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的引领者,校长的“良态”非常重要。优秀文化融于学校教育中,是开放还是保守?是接纳还是排斥?是全盘照搬还是有所扬弃?是厚古还是薄今?是厚中还是薄外?校长们一定要深思熟虑,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决策。优秀文化融于学校教育中,校长要有以下三种态度。
(一)开放
校长思想要开通解放,不能封锁闭塞。校长要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人文情怀。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可以陈旧,但是校长的理念不可以陈旧,理念要新,思想要新;学校可以有围墙,但是校长的心中不可以有围墙,要敢于破墙,广开门路;学校可以小,但是校长的胸怀不可以小,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校可以地处偏僻,但是校长不可以囿于一隅,视野要穿越山川的阻隔,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案例分享
最小的,也是最大的(有删减)
××小学校园面积仅7066平方米,这可能是全国绿色学校中最小的一所学校了。然而,正是这样一所学校,把自己的教育触角伸出校园,充分利用整个沙面社区独特的环境和社会资源,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办成了“最大的”学校。
这得益于张凤娟提出的“创建没有围墙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开展无墙教育,是很多学校推崇的教育理念,××小学无墙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打破围墙,学校无以发展,所以她的很多教育举措,都呈现出主动“破墙”的态势。
××小学校园窄小,却地处广州最美丽、最具欧陆风情、最多外国游客聚集的沙面岛。面对这一优势,张凤娟提出,要突破校园局限,为孩子们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创造良好氛围,让孩子们接触更广阔的天空,领略更多学习的乐趣。为此,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来外教进入课堂,每月一次组织外国游客团进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与社区中的外国游客开展活动。
教育“无墙”的观念引路,成就了××小学“小学校”的“大辉煌”,让一所“最小的”学校成就了自己“最大的”发展。
资料来源:王清平.中小学德育魅力人物50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195-196.
(二)取舍
人类社会有很多优秀文化,校长要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地域文化、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需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等统筹考虑,选取适合学校、师生发展的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如蜻蜓点水,做事肤浅不深入。校长也不能将适用成人的一些要求做法照搬到中小学生当中。如以前倡导向赖宁学习见义勇为行为,现在“见义勇为”这种行为对中小学生来说不提倡体行,但提倡其精神和勇气。
上海市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卢雨校长认为:“德育离不开历史,离不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厘清‘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只重形式的教育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30]现代学校的校长,要学会选择,学会取舍,学会扬弃。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决策就是选择,选择了某些东西,必然意味着舍掉另一些东西。校长要因势取舍,因时取舍,因校取舍,因人取舍,有舍才有得。
(三)展望
校长们要学会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说过:“文化传播中‘厚古薄今’的倾向,与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有关系,我们正在经历着从文化自省到自觉再到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但是不可能直接解决当今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成就中积淀着传统文化,但更多的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创新和创造。我们今天要把重点放在说明现代中国人有什么样的文化创造上。否则,越是津津乐道地向世界‘炫耀’中国传统文化之厚重,就越有可能遮蔽我们实际上已经具有的现代文化创造力和文化软实力。”[31]
我们不能厚古薄今,要厚古的同时也要厚今,在厚今的同时更要展望未来,因为我们培养的孩子总归要成长,融入社会,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者要有长远眼光,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思考我们的孩子十年后、二十年后甚至是终生的生活状态。教育是面向未来、指向未来的事业,基于未来的教育,基于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才是对现在孩子最负责任、最有效、最深远的教育。教育辩证法告诉我们,今天的,也是明天的;现在的,也是未来的。今天就是明天,现在就是未来。
案例分享
关于《为四十岁做准备》
“为四十岁做准备”,是我到××一中做校长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上讲话的题目,后来被教代会和学代会一致确定为学校的校训,而且,大家还为她拟了一段美丽的释文:“18岁是美丽的,而人生旅程中最绚丽的一页却应在生命的40岁时翻开。不要说40岁有多么遥远,20年其实是弹指一挥间。虽说40岁就在眼前,但20年的时间跨越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虚度今日,等待你的将是无穷的悔恨和遗憾。追求先贤成才路,浩瀚人世间,我们定会发现,40岁的辉煌来自于18岁的志向和20年的血汗。珍视你拥有的青春年华,好好地把握现在,才能真正赢得未来,才能将你如日中天的40岁勾画得绚丽灿烂!”这在当时,有点乌托邦的味道,但在××一中,大家还是挺认可的,学校的小气候很好,我和我的同事们,不断地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中汲取营养,这段话就是大家普遍熟识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资料来源:关于《为四十岁做准备》.高密一中吧网[EB/OL].http://tieba.baidu.com/p/561520881,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