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
孔子曰:“君子博学于文。”读书,是对话思想、生成智慧的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融入文字中,我们要细细体味,领略文字的魅力。教师除了教书育人,还担任着传承文化的重任。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师自己首先要阅读。作为“教师中的教师”——校长,更要起引领示范作用,做一名领跑者。培根在《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校长不仅要读专业书,更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充实自己。校长要读经典,读小说,读杂志,读报纸,还要研读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等。阅读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书籍之时,就是学校营造育人文化的起点,就是成为合格校长的起点。
(二)聆听
俗话说:“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意思是说听了对方的一番谈话后,自己受益很多。大都用来称赞对方见多识广,颇有见解。作为校长,要学会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教师的心声、家长的心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1.听讲座
讲座为讲授某门学科或某一专题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一般通过现场讲课或广播、电视连播、报刊连载等方式进行[16]。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及有待提高的知识选取不同类型的讲座参加。有些讲座不仅仅是听,还可以看,如看视频、看报纸等。除了社会上举行的一些讲座外,校长还可以留意在大学校园举行的讲座。因为大学举行的讲座一般层次高、内容广、数量多。
2.听广播
现在的广播不仅是从电台里面传出的广播,还可以是在线广播。广播的内容包括音乐、新闻、评书、相声等。FIFM.CN是最大、最全的广播电台在线收听,收集了国内、港澳、国外几千多个广播电台,网罗财经、娱乐、社会新闻。
3.听音乐
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17]。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也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的确,音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对人的精神、情操的陶冶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力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音乐,大多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意志、品格和情操。
相关阅读
校长成为演讲家要多听音乐
上海市北郊学校原校长郑杰认为,校长最大的权力不是“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的支配权,而是话语权。尤其是在其他资源严重匮乏的时候,话语权是校长的一项核心权力。他认为,要征服教师,须把自己培养成演讲家。他是一个以讲演为生的人。他总结出几条心得,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多听音乐,从音乐中获取灵感和艺术滋养。音乐是表达的艺术,讲演也是表达的艺术。在语言的表现力上,讲演是富有音乐性的文学艺术中的骄子,与音乐一样也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高度凝练的音乐语言和极富逻辑结构的旋律表达出来的。作为讲演者的校长经过音乐的熏陶,才能使讲演充满魅力。戏剧表演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语言即音乐。在舞台上讲话,这种困难并不亚于歌唱艺术,要有很好的修养、高超的技术。”
资料来源:郑杰.给校长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6.
4.听课
在学校中,教师也是校长学习的一种资源,而且是富有建设性、生动性的资源。一所学校,有不同专业的教师,教师本身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独特的人文素养;每一学科都有严谨科学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习者传递价值观、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作为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这也是一种倾听、分享学习的形式。
(三)对话
聆听是一种单向输出,对话就是双向输出。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第一句讲的是物质的交流,而第二句讲的是精神的交流,表达了精神的交流比物质交流更重要。
上海市北郊学校原校长郑杰提出要对话不要独白。他说:“我把对话看成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谈话的一种方式。之所以选择对话体,是要将对话作为一项原则,相对于其他方式,对话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是你我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此外,对话还应该是互动的,因为只有通过互动才可能将我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指向深邃、新颖和富有启发性。”[18]正因为郑杰和徐红之间进行了多次的对话,碰撞了思想火花,才有了《谁是教育的敌人》这本书的结集出版。
(四)行走
1.走进艺术殿堂
艺术殿堂一般指艺术汇聚、比较有艺术特色的地方场所或艺术的发源地。我们倡导校长行走在书店、建筑群、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馆、艺术馆、美术馆、科技馆、剧院、音乐厅等这些具有浓郁人文艺术氛围的场所或场合中感受人文气息,欣赏艺术,品味艺术。在行走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多种的感官,看、听、摸、闻、思、问、写,了解这些艺术殿堂的历史、故事、价值、意义等,有感有悟,有启有发,有思有想,行思感悟。
