文化”第十六条标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健康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标准解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教育事业本身就意味着价值传承、价值引导和价值教化。作为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校长,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品行养成的特点、规律、过程及其教育方法,遵循其中的规律,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不同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健康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遵循其规律,抓住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同时校长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并用正确的价值原则激励、团结和教育全体师生,促进每个人的价值认同,达成共识。校长在营造育人文化方面一定要结合老师和学生的实情,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学生,更要做到不离不弃,对症下药。校长应引导教师重视个性化的德育工作和个别教育,指导教师寻找打开问题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鼓励教师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态度,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消失在学校,而不是将之推向家庭和社会。
案例分享
小苗的故事
“受了委屈”的小苗
认识小苗缘于那一天,四年级的英语老师带着他走进校长室,小苗气鼓鼓的,老师一边走一边说:“怎么呢?受了什么委屈呢?谁惹你生气了?”谁知实情是:在上美术课时,班长喊起立,偏偏小苗不起来,老师就让全班重来一次,这时有个同学就埋怨小苗,他听到了非常不乐意,拿起坐着的椅子就砸向这个同学,差点把人家砸伤了,他还不消气,仍然气鼓鼓的,像一头发怒的狮子。
众叛亲离的两母子
经过了解,知道小苗是一个特殊学生,他来自一个特殊的单亲家庭。父母在孩子三岁时就离异了,孩子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爸爸不知所踪。更离奇的是,他妈妈也一直是孤身一人,父母兄弟姐妹都不知道在哪,一时说全部移民了,一时又说在老家,好像只有一个表哥在我们同区的另一个乡镇生活,让人感觉这两母子形只影单、离群索居。小苗的妈妈独自带着他生活了7年,有时打打零工,攒点生活费,生活甚是艰难。就在去年,30出头的她下嫁了外地一个近60岁的男人,并且怀孕了,预产期就是暑假。
小霸王炼成记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从班主任的口中我们得知,小苗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还比较正常,但自从三年级他妈妈改嫁后,他就越来越反常。先是上课不认真,经常不完成作业。接着开始在班上搞破坏,行为变得怪异,有时傻傻地撕下作业本的纸塞进嘴里吃。学习态度也变得极其恶劣,考试时,明明会做的题也不做,整张卷子就胡乱地填一些字。例如,有一次数学考试,他所有的答案都写1,最后只得了0分,让人哭笑不得。到了四年级,就变得更离谱了,跟同学们的关系很差,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动不动就打同学,砸东西,好像一个小霸王一样。甚至经常跟老师作对,在课堂上也蓄意搞破坏,为所欲为,影响极坏。除了班主任,其他老师根本管不了他。
把你妈妈和没出生的妹妹一起杀死吧
得知小苗的转变发生在他妈妈改嫁以后,于是我们又找到了小苗的妈妈,谁知我们得到了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就在前不久,在家里,小苗拿着一把长长的水果刀,要砍他已经怀孕7个月的母亲。他妈妈就指着自己的大肚子说:“杀吧,把你妈妈和没出生的妹妹一起杀死吧。”千钧一发,幸好最后小苗还是放下手中的屠刀,才没酿成悲剧。小苗妈妈文化水平低,没读多少书,早早就出来社会谋生,又遇人不淑。听说当初两夫妻闹离婚时,小苗的爸爸也曾经拿着刀说要砍她,并且刚好让小苗看到了,这让孩子埋下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这是多可悲的女人啊,结婚后被老公砍,养了孩子以后被孩子砍,肯定她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才导致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她现在嫁了外地人,又不会处理关系,跟婆家闹得很僵,不许她把孩子带去婆家当地。当她去外地时,就把小苗寄养在一个阿姨家,幸亏这个阿姨挺负责任,小苗也很信任她。本来妈妈经常不在身边,小苗已经很失落了,但他妈妈又不会疏导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如果不是为了你,我就不会嫁到外地了。这样实际上给孩子增添了更大的心理负担。可怜的小苗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所以只能选择放纵自己,自暴自弃,从而吸引别人的目光和关注。
又爱又恨的矛盾体
那小苗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如何呢?小苗对于班主任是又爱又恨。班主任是四年级才接手的,对他要求很严厉,特别是对于他的学习,一直没放松过。小苗其实是明白人,他知道老师是真心对他好,但他已经没有心思在学习上了,所以老师批评他上课不认真,不交作业时,他就对老师反感了。同时他又很怕班主任放弃他,怕老师好像他妈妈一样离弃他,所以他对于班主任的感情是相当矛盾的。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他妈妈身上。他妈妈经常找班主任聊天,发短信,短信的内容常常是上一篇大赞老师如何关爱他孩子,下一篇又责骂老师,说什么要逼死他们两母子等,反正一点听不进老师反馈小苗犯错的消息,真的把班主任老师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那其他的科任老师呢?则完全采取不理不睬、放任自流的方式,在学习上毫无要求。如果他跟其他同学产生矛盾,还一味地哄着他,让着他,所以才有了开头的一幕。这样的相处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其实这样更助长了他不良行为的形成。他犯错了,老师也不给他指出来,还为了安抚他,把责任推给别人,这样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在班上,也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一直跟小苗玩得比较近,但随着小苗越来越不受控制,很多同学都对他避之不及,跟他玩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
无语的结局
学校了解到小苗的情况后,很是同情。觉得现阶段的小苗已经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了,建议他妈妈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考虑到他们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学校就主动提出给他们报销相关的医药费。但就在班主任让小苗妈妈拿医药费单回学校报销的时候,她竟然一个电话就打到教育局去,投诉学校,说学校要逼她孩子退学,原来她自以为是地认为学校问她拿药费单是为了拿证据,证明她孩子心理有问题,进而逼她孩子退学。对于这样的家长,学校真是无语,你还能奢望她给予小苗怎样的教育和引导呢?
(资料来源:真实案例,来自笔者的教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