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生文化:让学生创新力量从“被动参与者”走向“合作生产者”(1 / 1)

创造组织文化的另一重要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校组织文化中最具创新力量的群体。学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激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勇于挑战创新,借此激发学生成员的创新能力,以营造学校动态且充满活力的组织文化。

守旧型的学校文化里学生主要是“旁观者”,顶多是“参与者”。然而在创新型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绝不是简单的“旁观者”和“参与者”。在产品设计阶段,学生高度参与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和评估的规划;在生产制造阶段,生本课堂完全以学生活动为主;在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是否在教育现场与学生建立互动频繁而密切的联系;在宣传营销阶段,学生的口碑是最值得信赖的推广和广告。所以说,学生不仅是学校文化的“被服务者”,更是学校文化生产过程中的“合作生产者”;不仅是学校文化的“利益相关者”,更是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源”;不仅是学校文化的“回应者”和“评价者”,更是学校文化的“贡献者”和“缔造者”。

学校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文化需要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和声音,促进学生的参与。事实上,学生本身是学校组织中最具创新力量的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的主观世界进行主动建构的活动。教育过程是一个学生必须有目的地自觉参与下,经过自身已有的心智结构、思维模式对教育活动进行的不断吸收、加工、接受和生成,进而获得劳动技能、生活智慧、道德素养,实现个人身心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值的过程。学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激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勇于挑战创新,借此激发学生成员创新能力,以营造学校动态且充满活力的组织文化。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依赖学生、教师及其互动来促进组织整体运作、实现组织使命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哲学,必须关注学生和教师的价值生成过程,必须以服务师生为导向、以师生为中心考虑通过提供哪些资料、流程或互动情境,通过如何恰当地对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和管理来对师生的何种活动进行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否能够真正地帮助师生生成他们所需要的价值。

在每个持续改进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和成人(包括教育者和管理者)形成新型合作关系是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是变革的伙伴,不仅仅是变革的对象,学生应实质性地参与学校整体治理和发展过程中,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同盟和合作搭档。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是相互的信任和相互的尊重,而不止于表面化的帮助支持。学生参与学校决策,不仅仅是学生和学校领导一起关注学校的政策,分享他们的意见、方法和需要,而是学校能够真正赋予学生权威,使他们能够为所面临的学习、课堂和决策方面的挑战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法。学校文化要打造具有支持性的合作制度和氛围,将学校内学生间的活动综合联系起来,学生间能够基于共同的问题建立工作团队和合作小组,能够基于共同的愿景和信念共同策划学校工作发展计划。

“只依赖言教与宣导教育学生的教育,必然沦为道德教条,使人阳奉阴违,或使人只知压抑自己,无法内化为人的德性;只依赖反复背诵演练形成的知识,必然沦为虚假的知识,使人套上多重的桎梏,甚至吞噬践踏人的存在与价值”[7]。我们的学校文化往往过于偏重教化管制和规训说教,权威性、专制性、控制性、依附性略强,而缺乏平等性、自由性、自主性和人性化。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放弃“消极服务”的观念和意识,采取“积极服务”的态度和行为。所谓“消极服务”,是指教育观念和行为中根本的仍是以规划、教导、规训来“协助”学生知觉自己的权利与责任;而“积极服务”的态度和行为,则是尊重和了解学生正面和负面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自由解放和公平公正的氛围,提升人性尊严,促进所有的人主动而自由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效地参与和发展。

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我们要经常询问自己:我们能否公开地以尊重学生的方式让他们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态度?我们能否以实际行动尊重与自身意见不同的人?我们是否愿意与学生讨论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话题?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差异?是否愿意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

以“夏山学校”为例,夏山学校的理念是自由,夏山人认为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有能力自己做决定,才能培养出更幸福的个体。自由不等于无规则。夏山学校给孩子们自由去建立他们自己的规则。学校密密麻麻的规章制度都由这里的七十多个孩子和老师在同等的表决权下表决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做他们想做的事,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并尊重其他孩子和成人。

相关阅读

来自学生的教育建议——对师生人性化关怀

我认为,校长的工作不仅仅是要把学校建设得更好,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师生的情感、生活和饮食。假如我是校长,我会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提供宽松的育人和学习环境,努力建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让每一个师生真正爱校如家。

假如我是校长,我首先会分析学生们学习与休息的状况,这样就能从最基本的地方了解学生的状态,再进一步展开工作。有的学校的住宿生因为不能经常回家,所以他们得到的关爱是很少的。所以,作为一个好校长,经常关心同学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在宿舍管理的老师中选出专门与学生沟通的人员,与他们谈心,甚至可以跟他们一起玩。

我在学校最看不惯的就是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这样学生就好像罪犯一样被老师们时刻监视起来。老师和学生之间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又何谈时刻为学生着想呢?所以,假如我是校长,我一定会把摄像头统统拆除,推倒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那堵墙,让学生和老师之间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

资料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中心.来自学生的教育建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