案例分享
××小学——静静绽放的京城名校之花(有删减)
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根据“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开放办学、科研兴校”的办学目标,开设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这一课程属于文化范畴的课程,它以学期为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内每个年级要确保安排全体学生参观一次博物馆、观看一场演出。课时集中使用,一个学期中“走进博物馆”共安排8课时(其中参观前课程1课时、参观6课时、参观后课程1课时);“走进剧场”共6课时(前课1课时、看演出4课时、后课1课时)。学校要求学生在6年的学习生涯中,至少要集体参观12个博物馆,进剧场观看12场演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学校文化构建的全面性,提高了学校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突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以开发校本课程为契机,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本课程已开设一年,实施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关注教师到培养学生,从文化活动到校本课程,从课程建设到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阶段:从关注教师到培养学生
“文化育人”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教师的文化高素质便没有学生的文化高素质。为此,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参观中国美术馆馆藏画展,语文教研组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美术组教师参观“法国印象派画家画展”,年级组组织教师走进天文馆、海洋馆、科技馆等,工会小组组织观看芭蕾舞《天鹅湖》,话剧《李白》《倾城之恋》《一仆二主》《麻花2》《新年音乐会》等。渐渐地,老师们越来越喜欢欣赏舞台艺术、经典展览了,艺术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该校校长认为,走进博物馆与剧场也应该成为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生的活动注重思想教育的比较多,娱乐活动如春秋游比较多,但这些活动的文化韵味相对缺乏,而另一些属于文化类的活动又缺乏从文化的角度挖掘“文化育人”的因素。
于是学校做了这样的尝试,先将学校社团、课外小组的活动向“文化”靠近。音乐组教师组织校合唱团学生观看我国顶级少年合唱团——杨鸿年先生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前去观看的合唱团团员将近一半人看完演出后反响非常好。科技课外小组带组员去博物馆。学校还组织部分年级学生观看舞蹈演出、管乐队演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阶段:从文化活动到校本课程
一段时间的尝试、小范围的实验后,学校看到了走进博物馆、走进剧场的初步效果。经过学校行政会讨论,确定开设“走进博物馆与剧场”的校本课程。
过去,学校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看电影、看演出一类的文化活动,但和这一“校本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参观博物馆、观看演出作为“课程”来实施,它与过去的一般性学校文化活动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把德育活动、美育活动、科技活动等纳入课程,有了时间的保证、质量的保证,克服了以往开展活动的随意性,使目标实现过程的针对性更强了。学校随即提出:要走进著名博物馆,要走进剧场,看专业艺术团体演出,并突出强调“著名、专业”这两个特点。
第三阶段:从课程建设到文化建设
××小学的校本课程致力于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取向,实现审美客体创造审美主体的过程。学校努力利用校本课程所拥有的众多条件,把动态学校文化的构成看成学校育人的基本要求,看成教育文化发展的需求。
“走进博物馆”课程让师生对“博物馆”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师生们纷纷表达对校本课程的喜悦之情。
“我们要把走进博物馆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到博物馆不是轻松的事,是艰辛的学习过程。”
“我了解到了北京有126座博物馆,中国有2200多座博物馆,美国有17000多座博物馆。”
“我知道了世界公认的五大博物馆是:中国的故宫、法国的罗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增强实效性,学校把课程分为三个环节,“前课—走进—后课”。前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看演出之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初步了解、设问探究、自学知识、激发兴趣;走进的过程是多方面收获的过程;后课的目的则是为了展示成果、交流互动、独立思考、提升认知。
例如,上学期一至三年级学生观看“中国木偶剧团”新排的木偶剧《木偶奇遇记》,上“前课”的时候,通过师生找资料办展览、闭路电视宣传、升旗仪式讲话的形式,学习进剧场的礼仪、介绍剧情、剧场、演出专业团体;又在学校展览中看到了主要演员的定妆剧照、演出海报和剧场外观照片。在整个看演出过程中,师生获得了艺术享受,剧目寓教于乐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剧终,老师带领全场学生起立为演员鼓掌,学生代表上台为演员献花合影,祝贺演出成功。学生们的收益是全方位的,包括剧情的感染教育、艺术熏陶,对他人付出辛劳的感恩等。这些内容在教师安排的“后课”汇报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现。
资料来源:老廖.康乐里小学:静静绽放的京城名校之花[N].北京晨报,2009-09-24(22).
