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海市“学校发展规划项目”(1 / 1)

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分析校情的过程中,项目校在专家团队的直接参与指导下,第一次与SWOT方法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利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归纳、对比和概括等手段,对学校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不仅使学校的优势更趋于显性,而且还使原本客观存在的劣势或威胁得到有效的减少,或规避。它对把脉学校教育的发展动态,及时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正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和依据。

下面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案例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案例[6]

1.优势

一是知名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品牌优势。上海交通大学是附小的金字招牌。作为品牌大学的附属实验小学,附小可以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文资源谋划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二是年轻化的队伍及科研兴校的强烈意识。附小成立初期,教师平均年龄在30多岁,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及充沛的精力,为学校特色创建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始终把教育科研当作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让教育科研为“新基础教育改革”和“二期课改”服务。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学校依托规划专家的引领,请他们把脉会诊,寻找症结,开出良方,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加快学校的发展速度。

三是人口导入区的区位和生源优势。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紫竹科学园区比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良好,文化层次普遍较高,父母不仅愿意也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还非常注重孩子业余兴趣的培养。同时,学校作为中福会少年宫上海市小伙伴艺术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培训基地、上海市体操运动训练中心少儿训练基地,也吸引了部分本学区外的特长学生慕名来校借读,为学校特色创建提供了一定条件。

2.劣势

一是学校建校历史短,缺少名师和骨干教师。附小由于学校建校历史短暂,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的知名度和教师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不足。学校缺乏名师和骨干教师。如何尽快培养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如何协调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同步发展,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是学校条线工作发展的均衡性有待加强。学校条线工作发展不均衡,学校对德育、少先队、教学、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非常重视,改革力度十足。相比较而言,作为支持和配合系统的信息技术和后勤部门,在人力和设备的投入方面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信息技术对学校办学的支持效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学校的后勤工作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革。

3.机遇

一是属地化后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教育局对学校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学校设备不断齐全并得到优化。一流的专业体操训练馆,设施齐备的形体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等,都为附小有效推进优先发展项目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条件。

二是体育俱乐部、小伙伴艺术团基地的奠基、多区联动关系的建立,为创建特色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4.挑战

一是学校周边历史名校较多,提升了办学和工作压力。学校地处上海市老阂行地区,有多所历史名校,近年来又有一批学校成长为后起之秀,这些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还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名师支撑,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附小师资队伍和学校都较为年轻,又地处名校周边,这些客观因素在无形中催化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给附小的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是招生渠道丰富,家长背景不同,需求多样,学校面临严峻挑战。学校生源来源的多元性,决定学生家长素质、文化层次、家庭背景等落差较大,进而对学校管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如何尽可能满足各类家长的教育需求,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

上述四个维度的校情分析表明,年轻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发展劣势虽然客观存在,需要我们予以正视并积极应对。但我们也发现了更多的发展优势,这些优势不仅明显,而且独特,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将这些看似散状的优势进行有机串联,为我们规划学校未来发展、确立特色项目提供了前期的科学依据和条件基础。以后几年的办学实践和办学成效,以及所产生的良好的社会影响将充分证明校情分析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价值。