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良法——以大兼小和以小带大(1 / 1)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的需求,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校长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既要顶天——做大事,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也要立地——做小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校长要学会以大兼小和以小带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以大兼小

校长是做大事的人,这件大事就是育人。任何事情的决策都要遵循教育的规律,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用大教育观指导统筹各项工作。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4年写的《自勉并勉同志》提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二)以小带大

以小带大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又一境界:“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校长要善于小事大做,小题大做,以点带面,一步一步走稳、走踏实、走长久。

相关阅读

以大兼小和以小带大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月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即以大兼小和以小带大。他说,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以大兼小,就是着力抓住事关全局的工作,来推动其他工作;就是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问题,来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就是着力办好影响全局的事情,来推动其他具体事情的办理。为什么要抓住大?首先,因为“大”里面有大局。我们每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大局的一部分。抓住了“大”,就抓住了每个方面与大局相联系的结合点,就能正确处理好大局与局部的关系。其次,因为“大”里面有重点。毛泽东同志说,“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在当前工作头绪十分繁杂的情况下,领导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抓住重点,用重点工作带动整体工作。最后,因为“大”里面有普遍性。大所以能兼小,很重要的是“大”里面蕴含着普遍性,能为“小”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借鉴和指导,每个“小”都能从“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小带大,就是从具体工作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指导整个工作;就是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事情、具体工作,用典型经验来推动工作。为什么要以小带大?因为小中有大,从小中可以见到大。毛泽东同志曾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阐述这个道理。他说,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这种个别事物中的“共同本质”,就是“小”中的“大”。以小带大,就是从“小”中提炼、概括“共同本质”。邓小平同志曾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也是讲的以小带大的道理。

做到以大兼小,必须善于把握住“大”。大者,就是大局、大势、大事。要有大局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把“一域”与“全局”紧紧联系在一起,立足“一域”看“全局”,站在“全局”看“一域”。要有大势观。“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也。”“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势,就是趋势,就是方向。把握住大势,才能不迷失、不转向,才不会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要有大事观。善于集中力量将影响全局、关系全局的大事办实办好。当然,大事、小事是相对的。有些事看起来小,但却关乎大局。比如柴米油盐,事虽小,却直接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大事。只有具有了大局观、大势观,才能有正确的大事观,才能分清楚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

做到以小带大,关键是深入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就要解剖麻雀。解剖麻雀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小中见大的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花嘛……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就是小中见大,以小带大。深入调查研究,就要眼睛向下。眼睛向下,就是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很具体的事,了解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群众都是讲实际的事、讲身边的事,看起来很琐碎,但深刻的道理就在其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以大兼小和以小带大相辅相成、有机相连,是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资料来源:星海.以大兼小和以小带大[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