2.走进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指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和古代遗迹。义务教育阶段不少课文向孩子们推荐介绍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胜古迹,在孩子们心目中播下了美的种子。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十大名胜古迹。截至2014年7月,中国已有47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遗产33处,还有4处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校长们有机会可以走进这些名胜古迹、世界遗产,亲临其境,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厚重的人文历史。
3.走进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是指知名人士曾经居住过的房屋。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说过:“名人故居不只是建筑意义上的存在,可以是豪宅大院,也可以是普通建筑。看曾经住在这里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多么重大影响,这才是故居留存的意义。”校长们走进名人故居,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追寻名人的成长足迹,认识名人的历史作用。
(五)观看
1.看展览
展览指个人或团体、单位公开把物品的实物或者模型陈列出来供人参观,一般是通过一个适合表达的场地对外展示并和观众分享自己在某一阶段时间内取得的成果和成就的过程,如画展、书法展、摄影展、玉石展、车展、房展、文物展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展览圣地有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罗浮宫、美国曼哈顿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等。在国内的艺术展览相对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故宫、中国美术馆、墨干山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等。校长们置身艺术展览中,观看汇聚文明的精华展品,感受艺术文化的乐趣,享受艺术文化的熏陶。
2.看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当众扮演角色,进行叙事的一种艺术。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曾被用来专指话剧。多由古代的傩祓祭祀、宗教礼仪和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组成的综合艺术。其基本要素是戏剧动作,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的对观众的多方面作用,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集体的心理体验。按作品体裁可分为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19]。我们希望校长们走进剧院,深入舞台,观看戏曲、话剧、歌剧等戏剧,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多种艺术成分,欣赏不同艺术流派,感悟人生哲理,丰富业余生活。
3.看电影
电影是以胶片介质活动画面造成逼真幻象、以视觉表现为主的现代艺术。电影艺术运用蒙太奇等表现手段,创造特有的时空结构,成为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并因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电影片种有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等[20]。经典的电影具有深刻的意义,穿越时空,给人启迪。校长们欣赏一些经典的电影,阅历人生,启迪智慧。
(六)动笔
1.摘抄
摘抄指从阅读的文章中摘要抄录语言优美、值得品析的词语、句子、段落。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意思是说,胸中藏有万千个词汇任凭你调用,即使笔下有千钧重,写作起来也能挥洒自如。摘抄是一种加强语言和知识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点评
点评指对文章或人物、事物指点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意见等。
3.写作
写作指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文字写文章和创作文学作品。写作的材质多种多样,过去有人在石板、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现在写作一般指用笔在纸上写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电脑上打字写文章也是写作的方式之一。
相关阅读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
好消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今天正式开业了!
现在保险业生意兴隆,什么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航空保险……可谓名目繁多,花样迭出。既然那么多的保险公司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今天也来凑个热闹,开一个成功保险公司。
本公司宗旨: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
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投保金额:不限。从数元至数千元任您自选。欢迎万元以上大客户。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本公司只求客户成功,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有利润将全部捐赠希望工程。
欢迎投保,欢迎垂询!
保单索取:[email protected]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
2002年6月22日
资料来源:〔广告〕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教育在线网[EB/OL].http://www.eduol.cn/forum.php?mod=viewthread &tid=435,2002-06-26.
相关阅读
参加“成功保险公司”后评上特级教师、中高职称
2012年12月7日,朱永新的网易微博里有这样一条信息:
前两天收到江苏灌云实验小学的侍作兵的短信。他告诉我,十年前在海门听了我一场新教育实验的报告,他和夫人杨海波当场就决定参加“成功保险公司”,坚持阅读和写作。结果,不到十年的时间,夫妻双双都评上了特级教师、中高职称。现在想努力回报新教育,用个人微小的力量推动新教育。
资料来源:朱永新网易微博[EB/OL].http://t.163.com/zhuyongxin/status/8460927052548019570,2012-12-07.
(七)运用网络媒体
校长们要与时俱进,创新学习的形式。校长要浏览网站,建立自己的博客、微博,加入相关的QQ群,建立微信群,及时了解动态。现在微信越来越流行,校长可以邀请来自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界的朋友加入自己的朋友圈,订阅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微信号,关注信息,丰富知识。对运用网络媒体学习的校长要点个赞。
(八)培养兴趣爱好
校长们可以有意识培养如琴棋书画等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以点带面,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广泛接触相关的人,了解相关的事,学习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教育即生长,孩子要生长,教师要生长,校长也要生长。“营造育人文化”需要校长“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艺术修养和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做一个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知识与艺术修养的新时代校长。面对应当肩负的重任,校长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不论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现在我们就要出发!以整合知识结构为本,以充满人文关怀为魂,以终身广泛学习为道,朝着做一名求真、至善、臻美的校长的目标出发!
[1] 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 肖川.润泽生命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
[3]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69.
[4]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21.
[5]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15.
[6]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21.
[7]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69.
[8]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69.
[9]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05.
[10] 夏征农.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17.
[11] 刘彭芝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组.刘彭芝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6.
[12] 刘子铭,杨松翰,蔡明达,刘建甫.Hi!NTU解读台大的82个密码[M].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0:126.
[13] 李曜明,高靓.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育部新春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十一学校教改经验[N].中国教育报,2014-02-28:1.
[14] 范金豹.陶行知先生的多次易名[N].中国教育报,2004-10-14:8.
[15] 邝凝丹,韦英哲.追逐梦想,勇敢起航——广东十所高校校长毕业典礼精彩发言(节选)[N].信息时报,2014-07-02:D2.
[16] 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48.
[17] 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语词卷5[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4256.
[18] 郑杰,徐红.谁是教育的敌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19] 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戏剧电影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
[20] 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戏剧电影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