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文化:让校长领导力从“个人导向”走向“师生团队导向”(1 / 1)

学校文化是从人物各方面在处处教人“做人之道”的文化,所以校长的“做人之道”是首要典范和示范。校长的领导不应玩弄谋权、掌权、固权的权术,不应口是心非、心口不一,不是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恩威并施。校长做人应为人正直,为职清廉,立身行事应心如直弦,一切真实,这是要担当校长职位之人的基本要求。在做人上过关的人,才有资格做校长,才有资本发挥校长领导力的巨大感召力。即使是内心充满美好正义的愿景,也决不能通过“学校的政治游戏”来实现。试想,学校是孩子们迈入社会的第一个环境,如果这个环境里,都是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明是一盘火、暗是一把刀,我们的孩子们将如何面对职场社会可想而知。

文化不是死水一潭、上传下达,校长的领导因而也不应是冷冰冰的命令和干巴巴的强制,不是发号施令和颐指气使,而是充满信任、重视和理解的沟通。校长的领导力量不是体现在有多少“听话”的教师、有多少追随的“铁杆粉丝”,而是体现在建立积极气氛、关注教师对专业成长上的感受、聆听师生的声音、对他所要求的行为或态度进行示范、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起到正面的影响和陶染。

在建设学校文化中,校长的领导不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像一个国王一样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发号施令。有效的学校文化应该是时时刻刻依靠大家动手,而不是只依靠少数人。校长的领导只有依靠教师群体的工作和创新才能实现。校长的领导力量无论多么强大,没有教师的支持最终只会变得微不足道。相应地,依靠校长及其所谓“领导班子”生搬硬套地“造出来”或者依靠权威“强加”和用畏惧“维系”出来的文化根本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有生命力的文化只能在学校师生真心投入的活动中和主动参与中孕育出来。以师生为本所滋生出来的学校文化,是志同道合、同舟共济、共同前进的文化,它绝不会在此地稍纵即逝、昙花一现,也绝不可能被随意照搬模仿和复制。

学校文化打造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师生升起对学校集体的认同感,升起对学校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行为准则等的共同认同。对学校升起组织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是师生与学校达成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契约,这份心理契约可以起到自然而然地促使每个人投身到学校的改进和发展中,并在充满活力的工作过程中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作用。

总之,在建构学校文化中,带有“校长个人导向”价值观的学校文化建设带有一定“行政型”意味,既是“福利型”大包大揽教育观的延续,也是“效率型”急功近利讲求实效高效的表现,这类文化建设速度较快,但由于是从上而下的,带有或“家长型”或“层级型”的特点,其文化常是孤立的、短期的。由于师生是旁观者或者是组织任务的被分配者,所以文化难以得到全体师生的广泛认同,校长的角色更偏向于资源分配者和任务委派者。而带有“团队导向型”价值观的学校文化建设,则更多的以师生团队自主设计的工作方式开展自下而上的文化建设,校长角色更多的像一位引导者、观察者、沟通者和辅助者。这种文化建设能够获得更强烈的集体认可和肯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